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究隐患清单之外的盲区,监督职能交叉重叠领域监管职责划分
2021-02-21郭富强牟童张成鑫
郭富强 牟童 张成鑫
摘要:国务院安委办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如何建立企业岗位隐患排查清单的问题上,很多企业感觉到明显瓶颈。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很大差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民主化的政府职能体系。因而,我们必须通过理论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需要的差距,找出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以便更好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隐患排查清单;职能转变;对策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首次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岗位隐患排查清单特别是现场作业岗位的隐患排查清单的针对性、操作性直接关系到企业隐患排查的全面性和成效性,但在如何建立企业岗位隐患排查清单的问题上,很多企业感觉到明显瓶颈,做出的隐患排查清单在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全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很大差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民主化的政府职能体系。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能“越位”。即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政府管了。比如许多企业内部的人事安排要由党的组织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干预和调整,甚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也要管;再如,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争上市、争投资项目,在争的过程中政府自觉不自觉地替代了企业。这种政府越位的现象在体制转轨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2、政府职能“错位”。即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存在重叠和交叉。这个问题在市场管理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文化市场的管理,不同部门都在争,因为其中有利益,管就可以收费。这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象与机构的重叠现象有联系,但主要是管理体制所致。
3、政府职能“缺位”。即该政府管的不管,出现了管理真空。比方应该由政府负责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政府就应该管到位。如果政府对这方面的工作出现管理缺位,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就会很严重。
二、建立隐患排查清单的主要步骤
1、规范编制企业各层级、各部门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清单。建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清单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工作要求,规定必须辨识、确定的要素,组织各部门展开危险源辨识,并根据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管控级别及其涉及的责任岗位、班组、部门,总体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企业危险源辨识活动是否做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及系统、全面、无遗漏;第二类危险源的描述是否体现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缺陷,其描述是否准确、到位、完整;对安全风险的评价取值和控制措施实施周期确定是否科学、准确;上述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更关系到各层级、各岗位隐患排查清单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成效性。
2、确定企业各层级、各岗位隐患排查清单要素。《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是,要将该由政府管的事真正管住、管好、管到位,将不该由政府管的事坚决交给市场、企业家和社会组织,切实减少对经济社会微观活动的直接干预,解决职能问题做到政府经济调节职能更加完美,市场监管职能更加规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部门得到大力加强,形成定位准确、配置合理、关系顺畅、权责对称的政府职能体系,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具体来说:
1、转变经济调节方式、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明确指出,要“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改进政府经济调节方式,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以及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着力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进一步健全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科学规划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加强涉外经济管理,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严格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要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人、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要提高政府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要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对重要资源、国有资产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构建合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高度,加强社会管理。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反贫困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推进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的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规范引导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确保公共安全。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机制、信息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要以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按照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 文水花. 浅谈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法治监督体系探讨[J]. 科技风,2018(23):08.
[2] 李聪. 加强国家治理框架下善治导向的监督体系实现发展[J]. 科技风,20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