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管理法在提高心胸外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2021-02-17于淑玲
于淑玲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胸外科,山东烟台 264003
医院的日常运行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大量接触以进行诊断与治疗,但在临床质控中发现,护士的手部常携带大量细菌,其中不仅有致病菌甚至有耐药菌,而由于其常与患者接触且医院内部充斥着各种病菌,若不能有效进行手部清洁,极易造成医院内部细菌传染,导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因此加强护士手卫生就成了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且基础的措施[1]。尤其在心胸外科管理中,要重视护士手卫生管理,以在更大程度上预防院内感染,减少接触性疾病的传播,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预后效果。 尤其是近年来心胸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较弱,若不能有效预防感染情况的出现,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3]。 但是出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令人满意的[4]。 因此需以有效的管理手段提升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该文对该院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心胸外科护士46 名进行研究,探讨PDCA 循环管理法在手卫生管理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心胸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选取范围,使用随机信封法从中选取46 名,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 名,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护士年龄24~41 岁,平均年龄(29.16±3.34)岁。 研究组护士年龄23~44 岁,平均年龄(30.38±3.12)岁。 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手卫生管理,对护士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通过考核方能上岗,且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研究组应用PDCA 循环管理法以提升手卫生管理质量,主要包括4 个阶段。
(1)Plan—计划阶段。 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为依据,应以心胸外科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护士手卫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制订有效的PDCA 循环管理方案。手卫生情况调查应安排专职人员隐蔽式进行并详细记录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医护人员意见,而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其中,工作量大、相关知识培训不足、洗手步骤不对且时间不足、硬件设施不足、护士手卫生意识缺乏等为主要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将调查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后, 应以此为依据对管理方案进行改进,并在其后的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管理方案,以达到改善手卫生现状的目的。
(2)Do—执行阶段。 ①加强护士手卫生知识培训及意识提升,应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线下讲座、线上教学、宣传板报等。 可以将相关培训内容以课件的形式上传至医院内网,并要求护士观看学习。 还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进行护士手卫生意识提升。 ②完善相关硬件设置建设,冬天水温过低、洗手设施不方便等因素均会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积极性产生影响,因此可安装自动感应水龙头,在洗手池旁放置纸巾,并保证水温适宜。 还可在部分不方便安置水龙头的地方放置免洗快速手部消毒剂。 ③合理安排工作量,在患者就诊高峰时段应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合理排班,并按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定期检查消毒液和洗手液余量,应及时进行补充,保证护士洗手方便、及时。
(3)Cheek—检查阶段。对于手卫生检查标准应进行统一,确认检测和督查指标,将手卫生5 项指征、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及七步洗手法为正确率为监测标准,并设计病菌、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督查表及手卫生依从性督查表等,由专门的监控人员定期或不定位进行手卫生情况调查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4)Action—处理阶段。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护士进行考试提问,可以口头提问或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以检查护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还可进行现场考察和隐蔽式走访调查,以掌握真实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根据其考核情况进行表扬奖励或惩罚,以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考核中暴露出的不足,可以书面反馈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检查人员在科室整改后应按期核查,根据考察结果进行奖惩,可与绩效直接挂钩。在每月的科室总结会上,应进行本月的手卫生管理情况总结,针对其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并制订次月管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士管理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进行比较,包括应手卫生次数、实际手卫生次数及正确手卫生次数。此处以严格依据“七步洗手法”进行清洁为正确手卫生次数。
对两组护士管理前后手卫生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手卫生概念、洗手指征以及自我防护知识3 项比较标准。
比较两组护士管理前后手卫生细菌学检验合格情况进行比较,手部表面菌落总数低于10 cfu/cm2即为合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比较
管理前,两组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均有提升,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对比[n(%)]
2.2 两组手卫生知识掌握率比较
管理前,两组护士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掌握率均提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手卫生知识掌握率对比[n(%)]
2.3 两组手卫生细菌学检验合格率比较
管理前,研究组手卫生细菌学检验合格人数为16名,合格率为69.57%;对照组检验合格人数为17 名,合格率为73.9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管理后,研究组手卫生细菌学检验合格人数为23 名,合格率为100.00%;对照组检验合格人数为19 名,合格率为82.61%,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6)。
3 讨论
WHO 规定的手卫生指征主要包括5 项,无菌操作或清洁前;与患者直接接触前;与患者接触后;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或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物体或环境后。而手卫生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以及外科手消毒,是医护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中的必要环节,保证手卫生适量是预防院内感染、严格控制接触性疾病传播的最有效且经济便捷的方法[5-6]。 尤其在心胸外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对患者治疗情况与预后效果有直接影响,只有严格控制其手卫生质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手术安全和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但是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7-8]。手卫生应归纳为医护人员的常规职责,要将其视为习惯性行为,加强医护人员自觉性,这就需要对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手卫生意识进行强化。
常规的手卫生管理方法缺乏细节化管理,而PDCA循环管理方法最为注重的就是管理细节,细节量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将PDCA 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手卫生管理中,对各个环节系统性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整改,能够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10]。PDCA 循环管理方法又称戴明循环,是将工作分为4 个环节进行阶段性管理,即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针对性解决,然后进入下一管理循环,再度重复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制订计划以及实际解决的过程[11-12]。 PDCA 循环管理法不是一个水平的循环,其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位置,而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管理循环与循环之间相连,在解决本循环问题后再进入下一循环。正是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了不断提升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和相关知识掌握熟练度的目的[13-14]。 PDCA 循环管理法相较于常规管理法,不仅更重视细节管理,还注重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的制订,强调团队全员参与,在提升管理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合作能力[15]。
于心胸外科应用PDCA 循环管理法,寻找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能够有效提升手卫生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在对护士手卫生现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诸多薄弱环节,如由于工作忙碌而缺乏严格按步骤洗手的时间,天冷水凉医护人员主观上不主动洗手等因素[16]。在对手卫生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后,进行总结分析和针对性管理,而后对管理效果进行随机或定期调查,对比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并在例会上公布前一阶段管理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奖惩机制,进行奖励和惩处,不仅有效调动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升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管理效果[17-18]。从研究中可以发现PDCA 循环管理法应用后,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提升中,PDCA 循环管理法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护士依从性及正确率、有效率,有利于提高其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及手部细菌检验合格率,能够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应进行临床使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