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与推进: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1-02-18王天任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路径

摘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的新实践,是实现大中小思政课有效衔接的新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立足于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保证,推进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这一举措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培养人才方针的需要,又是统筹各阶段思政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路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我国大中小学在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与结构上有所不同,中小学思政课是独立的课程,大学思政课是不同学科的组成。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创新,旨在实现从单纯的学科教育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在满足各个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衔接。因此,统筹与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树立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创新一体化的实践路径,是学校思政课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前提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学校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发展。经过考察,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中小思政课的分层式教育。也就是说,大中小学在思政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结构上有所不同,并且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各不相同。正是由于每个阶段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同,所以造就了每个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同。其中,中小学的思政教育旨在为学生传输知识,并且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政课教学,因此,思政课教学主要以考核的方式进行而忽视了德育的考察。大学期间的思政课程与中小学的思政课程不同点在于其改变了以考核方式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正是因为各个阶段的特殊性,导致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存在分层式的现象,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直接过渡到大学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显然是存在一定的断裂性。每一个学习阶段是应当具有所处阶段的独立性,但是,现阶段是大中小思政课缺少衔接性。思政课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因此,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首先,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变强,还要在精神上变强,为此,学校就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历史重任。新时代要求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要坚持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促进新时代青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其次,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我国的教育方针建立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思政课承担着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职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要实施全面教育,既要灌输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要在这一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所谓“一体化”就是要建立内容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全面统筹中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这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指认现阶段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方法,就是要建立层级有序的教育模式,实现不同学习阶段的衔接。

最后,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需要精心引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为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必然要依托于“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各个学习阶段的全面贯通与有序的教学。

综上所述,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时代要求,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从过去,实现不同学习阶段在相互独立基础上的顺序性与连贯性,“由于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差异,因此要求思政课要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根本上实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1,从而推动学生整体发展的有效衔接。

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的提升,要将二者相结合,共同促进思政课的发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策略的提出意味着党和国家在科学、规范与创新性地推动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那么,如何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问题导向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目标导向是寻求达到目标的过程,坚持二者相结合也就是既要发现问题又要确立目标,从而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首先,我国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方式的“断裂”。从小学阶段到中学再到大学阶段,学生的成长是具有阶段性特点,思政课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目前思政课教育还存在“一刀切”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其次,教师交流的“断裂”。在思政课教学中,由于各个学习阶段的独立性,导致各个学段的教师之间几乎零交流,导致各学段的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前阶段的思政教育情况。面对现阶段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不仅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还要坚持目标导向,即在突出问题的同时坚持现实导向。思政课教育的目标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由于各个学科的阶段性特征,思政课教育的教学内容目标就要具有针对性,既要有总体教学目标的统领,又要有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侧重,还要有各个学段教学目标的贯通。

第二,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统一。“守正”与“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思政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表现,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守正立场、观点、方法,创新理论、内容、手段,从而推动思政政治理论课的一体化。首先,“守正”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以政治性为灵魂,以学理性为基础,将其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三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其次,要实现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教育理论的创新。传统教育理论强调因材施教、分类施教,一体化的教育理论在分层、分类施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统一性、贯穿性和内在的整合性;二是教育内容的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当代的彰显,是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善的思想体系,因此,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实现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并协调好新内容与以往内容之间的配合关系;三是教育手段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政课教育不再囿于传统课堂教育,而是要结合互联网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协调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的沟通。

第三,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所谓“內涵式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针对如何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即“小学阶段注重德育情感的启蒙,初中阶段注重奠定坚实的理想基础,高中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而大学阶段则侧重于强化使命”1。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整个学习阶段要结合教育的梯级式原则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各个学习阶段,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深入浅出,将思政课的深刻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实现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也要针对不同学段,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

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价值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1。因此,教师和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不仅肩负着推动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责任,而且也收获着思政课改革所带来的成果。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对我国思政课教育无疑是一大进步。因此,我们要从现阶段来分析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价值。

首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教研资源共享。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教研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这一举措强化了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层教育,实现了各个学段的有效衔接。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是要从课程内容和课程方式等方面打破分层教育模式,通过一体化建设,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加强不同思想政治教师的沟通与互动。通过共同研究,了解大中小学生的课程情况以及德育的发展,形成教育共识,寻求趋同路径,促进教学目标的对接,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评价的连贯性,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借助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的教学能力会有很大提升,各学段的教师不再仅仅关注本学段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与其他学段的学习相互分享,实现教研资源共享,从而激发思政课教师团队的活力。

其次,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帮助不同学段的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思政课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政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了思政课育人的功能。“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要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另一方面,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能够衔接不同阶段的思政课学习,促进教师的有效沟通与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新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引领学生积极构建精神世界,从教材体系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借助于这一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总的来说,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改革工程,从发展目标上看,它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整体,这就需要国家和学校师生共同努力完善,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实现大中小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8。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3]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

[4]佘远富,许思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21(7)。

[5]邵沁妍,刘振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维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

[6]中共中央办公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 OL]. 2019. 08.14。

[7]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2016.12.07。

[8]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9]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2016.12.07。

[10]艾思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政治教育,2020(9)。

[1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 /O L]. 2019.08.14。

[13]邵沁妍,刘振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维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

[1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9.10。

[15]佘远富,许思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21(7)。

[作者简介] 王天任(1990—),男,吉林松原人,吉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路径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