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鲁迅作品中的成语活用
2021-02-18张蓉蓉
张蓉蓉
摘要:成语是人们学期以来习用的结构固定、意思精辟的短语。使用时,一般不能随便改变成语的意义和结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日益丰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和提高表达的效果,我们可以因文制宜,突破其语意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定型性,创造出成语的语言表现形式。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学识渊博,语言诙谐幽默,信手拈来,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的成语,其中也有不少的成语活用。
关键词:成语活用 鲁迅的作品 类型
在教《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学生提出一个疑问:“我们平时都说好吃懒做,为什么课文里说孔乙己是“好喝懒做”呢?”我仔细一看文章,确实有这么一句:幸而写得一手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孔乙己》)
学生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们平时说的确实都是“好吃懒做”,鲁迅先生一个字的改用,是对成语的活用。众所周知,成语,是指一种相习沿习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结构都十分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调换成语的内部的语素,也不可以象惯用语那样可以拆散开来插入一些成分。但现在社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为了表达和修辞,立意和行文的需要,是可以活用成语的。有时候,成语的活用不仅可以让语言更加幽默,谐趣,增加气氛,还可以使文句表达更具有体,生动。
鲁迅的其他作品里,是否也有这样活用成语的情况呢?笔者翻阅自己平时所读的鲁迅作品,摘录这样的成语活用情况,做了一些总结。成语活用主要有这几种方法。
一是溯本还原,望文生义。
就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置成语原来的意思于不顾,而暂时借用它的意义。如:
但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爱国之士竭力搜索失地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其一是在青年的爱玩乐,学跳舞。当北海上在嘻嘻哈哈的溜冰的时候,一个大炸弹抛下来,虽然没有伤人,冰却已经炸了一个大窟窿,不能溜之大吉了。(《从幽默到正经》)
“溜之大吉”本指偷偷地溜走,以之为上计。然而这里却不是用这个意思,而是直接引用了它的字面意思。青年在溜冰,冰被炸出一个窟窿后,就不能在溜冰了,就说是不能“溜之大吉”。看来是有用错之嫌,但这就是所谓的“望文生义”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鲁迅先生的用意。国家灭亡当头,几个青年竟还只是想着玩。不能“溜之大吉”把青年在滑冰时被炸冰面而不能溜的窘态和毫不知耻的情态全都写出来了。
二是语素易位,据境换字。
一般来说,成语间的语素是固定的,但有时根据语境,改变成语中的一两个字,使其表达出新的意思,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引起不一样的效果。如前文提到的《孔乙己》里的对话。
“好喝懒做”原本应书写为“好吃懒做”。而鲁迅先生把“吃”换做“喝”,一来写出了孔乙己从好逸恶劳、无所事事、嗜酒如命的个性,二来又反映了孔乙己生活清贫潦倒,面对美食无能为力,只有以喝代吃来满足自己对吃喝的欲望。如此以来,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却又好喝懒做的鲜明特点就跃然纸上。我们也不禁在叹息的同时咒骂一番。
三是成语的扩展。
即有时在了解语素性质的前提下,在原成语的语素间插入别的语素,使原来的成语的结构放松,形体扩大。如: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惜日月,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狂人日记》)
“语颇错杂无伦次”是明显对成语“语无伦次”的扩写。这种用法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特殊身份。如果单用“语无伦次”,那就是狂人的日记颠三倒四,没有条理,即不成为日记了。而加上“颇错杂”三字,即变为“有些错杂”,就说明狂人的日记,整体上是清楚的、明白的、连贯的,能说明自己意思。这样一扩展,很切合文意,值得玩味。
四是节缩简化。
这一用法与成语的扩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浓缩成语,使其显得精练简洁,含蓄幽默。如: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骂,而现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阿Q正传》)
而这里的“敌忾”一词,则显然是“同仇敌忾”的缩写。先生用词直妙在于删除了“同仇”二字。同仇:同心协力对付敌人。敌忾:抗敌的激愤心情。如果原封不动地使用原来成语,两人的性格就全变了,一个不会骂“断子绝孙”,另一个也不会骂“秃儿驴”了。
五是语意曲解,改变色彩。
作者故意选用一些与句子感情色彩不同或相反的成语,改变成语色彩,结果形成褒贬异趣,增强讽刺幽默的意味。
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答有恒先生》)
“死无葬身之所”原指人死后没有埋葬尸骨的地方,形容死于非命,结局很惨。在这里鲁迅先生用此来形容自己无疑是改变了这个词的寓意,改变了其色彩。我们可从中看出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形势的估量,社会气愤凝重,自己的讽刺之词都很有可能被人无中生有,多早事端,很有可能有一天会死无葬身之所。然而尽管是这样的情况,鲁迅先生仍旧是勇于向前的。
六是搭配的变化。
与第二点的语素易位有似之处。但语素易位是指改变成语内部的构造,而成语的搭配变化则是把成语作为一个整体,改变其与搭配词语的顺序。
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的非常:“天门两块!”(《阿Q正传》)
“兴高采烈”是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成语,表示兴致很高,情绪旺盛,形容欢悦高兴的样子。由此可见,“兴高采烈”应该是个形容词,与“非常”搭配,形成“兴高采烈地非常”是不恰当的。然而当你多看几次,细细品位之后,又会有新的发现。这样搭配能更好地表达出阿Q腥钱时忘乎所以,人不在其位,飘飘然,十分兴奋的感觉。
七是生造成语。
这类成语可以根据语境,生造出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用的不好,反而会漏洞百出。所以进行这类成语活用时一定要十分留心。
但倘在夏天,大家将辫子盘在头顶上或者打个结,本来不算什么稀奇事,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辨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不说是无关于改革了。(《 阿Q正传》)
在这里,“秋行夏令”这词,本来是日常生活中没有的。先生根据小说中的情形,造出这个词来,感觉却很贴切。
小结
当然,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成语活用的类型并不止以上七种。我们可以就上述几种类型中看出鲁迅先生对语言运用是如何得得心应手,富于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能更多地看到中国文字的变化多端。从固定的成语中都可以变化出如此多的形式,真實奇妙!
但是,观之现代社会,成语活用已经越来越多了。可是其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有些成语不是活用,而是乱用了。所以,成语活用应该遵循成语活用的原则,要恰到好处,符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切不可盲目地追求新颖,或是要独树一帜,而造成成语使用笑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这一点。
[参考文献]:
1.中华成语大词典[Z].沈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2.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刘洁修.汉语知识丛书——成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张仲森.论成语活用手法及其表达功能[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18卷1期
5.曾庆璇.广告词中的成语活用及所用辞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7卷5期
6.杨保建.现代汉语成语活用现象分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8卷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