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建构*
2021-02-17任志新
任志新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陶瓷绘画概述
陶瓷绘画在本文中主要指瓷画,是以画瓷工具使用画瓷材料在器皿表面或瓷板上进行绘画,然后经高温烧制而成。陶瓷绘画根据绘画工艺分为两大类: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首先是在坯体表面施釉,其次在高温烧成瓷后的瓷器表面进行绘制,最后再低温烧制;而釉下彩是在坯体上绘制完成后,施釉高温烧制。根据艺术效果分为两大类:装饰性和绘画性。装饰性陶瓷绘画以器皿类装饰为主,其目的在于美化器物,从而达到装饰与造型的统一。绘画性陶瓷绘画则充满更多的艺术性,画面中的用笔、色彩、布局以及艺术家所追求的美学趣味等,都是绘画性陶瓷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绘画虽历史渊源已久,但每一次的重大变革都与创作材料有很大联系,而创作材料的进步只能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绘画是人与自然、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在陶瓷艺术领域中,陶瓷绘画的发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青年陶瓷绘画创作者的出现正在慢慢打破旧的、程式化的、禁锢性的创作模式,他们在不断尝试新的材料、新的表现方式。增强作品的内涵、突显个人审美品质、表现内心真实感受并逐渐提高绘画语言的辨识度,这是青年陶瓷绘画创作者作品成熟的重要历程。
2 陶瓷综合材料绘画概述
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与发展,是受陶瓷材料的创新、艺术观念的更新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等,是大美术领域下的打破与创造,是时代的必然产物。陶瓷综合材料绘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用陶瓷材料与其他非陶瓷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而这种非陶瓷材料涉及广泛,常见的有金属、亚麻布、木材、大漆、沙子、树脂、现成品等。这些材料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或刚毅强劲、或粗砺厚重、或豪放粗犷。狭义上是指陶瓷材料与陶瓷材料的综合运用,但陶瓷材料并不限于陶瓷绘画所使用的颜料,还包括与陶瓷生产相关的一些材料,比如釉料、泥料、坯粉、氧化铝粉、耐火棉等。在现代陶瓷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在立足于陶瓷材料的基础上,其他材料的广泛介入将推动陶瓷绘画多元的发展,赋予陶瓷绘画更具有当代性的艺术理念与形式语言。
3 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建构
3.1 材料性
中国陶瓷绘画发展至今,每个时期都有成就突出的工艺种类,比如元青花、康熙五彩、雍正粉彩等。用现代的艺术视角来看几百年前所处时代的经典代表作品,其学术和艺术地位不容小觑,但对材料的使用只停留在现有的材料上,对表现题材只进行传统国画的借鉴和模仿。带有借鉴性的陶瓷绘画把材料的研究已经放在了很低的位置,仅仅保证在烧制过程中不出问题即可,从而就失去了发挥材料本体特性的可能。相同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陶瓷材料体系庞大、不同的材料配比、不同的绘制方式和不同的烧制方法,必将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体现出了每位创作者艺术修养与审美品格的差异性。
材料是陶瓷绘画创作的基础,没有对材料更进一步的研究,就不会出现新的创作技法。实验是陶瓷材料研究的惟一途径,是打破单一创作模式进入多元化创作的过程。实验性陶瓷绘画具有强烈的实验精神与开拓精神,以前瞻性的视野构建出新的艺术图式,这种图式既不囿于传统,也不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功案例,而是在中西方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滋养下创作者个人的艺术观念与情感表达,是对陶瓷绘画创作模式固化的重新审视,也是当代陶瓷综合材料绘画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
材料性在陶瓷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陶瓷材料的研究是陶瓷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的基础,创作者依据主观的审美取向,在众多的陶瓷材料中选择适合自我艺术表达的材料,探索适合自我艺术表达的创作方法,最大程度地体现材料的艺术美感,不应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承袭旧式。陶瓷综合材料绘画要求创作者打破各种陶瓷艺术的工艺、技法之间的界限,使陶瓷综合材料绘画获得更多的艺术表现力。这种以材料为切入点的陶瓷综合材料绘画为陶瓷绘画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陶瓷材料从而达到材料本身的突破,探索新的陶瓷绘画语言而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现代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的实验与探索主要从泥、釉以及画面肌理等材料方面入手,其艺术效果的丰富性是其他任何画种无法比拟的,在艺术创作上要进入自由的状态,摆脱旧式的影响,展现陶瓷材料本身的魅力,积极建构陶瓷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体系。
3.2 绘画性
上文提到的陶瓷综合材料绘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本文中偏向于后者。
