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2021-02-18周恒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法律意识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发生的网络诈骗、盗窃、校园贷、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现象曝露出高校在学生法治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这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本文将以高校法治教育为视角,以提升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为重点,从大学生法律认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三方面进行探究,为着力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建言献策。

关键词:法律素养、法律认识、法律意识、法律思维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涉嫌违法的现象日益突出,校园网络诈骗、盗窃、非法校园贷、宿舍投毒案等一件件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行为,[1]引起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作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学法、知法,却不知守法、用法,这才引发一桩桩大学生违法犯罪惨案的出现,这也严重威胁着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也给高校的教育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校园法治安全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2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因身份上的特殊性,既能成为违法行为人,也易成为违法行为的受害者。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成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当前,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法律思维缺乏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发生各类违法犯罪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对于开展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意义重大。

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因所处年级和学习阶段的不同,面对的问题和对法律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整体而言会大致会经历从法律认识、法律意识到法律思维三个阶段。

2.1高校大学生法律认识不足

高校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上不够,或是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深。有学者为真实了解和掌握高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对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在内的20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并设计并发放《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2640份,有效率100%。[3]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义务教育法》(73.30%)和《教育法》(60.53%)的熟识度相对较高,但对《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了解情况所占比例分别是51.21%和39.58%,学生的整体认知不深入,掌握情况过于表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内容全面,从学生对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看,学生对于其他法律的认知情况可见一般。

2.2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集中表现在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法律的思想、观点认识不深,法学理论掌握不够。法律意识包括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部分,法律意识的养成需要渐进的培养和教育形成。有学者通过面向本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经过数据调查和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水平不高[5],应对和处理法律纠纷能力不足,个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差。学生法律意识欠缺在应对法律纠纷时就会不知所措。当然,还有部分学生个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差,校园网络诈骗时有发生,对学生而言被骗的不仅是财物,被骗后给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更难修复。以陕西省内某高校为例,学校每年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形式的网络诈骗案件,受害群体多为一、二年级学生,据统计该校自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累计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5起,诈骗金额高达36.2万元。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2.3高校大学生法律思维缺乏

基于前面分析高校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除少部分学生本科专业是法学,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对法律意识的培养稍显成熟外,其他大部分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是不清楚的。因此,学生难以养成成体系的法律思维,有时候难免会投机取巧,走上违法犯罪的路。比如,部分学生不注意学校关于考试纪律方面的要求,在国家层面的考试过程中作弊,从而以身试法,最终受到法律处罚。

3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路径

鉴于发生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自觉做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青年大学生势在必行。

3.1探索阶梯式法律课程体系设计

提升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首先要搭建平台,尽量拓宽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的途径。高校自身也要重视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教育,将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将法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落实国家“三全育人”总体目标,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课程设置为基础,结合学生所在年级、学习阶段、法律需求等的不同增设法律类相关课程作为公共课,拓宽高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渠道,将法律类知识学习作为一种常态化学习过程。同时,要灵活运用线上与线下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阶梯式法律课程体系设计,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大学毕业,设置与学生现实需求和阶段重点相结合的法学科目。从现实掌握的情况看,网络诈骗多发生在新生群体,这一阶段要适当安排“防诈骗”法律课程,尤其是防网络诈骗的法律课程。高年级学生因自身专业学习不断提升,与社会的接触更加频繁,对于社会行为的判断需要以法律为依据,这一阶段要适当安排诸如:《合同法》、《劳动法》、《侵权责任法》、《刑法》等在内的法学课程。通过阶梯式法律课程体系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

3.2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加强高校法治教育,要让学生从内心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敬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法律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入学思想教育的第一课。从新生入学时起,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对学生进行警示性法治教育,利用学生身边的真实违法犯罪案例作为教育素材,着重将违法者内心的深刻悔悟和给自身家庭、亲人带来的痛苦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告诫学生自觉遵守法律,促使他们意识到当下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也渐近的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避免在发生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另外,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应对措施,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3塑造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思维

学生自进入大学时便开始学习法律相关知识。期间,通过学习渐近的对法律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课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高校大学生从内心对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养成法律意识,塑造法律思维,规范个人行为;评价他人行为的合法性;认识到法律对不特定人产生的影响所起到的示范和警示作用;凭借对法律的掌握,预估他人行为,安排个人行为;同时认识到法律的强制性及可诉性,打击、惩戒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结语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利于规范个体行为和培养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学以致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升学生法律素养要从丰富学生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塑造法律思维三方面入手,并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鲁玉婷.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2020,5(15):227.

[2]丁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20,18:136.

[3]王庆材.高校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路径规划研究[J].学理论,2017(5):251.

[4]胡剑.《基于法律意识培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58-60.

[5]王晶,钟强强 .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3):157.

作者简介:周恒(1992—),男,陕西安康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法律意识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论大学生实习实践期间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