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地铁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客流影响相关分析

2021-02-21苏轶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进站换乘客流

苏轶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新线开通既有站点客流变化统计,如直接换乘线路站点的客流变化、周边线路站点的客流变化,然后对新线开通对典型既有站点的影响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直接换乘线路站点影响、周边线路站点影响,最后总结了几点地铁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客流的客运改造措施,如限流栏杆、车站客运能力优化调整等,通过不断分析旨在协调处理好地铁新线开通与既有线网客流之间的关系,为乘客出行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充分彰显出地铁新线开通的价值与功能,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新线开通;既有线网;客流;影响

一、新线开通既有站点客流变化统计

本文以某城市9号线延伸段开通为例,基于近两年该地铁客流数据,应对实际站点进出站客流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确保相关线路选择的合理性,为新线(9号线的延伸段)对于既有线站点不同位置的客流影响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

(一)直接换乘线路站点的客流变化

新线的出现,难免会影响到9号线的既有站,为了将市区段新线对自身线路的影响进行明确化,应深入分析站点进出站客流情况。根据既有站进出站客流的分布图了解到,在新线开通前后,站点的总体客流变化具有一定的平稳性特点,其波动并不大。通过对各站客流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线路前段的变化程度并不明显,与线路中心区段及后半段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可以了解到,在离新线较近区段内的站点上,为新线对于既有线路影响的最大体现;新线开通后,对既有线路整体的进出站客流情况进行分析[1],其下降幅度并不大,代表新线站点会使既有站点的客流出现分流,从而降低部分既有站点客流。

(二)周边线路站点的客流变化

一般来说,新线的开通,既会影响到直接换乘的线路,也会对周边线路造成影响。由于6号线与9号线属于相互换乘的关系,所以研究对象可以选取6号线,同时统计分析好新线开通前后6号线各站的进出站客流,为两日的客流分布图的绘制提供可行的证据。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到,线路整体的客流变化趋势仍然比较平稳,总体客流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其幅度并不大。所以新线的开通,影响范围最大的莫过于周边距离较近的站点,且在表现方面,主要以分流既有站点的客流为主。

二、新线开通对典型既有站点的影响研究

一般来说,市区段新线与郊区段新线之间的区别较大,在开通初期阶段,周边站点的客流会出现分流,但是新增客流变化并不大,从而降低既有站点进出站的客流。通过与新线形成直接换乘的站点等进行分析,做好相关客流统计工作,为分析新线开通后对不同类型的站点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便捷性。

(一)直接换乘线路站点影响分析

在新线开通的初期阶段,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客流分流现象,其降低幅度较大。通过对比新线开通半年后一周进站客流数据与以往的数据差别,同一周进站客流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了解到,相比于前两年,2020年的进站客流明显降低,代表新线开通后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新开站点仍然影响着直接形成连接的既有站点保持分流。所以说,针对于原有站点客流管理方案,与当前客流强度需求比较一致。

(二)周边线路站点影响分析

以6号线为例,相关站点在辐射范围方面的重合面积较大,且在站点周边,大型住宅小区居多,乘客的出行特征也并不明显差别,在新线开通后,该区段内的乘客会对新的出行起点进行选择,使得相应的客流变化由此出现。同一周进站客流分析如表2所示:

相比于前一年,2020年站点客流的降低趋势比较小,但在周末,客流会出现上升,但是幅度并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新线的出现,有助于将线网整体连通度提升上来,客流变化的稳定性显著,继而可以对相关娱乐出行的客流形成吸引作用。 但是通过分析客流长期增长情况,6号线站点的自然增长率越来越缓慢。

三、地铁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客流的客运改造措施

在新线开通后,各车站客运组织压力的变化较大,针对于车站的客运组织,车站应积极开展数据分析与现场调研工作,对车站实际客运组织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出可行的改造措施,从而将客运组织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一,限流栏杆。首先,现阶段,为了使站臺候车压力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加强对进站客流的限控至关重要,对此可以将进站限流栏杆设置在出入口处。其次,换乘通道卡控换乘栏杆,可以促进车站大客流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客伤现象的发生。最后,面对周末及节假日,应基于常态化角度,加强客流控制方式的应用,并使用插入式栏杆,基于大客流情况,客流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防止栏杆歪斜,有效维护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现行方式进行对比,其美观性也比较明显。

第二,车站客运能力优化调整。在新线开通后,客流的增长趋势较大,继而明确提出了对于车站进出站能力的要求,从当前进出站客流压力出发,因积极调整重点车站的客运设备设施。

(1)高新站改造。在高新站自身空间的限制下,进站客流的拥堵现象比较严重,这在晚高峰阶段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应积极改造方案,对上下行站厅增加进站。在具体实施方面,上行3组进站闸机整体应移动至站厅中部,同时对4通道双向闸机予以增设;下行增加2通道进站闸机,这对于乘客刷卡进站具有极大的帮助,其舒适度较高。在改造后,不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而且面对早高峰的出现,所有3通道双向闸机会实现向出站的转化,使得出站客流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2],在晚高峰出现的情况下,3通道双向闸机可以向进站进行设置,这不仅可以使进站客流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还可以不断强化安检机的能力,两者的匹配程度较高。(2)孵化园站改造。在以往孵化园站早高峰车控室一侧出站,其拥堵非常严重,再加上晚高峰安检能力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需要乘客长时间排队,所以应进行相应的改造,旨在将客流压力降至最低。其中,对现有边门及票亭进行拆除,预留出相应的空间。而为了提高车控室对侧安检能力,应对原安检提示牌等位置进行合理移动,预留出适宜的安检通道。同时铁马应移动于远离安检机方向,争取平行于旁边立柱。在晚高峰期间,移动式安检机应设置在预留出的位置,然后结束后予以撤离。

第三,车站空间改变。在进站客流和站厅空间结构的影响下,为了顺利解决进站客流拥堵情况,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调整相关安检设备、TVM、闸机,不断提高后续客流组织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论述分析可知,由于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加,通过某城市地铁客流数据分析,9号线延伸段开通为例,统计分析相关典型车站的客流情况,如郊区段、市郊段等,同时统计分析相关历史数据及开通后期的预测数据,由此了解到,在新线开通后期阶段,新线仍然影响着直接连接的站点的分流,且在用地性质成熟度较高的影响下,客流的增长比较平稳,而对于周边站点的分流效果的弱化程度较高,同时使周末时段商业娱乐出行的客流有所增加,但会慢慢降低线路整体自然增长率。

参考文献:

[1]李严.紧邻既有线地铁车站施工中导洞优化施工方案[J]. 市政技术, 2019, v.37;No.211(04):147-151.

[2]叶成诚.浅谈地铁区间极小间距下穿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9, 000(016):28-29,95.

[3]丁姝姝.地铁大客流车站客伤易发因素和防控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9,9(36):91-92.

[4]杜小娟.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3):2042-2042.

[5]崔博,刘建华.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6,(9):627-627,626.

猜你喜欢

进站换乘客流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共有154.8万人次刷脸进站
对地铁换乘站对远期线路换乘条件预留影响与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蚁酸巴士,正在“进站”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