陶瓷绘画作为绘画艺术门类中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画长期保持关联。中国画绘画语言的变革创新,陶瓷绘画悉数吸收和借鉴,从白描、工笔、写意、没骨等画法,在陶瓷绘画中根据不同的材料演绎出多种表现手法,同时也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长沙窑出现了明显具有绘画属性的陶瓷绘画作品。唐代长沙窑釉下彩花鸟纹水注,在整个画面中用刚劲有力的线条来勾勒形体,笔势快速连贯,略赋色彩,可以看出受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影响。清末出现在景德镇的浅绛彩瓷是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结合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勾、勒、点、染、笔墨意趣等在陶瓷绘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绘画方式是陶瓷绘画创作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外来艺术家和学院派创作者的加入,这种现象有了转变 ,出现了吸收油画、水彩、现代水墨等画种的多元化状态,开始创造性地在陶瓷绘画中使用油画刀、刻刀、板刷等工具。比如颜色釉对油画效果的模仿、釉下彩对水彩效果的模仿和青花对现代水墨效果的模仿,这种效果虽然带有明显的借鉴性,但不失为一种推动陶瓷绘画发展的有效方法。借鉴的过程也是艺术家进行实验探索的过程,绘画材料的不同决定了陶瓷绘画创作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获得作品的成功。
陶瓷综合材料绘画作为陶瓷绘画的重要创作方向,绘画性应建立在材料性之上,努力在材料上寻求突破,减弱其他画种的影响,提高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辨识度和艺术表现力。
3.3 艺术实践
陶瓷综合材料绘画在陶瓷绘画领域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下面将对三位不同风格的学院派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颜色釉与釉上粉彩结合的代表性艺术家——宁钢教授,《梅花喜欢漫天雪》(见图1)这件作品中对陶瓷材料的运用别出心裁,泥料和釉料的搭配使用表现出了枝干沧桑遒劲的力量感,釉上粉彩对嫩枝和梅花的精心刻画,使画面疏密、虚实对比强烈,充满了视觉张力,显示出了陶瓷材料所带来的魅力。瓷本丹培拉系列陶瓷绘画——戴清泉教授,他从西方古老的绘画方法中汲取营养,创新陶瓷绘画表现技法。《文化印迹之敦煌》(见图2)系列作品在继承中西方传统的基础上,以陶瓷综合材料的全新视角表现敦煌题材。画面趋向于平面化,但肌理效果的营造非常丰富,从坯体本身开始刻画、按印、堆贴到烧成上色,各种陶瓷综合材料的运用使画面充满山水画的气韵和意境。高温水墨系列陶瓷绘画——彭赞宾教授,《高温水墨之游山》系列作品创作更倾向于实验性,创作手法上使用陶艺技法来表现山水题材,用泥料和釉下彩表现山脉的起伏和质感,用釉料和釉上彩表现水的清澈和晕染效果。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出现在陶瓷综合材料绘画中,丰富了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的表现形式,提高了陶瓷材料在陶瓷绘画中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图1 梅花喜欢漫天雪
图2 文化印迹之敦煌
通过对三位艺术家作品的简要分析,陶瓷综合材料绘画正因为材料的多样性和创作方法的差异性,完整的艺术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同时,也是青年艺术创作者以材料为切入点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
3.4 理论建构
陶瓷绘画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基础工艺技法已经成熟,但理论方面仍然比较薄弱,陶瓷绘画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中国画的样式,直止现代被专家独立提出,鼓励艺术家探索陶瓷绘画的本体语言。陶瓷绘画的本体语言的艺术效果是其他艺术材料无法代替的,可以对其他画种进行吸收和借鉴,但不能简单模仿。陶瓷综合材料绘画要求创作者抛弃传统工艺的束缚,打破青花、粉彩、古彩、新彩等狭隘的分类,把陶瓷艺术的语言重新组合在一起为绘画的本体服务。
受景德镇装饰性陶瓷的影响,把带有多种陶瓷材料创作的作品称为陶瓷综合装饰,它们两者之间应该有明显的区分界线,不能一以贯之。陶瓷综合材料绘画具有更高的绘画性和艺术价值。
面对实验性的陶瓷综合材料绘画,理论的建构同样重要,需要学习东西方传统艺术与文化、现代艺术、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等,吸收艺术营养并带到现实的创作当中进行当代性转换,陶瓷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寻求立足点的同时也要参考西方的艺术发展脉络,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的陶瓷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体系。
4 结语
陶瓷综合材料的使用为陶瓷绘画作品风格的呈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陶瓷绘画材料的丰富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艺术创作者的风格走向,注定了创作的实验性和不可预测性。创作者在陶瓷绘画创作生涯中要时刻保持对材料的敏锐探索,材料的研究是陶瓷综合材料绘画永葆生机的基础,是体现陶瓷绘画时代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