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害及治疗你知道多少?
2021-02-17刘小梅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830
■刘小梅(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830)
一、何为冠心病?
冠心病的由来要从心脏的组织和结构说起。众所周知,心脏是一个由肌肉所组成的中空“泵”,能够将血液源源不断地泵给全身各个部位,即便它仅有拳头大小,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却能够泵出3 亿多升血液,经由与心脏相通的血管运输至全身,最后返回心脏。
在这些血管中,有一些血管的体积相对较小,它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心脏供应氧气和养料,带走多余的废物,这些血管的名字为冠状动脉。
而所谓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名为缺血性心脏病,简单来说,就是为心脏供应养分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狭窄等情况导致心脏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医生以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为依据将其分为5 个类型,分别为猝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中以心绞痛型最为常见,而最严重的类型为猝死型和心肌梗死型。
二、冠心病的危害有哪些?
据悉,冠心病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非传染性疾病,隶属于心血管疾病系统,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以冠心病的危害性最高。
因为,冠心病不仅能够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症状,还能够引起心肌缺血进而造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的发生,最严重的心律失常莫过于心室颤动,临床表现为突然死亡,即猝死。
冠心病的危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第一,心绞痛。
冠状动脉在长期硬化的情况下则会影响远端下游相应灌注区域的心肌供血,一般来讲,慢性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而因突发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在短时间内即可解除,患者的临床表现则为心绞痛。
这种心绞痛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之分,前者主要发生于活动后、心情激动后或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时,此时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满足心脏供血则会引起心绞痛,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乏力为主,严重时可造成猝死的发生。后者则主要是由于劳累所致,但也有可能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发作时间相较于稳定性心绞痛更长,临床症状以气短、胸闷、乏力、恶心等为主,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稳定性心绞痛并不会引起心肌梗死。
第二,心律失常。
它可引起血液循环失常,以致于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会引发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等问题,其中的窦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可引起猝死。
第三,心肌梗死。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虚弱、呕吐、胸痛等,严重时可引起猝死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时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的现象,可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急性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呈突发性,最常见的表现为胸痛,剧烈而持久,通常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第四,猝死。
据了解,冠状动脉性猝死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猝死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内出血,以致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微循环血栓栓塞,进而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和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而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此外,部分无心肌梗死患者也可发生猝死,但这类患者多患有可引发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比如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室瘢痕等。
三、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冠心病的治疗措施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治疗。生活习惯改变包括加强体育运动、控制饮食等,而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措施的基础和保障,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作,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降低冠心病死亡率。若患者不适症状并不明显,且病程相对较短,即可考虑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主要有4 种,分别为硝酸脂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栓药物,患者可结合自身病情特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各类药物的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消心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维拉帕米、氨氯地平、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
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患者股动脉或桡动脉等外周动脉将特制的带气囊导管送入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处,充盈气囊扩张狭窄管腔,改善心肌血流,同时在扩张的狭窄部位放置支架,以防再狭窄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可结合血栓抽吸术和旋磨术进行治疗,该疗法适用于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尤其适合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名为冠脉搭桥术,其目的是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期。
该疗法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且无法耐受介入治疗或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另外,当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时,可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对冠心病的危害和治疗方法多了解一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就多一份保障。因此,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本篇文章,加强自身对冠心病的了解,千万别把冠心病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