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2021-02-21张兆鑫
摘要:目的 简述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的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从而确保药品的安全。方法 对近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对国内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风险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过程分析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风险性进行了总结。结论 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性是当前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沉重的课题,国内制药企业应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药品质量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风险,原因,控制措施
GMP认为,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依赖于检测方法,更依赖于设计开发、生产控制和物流管理等产品制造的所有环节,也就是质量来自过程。因此,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药品生产过程中引起质量风险的原因,并对如何控制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的产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提供参考。
1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质量风险管理就是对药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质量风险评估分析,评估公司现行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全面,对中高风险必须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识别性,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对药品质量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对药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药效管理和药品安全控制。药效风险管理要实现药物疗效的作用,是对药品最基本的要求。对药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对运输、配送、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药物既有防病治病,也有副作用。对药品进行安全控制是为了减少副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至少包括了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最终上市后的再评价。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药品质量管理链。
2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药物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风险,二是管理风险。内在风险是药物固有的,在研发开发阶段形成。有三个方面的风险,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
2.1 药品生产管理漏洞
硬件方面:厂房的选址、布局、设计等是否符合GMP的要求;厂区的人流、物流的走向设计是否合理;洁净区表面是否做到平整光滑、无裂缝,方便清洁剂消毒;仪器设备的选型、安装是否符合实际用途;各类管道、通风口和一些公用设施设计时是否存在死角等不易清洁的地方。
软件方面: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或者是否有不折不扣的执行。
人员方面:员工是否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能否符合岗位要求。
2.2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落后
在药品制造过程中,机器的可靠性是要高于人的。但有些企业设备落后,生产过程监控能力差,只能依靠操作人员对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2.3 药物自身的特殊性
药物质量的好坏通常只能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仪器和方法鉴别,一般人不具备鉴定能力。检查的局限性再完善的检验方案也仅仅是抽检,不能完全代表整批药品的质量。所有药物的品质形成都是设计和生产的,而非检验。药物专属性:对症治疗,患什么病用什么药物,较难相互替代。药物的复杂性:从各种各样的药物中选择对症药物是很复杂的,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3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控制
必须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建立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产品质量符合顾客、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3.1 建立和完善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
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所必需的方法和措施。利用风险评估分析,评估公司现行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全面,确保产品质量,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识别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将公司经营风险降到最低。进行风险分析,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和职责、药品贮藏、药品销售、药品采购、药品检验、设备设施、药品验收、药品运输等过程。中度风险是一种合理的风险,它根据风险的严重性来确定,低风险就是可接受的风险,中度风险是合理的风险,它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了风险,收益超过了风险,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不可接受的风险是指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害,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来规避风险。受控风险应做到对现况能有效防范,已发风险能有效地控制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不可控风险应做到对即发风险的有效控制、已发风险可以控制到风险最小化。
3.2 切实加强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
过程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实时测量关键质量、性能参数,对生产过程进行设计、分析和控制的系统。国际上用于过程分析的技术工具包括:过程分析仪器,多元分析工具,过程控制工具,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统等。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质量风险管理和质量的概念,针对具体品种,对其生产工艺和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确定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将药品的质量隐患消除在生產过程中。
3.3 充分发挥药政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
目前,药品风险管理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药品监管的主要工作和发展方向,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完整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设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警戒的监管机构,并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方面进行了立法,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指导文件,用于指导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警戒的管理机构。但是,我国的药品监督一直是以行政监督为主,未能有效地为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提出应充分发挥药政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风险管理的细则、分析、评价、报告准则,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
4 小结
药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注定了其风险是不可避免且普遍存在的,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制药企业应重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潜在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另外,药品生产企业、卫生和药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合作,在做好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控制的同时,对药品供应链及使用等环节也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降低药品的质量风险,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新萍,宋世丘,魏永红.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J].当代化工研究,2020(15):167-168.
[2]王兆杰. 我国医药生产企业质量风险及其传导管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张兆鑫(1992/8) 男 辽宁省大连人,本科,研究方向:制剂制造,质量控制,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