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探讨

2021-02-17周红梅

人人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预测值心电图检出率

周红梅

(北京航天总医院功能检查科 北京 100076)

前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会影响患者正常血运,最终危及生命安全。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本病症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心肌缺血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心脏组织以及细胞的功能,造成大面积坏死与缺氧症状,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临床上主要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联合患者临床指征等诊断患者有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但是该诊断方法存在价格昂贵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而超声技术因为微创、检出率高等优点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动态心电图技术在本病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本文以2019 年3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 年3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85 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9 例,女性患者36 例,年龄54~76 岁,平均年龄(65.83±4.52)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25±1.42)年。

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为:(1)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符合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的意识清晰,且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平稳;(4)在参与本次研究前患者未接受洋地黄、β 受体阻滞剂等影响心率的药物治疗;(5)患者对各项临床诊断技术的依从性良好。患者排除标准为:(1)患者自身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或者对临床诊断方法依从性差;(2)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合并其他重要功能障碍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85 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在医师不知晓最终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为:在诊断前叮嘱患者平卧15min,在平卧体位下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期间设置走纸速度25mm/s,增益10mm/mV。

在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束后,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诊断方法为:取坐位,将电极牢固粘贴在相应位置并用胶带固定后,背上插闪光卡记录了,叮嘱患者按照以往的状态生活避免从事体力劳动或者体育锻炼等,并记录活动日志,并在24 小时后取出上光卡并在特定装置上提取患者的心电图信息。

在获得患者心电图数据后,由两名以上的医师通过组内讨论的方法总结患者疾病症状并作出诊断。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两种心电图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并计算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等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软件,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用卡方值检验,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等数据同样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 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中85 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后,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技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并且该技术与标准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详细资料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技术的临床诊断结果(n=85)

动态心电图技术与常规心电图技术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诊断技术比较

在分别比较两种技术的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之后,发现动态心电图技术整体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诊断技术比较(n=85)

3 讨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类型,本病症的发病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研究认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一种隐匿性较强的心肌缺血反应,发病后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难以自觉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症状,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案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手段逐渐增多,除了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外,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但是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证明,上述技术虽然可以有效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但是往往因为价格昂贵、效率低下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推广。常规的超声技术虽然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但是该技术仅能判断患者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变化,不满足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技术出现并成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详细分析了动态心电图技术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动态心电图技术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显著,从疾病检出率来看,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检出率达到了96.47%,与金标准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技术与常规心电图技术比较,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证明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检出率更满意。同时再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技术的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7%、97.65%、94.12%、95.29%,相关指标整体高于常规心电图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

心电图的主要功能是展示患者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从疾病发生机制来看,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疾病发展当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明显S-T 段下降以及T 波倒置等问题。但是常规心电图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仅能反映患者特定时间内的心脏状况,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者短暂性心肌缺血患者而言易出现误诊情况,影响了诊断结果的有效性。而随着心电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动态心电图出现并成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可以在连续24 小时内对患者心肌缺血症状进行监控,观察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更全面地评估患者心电图改变,所以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更满意效果[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可行性,是提高临床检出率的有效方法,因为该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无创伤等优点能够得到广大患者的支持。并且该技术能够消除常规心电图技术的弊端,避免忽视短暂性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问题,并进一步减少因为患者主观行为所造成的病症,能够消除其他诸多因素对临床诊断结果的影响,保障了疾病检出率是一种科学诊断方案。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具有可行性,该技术的检出率更高,其灵敏度、准确率等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技术,具有技术先进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预测值心电图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