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2021-02-17张瑞玉
张瑞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以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了教师要深入思考、不断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当今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切入口,从开展相关课程、注重环境创设、构建互助小组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及时的活动指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调节工作。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开展心理教育课程
在学生维持健康心理状态时,教师要教授学生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充分引导学生自发地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绪,为学生的心理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置心理教育的课程主题,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为学生的自我调节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心理学课程,向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不良情绪的排遣”主题活动为例,笔者向学生讲授了哭泣、听音乐、深呼吸、写日记等多种自我宣泄和自我放松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主动解决自己不良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开展趣味心理活动
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以问题探究式和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组织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生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例如,在“我爱我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教学活动中,笔者安排了“戴高帽”和“自信闯关”两个活动环节。在“戴高帽”游戏中,一个学生戴上高帽,接受其他学生的赞扬,并在他人说出自己优点的同时对其表示感谢。在“自信闯关”游戏中,学生先昂首挺胸向前走,目视前方不闪躲,然后用响亮有力的声音报出自己的名字,最后進行闯难关活动。通过两轮充满趣味的心理学活动,笔者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教育学相关理论认为,环境对一个人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身体特征方面,还表现在其习俗文化、行为习惯等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促进作用,利用家校共育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家长对幼儿形成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家庭和教室都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创设工作,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构建心理图书专栏
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构建心理图书专栏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据笔者观察,教师在图书角投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辅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以良好的班风、学风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班级图书角中,笔者构建了“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图书专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为学生选择了一些绘本类的图书,如《勇敢做自己》《妈妈我能行》《坚持到底不放弃》等。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笔者不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还鼓励学生将书籍借阅回家与父母一同阅读,支持学生寻求父母的进一步指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和维持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以微课开展家庭教学
家庭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导作用,引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家校共育中,教师要与家长统一观念、形成合力,家校之间要经常交流合作,共同寻找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合适的方法,向家长渗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通过微课的方式,向家长推送“让爱说话——亲子沟通的艺术与方法”主题视频。该视频倡导家长允许学生出现各种情绪,不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批判或是贴标签,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道歉等。有效的微课有助于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家长为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互助小组,通过集体的力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构建互助咨询小组
俗话说:“一份幸福,两人分享是两份幸福;一份痛苦,两人分担只有一半痛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分享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问题,通过建立心理互助咨询小组等方式,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要以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心理互助咨询小组,组织学生合理开展互助咨询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积极、坚韧的性格品质。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入手,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保证同组异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不同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咨询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相互合作,鼓励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例如,在重要考试前,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在小组互助咨询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焦虑与同伴进行倾诉,在其他学生身上产生情感的共鸣,得到他人的安慰和帮助。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表现,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提高互助咨询小组的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二)选拔心理委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选拔合适的心理委员,做好心理委员的培养工作,让小组互助咨询活动更顺利地开展。在心理委员的选拔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竞选、学生投票的原则,让得票较高的几个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在对心理委员的培养中,教师可以以社团活动和校本网络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慕课网、网易云课堂等线上学习素材,引导心理委员学习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从而提升心理委员主持小组咨询活动的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采取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小组、组织各种亲子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引导作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