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及思考

2021-02-21应美娟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9期
关键词:河长制

应美娟

摘要:从全方位推广实施河湖长制至今,各个地区都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分析了开展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功能导向、思路框架、指标体系,提出了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的促进对策,比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基础工作、深入推进示范河湖建设、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等。

关键词: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

引言

随着河长制与湖长制广泛建立,构建起五个级别的河湖长体系,分别为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在建立健全河湖长制之后,能够有效改善水环境、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现水利信息化等,大力促进河湖管理贯彻落实。

1开展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需要考虑的内容

1.1评价的功能导向

在评价河湖长制成效时,除了要考虑基础工作、组织体系等,更加重要的是考虑河湖治理效果,提高广大民众对治理保护的满意度并突出他们建设幸福河湖的意愿与取向。所以,首先需要考虑管理过程优化,主要包括采取的措施、组织体系等。然后需要考虑河湖改善程度,主要包括水环境、水资源等,当下是否有明显改善,可否让广大民众满意。另外还应该考虑是否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等。

1.2评价的思路框架

在河湖长制工作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日益转变工作重点,从“见行动”到“见成效”,加强改善河湖面貌,建立健全管理保护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全面成效评价。所以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将保证河湖健康以及实现其永续利用作为根本目标,从水清、人和以及建立健全监管严格、责任明确的管理保护机制出发,贯彻落实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包括科学水管理、优质水资源等,全方位评价河湖长制实施之前与之后的改善情况和对流域高效发展的推进作用。从而在“有名”、“有实”、“有能”三个层面研究各项驱动因素,比如制度措施、组织体系、治理能力等。

1.3评价的指标体系

当评价河湖长制成效时以河湖为对象,切实体现其改善程度。将成效评估框架作为前提和基础,根据相关建设标准和健康河湖、美丽河湖等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构建包括水安全、水文化、水环境等的综合河湖长制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2促进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的对策

2.1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完善河湖评价指标体系

为建立健全河长制湖长制制度,应该构建具有科学、统一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河湖长制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然而结合全国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区河湖存在诸多差异,比如功能、保护需求等,所以需要利用体系统一并且划分类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分配评价指标权重。从体系统一的角度来讲,主要结合科学水管理、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等,体现出河湖管理要求、自然特性等。而类型的划分是指反映各个区域河湖实际情况与管理要求的不同,应该综合深入分析河湖特征以及管理水平,科学准确制定预期目标。另外还需要以河湖长制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对象,做好跟踪反馈工作,而且结合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改进与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2.2强化基础工作,为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创造条件

首先,以河湖管理保护为中心,科学合理构建技术标准体系,主要技术标准包括河湖等级划分、水环境监测、河道治理等,改善与优化河湖管理维护,使其朝着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河湖空间管控、监测能力以及管理保护保洁,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然后,提高河湖空间管理控制力度。进一步促进水域岸线应用规划,科学合理划分四个区域,一是保护区,二是保留区,三是控制利用区,四是开发利用区,加强分区管理与控制。以河道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制定采砂管理规划,确定禁采期和可采期,准确劃分禁采区与可采区,严格控制开采总量以及强度,加强规划限制。再者,深入探究重点问题。针对河湖长制向“有名”、“有实”、“有能”转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站在经济、法律等不同角度全面探寻让河湖长制成效显著的对策。最后,注重提高河湖管理能力,更好更快完善与优化各个平台,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平台、预警监测平台、联合执法平台等。丰富与优化河湖监测监控设施,通过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新兴技术,有效完成“天地一体”监控网络的构建,促进围绕河湖智慧管理开展的河湖信息化建设[3]。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更加准确快速、准确地获取与处理数据,明确河湖岸线监测区域的涉水项目、违章建筑等信息,认真细致对比利用该技术发现的可疑问题和相关管理人员上报的问题,从而自动划分同一类型的问题,同时借助系统上报并核实新问题,然后纳入问题清单。另外还可利用无人机巡查河湖,因为水系丰富且环境复杂,工作人员承担着极大工作压力。对此,通过利用无人机巡查,能够为河湖主要区域拍照,结合具体管理范围获取相关违建信息,而且利用GIS技术加强违建巡查系统的构建,促使违建管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3深入推进示范河湖建设,为全国河湖治理保护提供样板

围绕水域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综合加强各项治理工作,包括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等,大力促进示范河湖建设,全面深入探究幸福河湖、健康河湖等的建设标准,从而在开展河湖系统治理工作的过程中作为重要评价、衡量尺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河湖治理升级版。根据综合治理山水、湖草等的系统思路,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多样化对策措施,尽可能实现所有河湖的水清、人和等,贯彻落实科学水管理、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等目标,从而创设有利于群众生活的高质量生态环境,并且加强各项公共服务功能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水域可持续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安全感[2]。

2.4探索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与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机制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并且气候变化日趋复杂,在此背景下全方位贯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尽全力提高其成效,加强幸福河湖、健康河湖等的建设,致力于水域高质量发展,而这项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从河湖面貌的角度来说,为持续改善与优化,必须密切关注相关利益者,高度重视他们的行为,两者不可分割。要进一步规范调整利益者行为,应该采取多个层面的对策和方法,比如经济、法律、技术等,不断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主要包括履职尽责、部门联动、考核奖惩等[1]。加强各种体系的优化完善,比如技术支撑体系、组织体系等。全力促使河长制湖长制向“有实”、“有能”发展,高效、统一筹划管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生态空间管理控制和水污染预防治理以及河湖治理和产业发展,从而为河湖生态提供有效保护,促进河湖高质量发展,将所有河流与湖泊建造为广大民众的幸福河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制度层面来讲,可将河湖长制视为一项重大创新,能够从根本上为河湖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使其各项功能得到可持续应用。在全方位贯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之后,各个地区的河湖面貌都有极大改善,部分地区在有效管理与保护河湖的同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两者处于良性互动状态。现阶段,河长制湖长制更加高效快速地向“有实”、“有能”转变,在此条件下重点攻克河湖治理顽固问题,建造健康美丽河湖,全面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相关职责,改善与优化河湖面貌,为广大民众打造幸福河湖,增强他们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参考文献

[1]王冠军,刘卓,郎劢贤,陈晓.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评价及思考[J].中国水利,2021,(02):15-18.

[2]代晓炫,王丽影,杨戴思.河湖长制推行成效及经验探索[J].广东水利水电,2021,(01):97-101.

[3]陈晓,郎劢贤,刘卓.建立健全激励长效机制 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J].中国水利,2020,(14):1-3.

猜你喜欢

河长制
聚焦流域治理:“河长制”
“河长制”,人人治河水长清
恩施市实行“河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