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长制”,人人治河水长清

2017-03-31徐前薛丹

时代风采 2017年3期
关键词:段长河长制滇池

徐前+薛丹

漫步盘龙江畔,草长鸥飞,河水澄澈,“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忆中那条美丽的盘龙江”。昆明市民李聪说。

2016年12月16日,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牵头开展的市民巡河活动在盘龙江举办,百余位“市民河长”参加了巡河,“盘龙江的水越来越清了,也没有了前些年的臭味,沿岸都种植了大量树木花草。”作为昆明市民,同时也是“市民河长”单位——富滇银行滇池支行下辖联发支行行长李聪非常感慨。

“市民河长”由热爱昆明、热爱滇池、热心环保、关心滇池保护治理的社会组织、团体、机构、企业或个人担任,让他们参与、感受、见证河道整治带来的变化,并给保护治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每条河道由一个社会团体及若干个人集体担任。

全国首创“河长制”

时间往后推,2016年12月19日,巡查完老运粮河五华段的陈伟在巡查日志上写道:小路沟有垃圾,需要清理;小路沟灌木生长较快,需要修剪。

当月,整改措施及意见反馈便有了回应:五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于2016年12月27日完成垃圾清理21吨,五华区园林绿化局完成每日保洁20000平米,除草3200平方米,乔木刷白。

老运粮河起于昆明城郊区,穿过闹市区,止于草海,是昆明城区12条防洪排涝河道之一。昆明市五华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陈伟是老运粮河五华段的段长,他每个月都要来这里巡查,并将巡查意见写在日志上。

这是昆明五华区专门针对河长制落实做的巡查日志,“日志详细记录了河长、段长巡查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所有情况一目了然。”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水务局副局长李晓艳说。

实际上,早在2008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就已经把加快滇池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高原明珠”流域全面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并将“河长制”纳入地方法规,形成长效机制,这在当时尚属全国首创。

三级管理抓落实

什么是河长?谁是河长?在昆明,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的总河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河长,市级四套领导班子中的省管干部和各县区乡镇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县(区)、乡镇的河长。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就是盘龙江的河长。

“河(段)长作为河道管理责任人,其核心就是对河道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昆明市水务局局长储汝明说。

据了解,昆明市河道管理按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属地各级政府为河道管理的管理主体。跨县(区)的河道由市级领导担任河长,各县(区)主要领导担任段长;不跨县(区)的河道由各县(区)主要领导担任河长,所属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段长。

河长要在每月最后一周内带队巡查河道综合整治,河长助理每月不少于两次对所负责河道进行巡查,段长每月要定期召开会议,市级责任单位则全程参加河长、河长助理巡河,并负责收集整理他们对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意见,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措施要求。

这一切,都有着最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河(段)长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河道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不完成、水质改善不明显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都会进行严厉的问责。

此外,2009年、2013年和2016年,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牵头下,昆明市还成功举办了三届“市民河长”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因为“河长制”,所以“河长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河长制”在昆明河道治理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河道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河道治理是滇池治理的第一抓手,已成为共识。

仅在昆明五华区辖内,有4条入滇河道、22条支流沟渠,均属滇池上游,全长64.47公里,覆盖面积28万多平方米。五华区水务局副局长李晓艳坦言,2008年以前,辖区河道附近满布垃圾、污水横流的情况确实存在。责任不明确,治理不长效,环保意识差等因素交织其中造成。

“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截污,只有把污水截住,滇池才能治理好。”李晓艳表示。五华区针对性的从方向、目标、路径、支撑、进度等环节人手,展开河道系统治理。通过对辖区入滇河道及支流实行大小网格化管理,大网格以盘龙江、大观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4条主河道为单位,小网格以22条支流为单位,由各职能局主要领导负责,对责任支流水面、护岸河堤、绿化带全覆盖巡查监管。

昆明市晋宁区有7条入滇河道,原来由于缺乏治理,周边厂矿企业排污,河道普遍污水横流,气味难闻。晋宁水务局滇管科科长黄林坤介绍,从2008年开始,晋宁开始严格落实河长制,对周边污染企业进行治理,“该拆迁的拆迁,该停工整顿的停工,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包括东大河在内的几条入滇河道环境都大为改善,水质改善很多,从以前的劣五类到现在的四类,今后将持续推进河长制,争取几条入滇河道水质都达到三类,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由于盘龙江等入滇河道穿越主城區,河道周边住宅区密集,人口流动频繁,违法排污、管道疏通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五华区水务(滇管)局专门牵头,建立起由区环保局、园林绿化局、综执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环卫处及各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1+7”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河道后期维护等各项工作的持续运转。

“‘1+7管理模式,解决了责任明确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负责人问题。河道沿线出现任何问题,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和整治。”李晓艳说。

在“1+7”管理模式基础上,五华区还对人滇河道实行段长、分段长巡查制,对负责的河道实行“各负其责、分段包干、定期巡查”,规定段长每月带队进行一次巡查、段长助理每月不少于两次巡查、河道分段长每月不少于三次对负责的河道进行巡查。

在最近一次的巡河日志中,详细记录着段长巡查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通过细化河段长、分段长巡查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职责,落实各项河道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街道办、社区(居委会)职能,强化社会监督力量,同时也提高了市民保护滇池的意识。

此外,五华还与区级相关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河道三包”的责任,形成区政府、街道办、社区、村民小组、沿河单位及住户的联动机制。河道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真正做到河道清洁有人管、河岸绿化有人护、违法行为有人查。通过综合整治,入湖河道滇池水质改善明显,昆明“母亲河”重现鸟语花香。

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河道有35条,盘龙江是其中主要的一条,滇池流域河(段)长责任制实施多年以来,河道及滇池水质明显提升,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如今,漫步盘龙江畔,规整清洁的步道,姹紫嫣红的绿化带,澄澈清明的河水,盘龙江已经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了。

市民薛女士住在云南龙泉路财大的小区,她每天都会带着自己的宠物狗来盘龙江边散步,“盘龙江是昆明的母亲河,如今治理的非常好,沿途的环境可以媲美公园了,每天饭后来这里走走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了。”

“经过多年不懈的治理,现在盘龙江的水质为Ⅱ类到Ⅲ类之间的标准,达到饮用水的标准。盘龙江水质及周边环境已大为好转,成为了前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白天最为聚集的地方之一。”五华区水务局滇池管理科科长刘鹏伟说。

如今,昆明已基本实现了36条出入滇河道以及滇池周围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的截污导流,向河道直排污水的行为也基本消除;滇池流域河道生态景观得到改善;滇池主要入滇河道水质不断改善,主要入湖污染物浓度明显减轻。

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下一步昆明市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滇池流域“河(段)长责任制”,以“河长制”实现河长治,促进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的开展。到今年年底,昆明市将实现“河长制”全覆盖,2020年底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猜你喜欢

段长河长制滇池
测斜段长在井眼轨迹计算中的影响
一张图读懂推行河长制的“ 山西步伐”
观察
聚乙二醇嵌段长碳链二酸共聚物的合成与酶降解研究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