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课堂

2021-02-21沈洁朱少平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活课堂

沈洁 朱少平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要使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常规意义上的课堂,更需要从万物随源、真情实感、具身体验、践实笃行皆生活等方面来入手,为“儿童的真实需要”找到教育的“出发点”,打造儿童拔节生长的强大生命场,真正做到生活即课堂。

【关键词】生活 课堂 生命场

本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基本理念,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即课堂”的体现。为此,一线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把我们的课堂还原成儿童的生活,把生活打造成精彩的课堂。现今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想主要原因是教师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作为主体的人——学生,他们才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主人,在拔节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地加以引导。他们需要在精心组织的课堂上生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常规意义上的课堂,而是让他们拔节生长的强大生命场。笔者认为,确立学生主体,从生活入手,以生活为源,可以尝试找到一个打造强大生命场的契机。

一、建立精神的世界——万物溯源皆生活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处处皆新奇。但是,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有些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怎样把这些无处不在的新奇集中起来,为我们的课堂所用呢?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尝试着在生活中追根溯源。诚然,在生活中及时地把学生们的这一份份好奇收集起来,让他们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名为“信念”的种子。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先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无缝连接。另外,把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建立起一个序列,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探索生活与课本的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建立起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最好的“镜子”,从课堂到生活,从生活到课堂,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生活的意韵,那才是生活化的课堂。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张纸》的课前导入为例,首先可以通过儿童喜欢的魔术来引入新课,请学生仔细观察一张普通的小纸在魔术师手中变成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视频中的纸变成的青蛙、长颈鹿、羊、鱼、农夫、熊、树等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魔术师为什么最后把餐巾纸变成了一棵樹?它有什么用意?然后出示教师准备的百宝箱让学生摸宝,找出花球、信纸、餐巾纸、图画书、小日历等纸制品,明白它们都是用纸做的,以此来揭题。最后在教室、校园、家庭及其他地方寻找纸,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纸的身影,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它。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从自身出发、从生活出发的思维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但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引导,更要我们在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形成高度的一致,才有可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他们的认知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越。

二、泛活生命的痕迹——真情实感皆生活

情感交流在任何课堂,包括任何场合中都是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最佳方法。在课堂上,它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快速地建立起一个共鸣的通道。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每一次情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活跃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情景交融,迁移内化,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情境化,将情境生活化,以此创设不同的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情趣;可以通过画面再现、角色扮演、视频渲染、语言描绘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认知,迁移感受,使学生喜欢课堂。

以《我是一张纸》的课堂渲染为例。首先可以把书本上各种浪费纸张的现象拍成视频,再配以童声播放,让学生寻找纸“伤心”的原因。接着寻找身边类似的现象,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从生活中来,从自己身边来的。然后通过填写并汇报调查表《纸与树木关系》引发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节约用纸?学生思维得到提升,从一棵树,到一片小树林,再到一片森林,大片的绿色在逐渐消失,这意味着什么?最后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如果我们把树都用来造纸了,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如动物会失去家园。为了保护地球,我们应该怎么做?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在他的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明确指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的压迫,它是以培养适应并遵从现实世界的服从者为目标的,它是对人性的异化。因此在师生对话中,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共情是学习中联系情感的最佳帮手。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儿童真实的情感,泛活着儿童生命的痕迹。

三、激发思维的样态——具身体验皆生活

体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最好最真的教育。只要是具身体验,都将影响着学生每一次的拔节生长,因此我们绝对不可低估学生的体验能力。我想,深刻的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将是喜、怒、哀、乐的情感历程和知情意行的成长过程。它足以引导着学生从生活迁移到课堂,再从课堂迁移到生活。在学生单纯的世界中,体验的丰富决定了思维的多样,教师试着从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具身体验,是激发思维的一把金钥匙。

只要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再紧密联系课堂教学,每一次的体验就是学生们的拔节生长。生活中,你可以细心寻找,可以悉心策划,也可以随机生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加体验;课堂上,进行换位思考,用童心去贴近学生们的心灵,用形象、鲜活的时尚元素打动学生们的情感,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那么,每一次体验都将是他们思维的成长。

以《我是一张纸》引发的思考为例。首先让每一组学生亲手实践,在教师自制的小宝箱里摸宝,摸出瓦楞纸、海绵纸、皱纹纸、宣纸、牛皮纸等,再了解防火纸(锡纸)、糯米纸等新型纸。接着引导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纸凳子)谁想坐一坐?结不结实?引发思考并得出结论:原来纸的作用这么大啊!然后师生共玩小游戏“你说我猜”,了解素描纸、面纸、信纸、卡纸、糯米纸、防火纸等的用处。最后,找一找你的生活中用到了哪些纸,以此引发共鸣,思考不同种类的纸有哪些不同的用途。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思考的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拔节成长的印记——践实笃行皆生活

儿童尽管在很多方面比不上成人,可一旦触动他们心中的那根弦,他们就能比成人更深地体会到亲情, 也能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 从而比我们更接近真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的表现,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是他们直观反映现实的真实体现。如果教师善加利用,课堂教学定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常常配合文本设计一些时事阅读与课外延伸。生活中有些平常的事,只要教师有心,就能挖掘出道德教育的那个“点”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来体验此情此景,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的世界中接触社会……因为没什么比“身临其境”或者“身体力行”,更能达到育人的目标。

以《我是一张纸》的践实笃行为例。首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知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节约用纸,开始行动起来了。交流书本上“以旧换新活动”、用旧报纸换作业本、把废纸送去回收站二次利用等节纸小窍门,接着出示教师用废旧报纸编的收纳篮送给大家,放在教室里。大家看到它,就能想到什么?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你有节约用纸的小妙招吗?然后回归课始,现在让我们再想想:为什么魔术师最后要把纸变成一棵树?他想告诉我们什么?(提醒我们要保护树,保护环境)接着顺理成章地进入总结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长大后才能担当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说:“如果儿童是一片树叶,那么教育的作用就是把阳光雨露播撒在他们与众不同的叶脉上去,给他们成长的需要,给他们拥有并展示独特内心的自由。”由此可见,要打造道德与法治课堂拔节生长的生命场,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真实需要,汲取生活这棵大树的养分,充分运用“阳光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真正做到生活即课堂。

【参考文献】

[1]廖文胜.儿童教育需要儿童思维[J].人民教育,2005(7).

[2]沈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独白式教学现象的剖析与破解[J].江苏教育研究,2020(2).

[3]丁淑珍,唐勇军.儿童心,你可明了——谈思想品德教学“儿童化”本源的回归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07(4).

猜你喜欢

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