APP下载

时光如洗,唯真永存

2021-02-21刘兆丰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作品集群体中学生

○刘兆丰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彼时,各种文化思潮风起云涌,到处都充满了激情和憧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个单纯、美好的群体在新中国的青春时代恰逢自己的青春时光,他们就是80年代的中学生。

1954年出生的任曙林,在上世纪80年代正处于一个摄影家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任曙林拍摄了1979年的高考。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地将热情投入对“初中生群体”这一题材的拍摄中。1980年到1989年的10年间,任曙林在北京5所中学拍摄了1万多张照片,留下了一帧帧温柔、敏感、梦幻而又无比真实的影像,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中学生群体肖像,其中170幅收入了作品集《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

在任曙林的镜头里,学生们没有任何刻板和造作,也极少摆姿势、做表情。在大多数照片里,他们仿佛没有意识到镜头的存在,凝固在底片上的是一个个自然的表情、舒展的动作和天性流露的瞬间。

他是怎样做到像隐形人一样去拍摄的呢?他说,“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拍摄学校里的中学生……中学生脑袋后面是长眼睛的,你一端照相机,他的身体马上就不一样了。起码要一个学期以上,能够瞬间融入这个环境,你就变成透明的影子了。”为了捕捉真实、自然的瞬间,任曙林在学校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用真诚获得了学生们的接纳。于是就有了那些经典的画面:少男少女们在周六下午煦暖的阳光下大扫除、擦玻璃,身穿蓝底白条运动服在操场上列队举牌,拍摄大合影之前表情各异地聊天、欢笑着,在运动赛场上互相鼓励……

除了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任曙林还拍摄了许多局部躯体的特写。因为不把镜头对准面部,就可以更少地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从而拍下更加真实自然的画面。这样的拍摄手法在当时的中国摄影界还比较前卫。任曙林没有拘泥于主流的拍摄方式,而是大胆地运用了新颖的方法。从拍摄效果上看,他将那些脚、膝盖、后背所呈现的线条与姿势,变为了表现少男少女青春活力的最为准确的摄影语言。

艺术评论家巴力这样评价任曙林这本作品集:“《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自拍摄完成至今,其无可替代的影像价值和文化内涵,始终贯穿着整个过往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文化脉络,它夹带着社会气息及语言结构的变化,不仅保留了‘中学生’固有的群体相貌,也视觉化地提示了中学生于‘青春’时期的成长历程及常态化蝶变……”

任曙林曾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我倒要看看这一批青少年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用镜头去看,跨越了10年的时间,只为捕捉一代中学生成长中的一个个瞬间。如今回头再看,这些照片真实而又鲜活,并且具有温情的风格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这些瞬间对于个人来说是珍贵的回忆,对于社会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纪实资料。

猜你喜欢

作品集群体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张健书法作品集
作品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