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1-02-21杨川
杨川
摘要: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体能训练是一项基本内容,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田径运动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训练达到身体保护的目的,使其获得更好的成绩。基于此,以下对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探索
引言
田径课程是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塑造体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田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学学方法单一,导致很多学生不愿积极参与田径教学。
一、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训练理念认识不清晰
在传统田径训练中,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竞技类运动,却忘记了其和竞技训练之间的差别。在部分高校中,体育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田径训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他们看来:学生只需要在课上进行简单的素质训练便可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这不仅导致田径训练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识。学生逐渐降低对田径运动学习兴趣,导致体育改革教学工作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教学内容以传统教学为主,部分教师根据多年未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陈旧,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體育教师,但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部分内容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没有涉及,如投掷小沙包、掷垒球等。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教什么内容,教自己学过的内容,中小学生无法接受,而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体育内容却不会教。
(三)传统训练方式的影响
从训练方式角度来看,很多高校仍然受制于传统思想影响,所制定的教学方案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田径训练方案,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体育技术的训练,却忘记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在传统训练方式中明确提出:田径训练应该从运动项目整体性角度出发。为此,在开展训练活动中,多是强调对某一技术的开发。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基础等方面差异,在训练时便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甚至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二、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田径教学计划
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田径教学计划的重要价值,并且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对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进行创新。这里所说的教学计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径教学计划,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而进行的创新型田径教学计划。现代科学技术为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建立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相关教学信息,清楚自己的田径学习情况,从而为下一步的田径学习提供重要参考。在技术条件和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使学生通过智能设备的检测,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体素质方面的相关指数,从而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学习,补足短板,并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新田径教学计划,能够避免传统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复,更好地开展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尤其是通过对学生各方面分析而得出的数据,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帮助,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该立足实践,在培养学生田径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及岗位的实际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一致。首先,课程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通过田径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其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因此,除要求学生掌握田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及技能外,还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且要具备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三)优化田径训练课程内容
导致当前高校出现众多体育课堂问题的原因之一还是田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在此项运动中没有学习乐趣,在繁琐的训练方式和枯燥的内容下,学生渐渐失去田径训练的信心和热爱。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整合田径体能训练的众多方式,融入一些现代的特征和思想内容,从而使田径体能训练在课堂上充分趣味性,使教学质量更高效。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方式,利用学生的胜负心理,调动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在每次不同的竞赛中,和同学产生默契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避免了学习的疲劳感。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打破传统体能训练的壁垒,使体能训练内容得到丰富,训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喜欢的项目有所掌握,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独有的魅力。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所独有的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完善学生田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
之前各大高校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体能训练考核数据为准,以此造成评价体系制度的不健全。学生在上述缺乏体育教学内容的课堂中无法挖掘自身体育潜力,造成的体能训练不达标,如若以此就判定学生体能训练不合格是不合理的。因此,明确体能训练关键点是一个方面,科学评价体系是另一个方面。评价体系可以加入课堂表现,例如,积极参加体能训练,优质完成体能训练任务等,这种人性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激发课堂表现力也有积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在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和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体能训练形式,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保障。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高校学生的田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为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保磊.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创新探索[J].体育视野,2020(07):73-74.
[2]吕寻金.浅谈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52-153.
[3]陈丽英.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