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深度教学实现复习增效

2021-02-21魏海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总复习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魏海燕

【摘 要】苏教版数学第12册第七单元是总复习单元,包括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三大板块,共计29课时。本文选取“图形与几何”板块中的一个课例,在整体把握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挖与拓展、重组与整合、对比与融通、开放与生成,力求学生深入理解、深化认识、深刻体会,发挥总复习课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总复习 深度教学

苏教版数学第12册总复习的课时几乎占了整本教材的二分之一。总复习课不同于传递新知识、新技能的新授课,不同于以巩固新知为主的练习课,不同于普通的单元复习和每册教材的期末复习。教师要站在制高点上对小学阶段12册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做到站得高、看得全、想得深、走得远。在小学总复习课堂中,合理有效地实施深度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熟练度,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实现复习增效。

只有深度地“教”,才能深度地“学”。有关深度教学,我们看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成功课例。学生在教师的深度引领下,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掌握问题核心,把握数学本质,体验成功喜悦。然而,对于总复习课的深度研究却少之又少,教师更多的是以提高分数为首要目标,全力以赴地带领学生们迎接小升初考试。总复习课如何实施深度教学,实现复习增效,值得毕业班的教师思考和践行。下面以“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总复习”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从“散装”到“联排”,在联系中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周长和面积一样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儿?

生:周长是外边线的长度,面积是面的大小。

小结:周长和面积虽然密不可分,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边线的总和叫作这个图形的周长。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面积。

师:小学阶段我们已经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把图形随意贴在黑板上,如图1)

师:像这样“散装”的、没有联系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你能想办法有顺序地排一排,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先排长方形,再排平行四边形,因为……(学生汇报补充,逐步形成图2)

师:我们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好像散落的珍珠,通过回顾与整理,我们把它们串成了一串,形成了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脉络。换个角度来观察,瞧!它像什么?(将图2动态竖起来形成图3)

生:树!

师:一棵智慧树!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总复习”这节课,主要的复习任务分散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学段,涉及多个重点单元的学习,可谓时间紧、内容多、习题广、跨度大。以上教学环节突出两个要点:第一,厘清概念,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本质含义;第二,串珠成链,引导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知识链条。学生在小组合作、思考表达、补充完善等活动中,发掘知识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将一个个“散装”的知识点,按照知识形成的先后顺序,有理有据地串联排列起来,经历了“由散到聚”“由散到联”的过程。总复习教学不应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指向核心问题,努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力求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有生命力的知識网络,促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从“显性”到“隐性”,在对比中彰显思想

师:(出示图4)这棵智慧树也可以这样生长。比一比(与图3),哪里不一样?

生:图3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而图4是由梯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当梯形的上底无限小,一直小到0时,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动态演示)

师:(出示图5)智慧树还可以这样生长!哪里不一样?

生:图5是由长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

师:这一推导过程,我国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早就有“半广以乘正从”的记载。(动态出示推导图)

师:智慧树还可以这样长!这样长!(出示图6、图7)圆也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和梯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出示相对应的推导图)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找不同”!其实,不管这棵智慧树怎么长,里面都藏着相同的东西。找到了吗?

生:都是由长方形开始,慢慢推导出来的。

师:恭喜你找到了知识的“根”——长方形,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相同点。谁能找到看不见的相同点?

(生困惑)

师:友情提醒,这种看不见的相同点是一种思想。

生(恍然大悟,脱口而出):转化!

师: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长方形是知识的“根”,而转化是思想的“根”。正是有了转化的思想,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学习的知识才能日渐丰盈。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离开学校忘记所有知识后剩下的东西。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人受益终生。数学思想的感悟融合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之中,总复习课不仅要带领学生“温故”,还要让学生“知新”。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学生经历了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学生颠覆了已有的认知经验,开启了一个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空间。当一棵棵不同的“智慧树”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打破常规的冲突让学生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在“找不同”的过程中,学生从发现到疑惑,再到顿悟;在“找相同”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体悟。最终,隐性的数学思想犹如一道智慧之光,直击学生的心灵深处,师生在思想的引领下有效地践行深度学习。

三、从“单一”到“多元”,在整合中提升效力

师:求单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是基础,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当其中两个平面图形“相遇”时,问题就复杂了。首先来看问题一——当“正方形”遇到了“长方形”! (出示问题,如图8)

当“正方形”遇到了“长方形”!

生:可能不变,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学生分别说明情况,课件对应出示图9、图10、图11。)

师:看来,一切皆有可能!那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剪下的长方形长是6cm,宽是3cm,剩下纸片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呢?

生1:根据上面周长增加的情况,增加2个3cm,算式是10×4+3×2=46(cm)。(如图12)

生2:周长可以增加2个6cm,算式是10×4+6×2=52(厘米)。(如图13)

师:周长增加有两种情况,而周长最长应该是52厘米。以上两种剪法,剩下的纸片周长不相等,面积呢?

生:相等,都是用这个正方形面积减去同样大的长方形面积。

师:不变中藏着变,变中又有不变,这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师:接下来一起来看问题二——当“梯形”遇到了“三角形”!

……

练习是总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课的练习不能抛开教材“另起炉灶”,也不能唯教材是从。以上练习中的所有素材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原型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90页的第6题,教材只要求学生单一地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即可,缺乏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师结合具体学情,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教材、融通教材、超越教材,把原本“枯燥乏味的逐题呈现”转变成“形象生动的环环相扣”;把原本“一题一个知识点”转变成“一题击中多个知识点”;把原本“以为只是这样”转变成“居然还可以这样”;把原本冰冷无趣的习题变得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同時,教师将总复习教学的练习环节,依次命名为“谁”遇到了“谁”,并设计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多元练习,赋予了组合图形“人情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深度教学”真正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升了复习课的效率。

四、从“牵引”到“自主”,在提问中发展能力

师:我们来看问题三——当“圆”遇到了“正方形”!这个圆和正方形很“投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正好等于圆的直径。

师: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谁能利用圆和正方形,设计出求面积或周长的问题呢?谁来摆一摆。

(生1、生2、生3各摆出了图14、图15、图16的图形)

师(指生3摆的图——图16):这个图形熟悉吗?典型的“方包圆”!没有遮盖住的部分怎么求面积?

生: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

师:感谢同学们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好题!当正方形和圆相遇,问题还真不少!如果正方形像这样遇到4个圆,9个圆,更多的圆,你又想提什么问题呢?(出示图17、图18)

生1:圆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2:正方形去掉圆后,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生3: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十分有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说不定有什么重大发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

总复习课堂中,如果能改变学生“听众”的角色,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课堂必将洋溢智慧、充盈活力,逐步走向深入。以上教学片段的素材分别来源于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0页第6题和第91页第11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将课本上的练习进行整合和再加工,更重要的是只提供了两个最基本的图形,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源自学生。学生在总复习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提问,创造出比课本更丰富、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发展了提问意识,提升了思维能力,体验到了“主人翁”的幸福感。在总复习课堂中,适时将“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从而提升总复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复习课上内容的“多而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但也为教师“深度地教”和学生“深度地学”提供了无限可能。如果说新授课是“一颗颗星星”,那么总复习课则是“一片星空”,我们要努力在星空中寻找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能力的“星空轨迹”。小学毕业班的教师应努力更新观念,做深度教学的思考者、设计者和实践者,课前“深度准备”,课上“深度引导”,课后“深度反思”,让“深度教学”在总复习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总复习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化学总复习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复习教学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的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