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育视角下如何开展幼儿园审美教育
2021-02-17程春景
程春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文以大美育为教学起点,围绕幼儿开展审美教学工作,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特色建筑、美食鉴赏、自然花卉欣赏等视角,从国内优秀文化精神层面、建筑特色视觉层面、美食文化味觉层面、植物花卉嗅觉层面等多角度,带领幼儿感受生活美、艺术美,探讨完善的审美教育路径,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促使幼儿形成优质的审美价值观,展现园本教育功能。
(一)节气美育
1.诗词融合,引导幼儿领略节气意境。例如,在立春时,教师可以利用《春雪》诗,引导幼儿感受植物生长,为幼儿创设立春美学体验环境;在大暑时,教师可以借助“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等诗词,让幼儿观察庭院、公园中的花卉形态,促使幼儿感受大暑时节万物荣华的景象;在立秋时,教师可以巧用《晚晴》诗词,引导幼儿感知秋雨后季节变化的美景;在霜降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编制儿歌,如《糯柿子》,让幼儿感受节气美。
2.节气体验,沉淀文化之美。例如,在谷雨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茶园,开展采茶活动,让幼儿感受谷雨节气的文化美;在清明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游园踏青,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幼儿讲解清明文化,并引入《清明》诗句,促使幼儿感受清明节气的意境,让幼儿感受人们悼念亲人的情怀美;在小寒节气,教师可以开展手工剪纸活动,带领幼儿进行书写春联、剪裁窗花、自制年画等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春节的气氛,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二)建筑美育
教师在节气美引导的基础上,还可以以生活实物为出发点,引导幼儿对建筑美学形成认知。
1.滴水兽。教师可采取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幼儿说出滴水兽建筑的特点,收集建筑相关素材。教师可以将“滴水兽”比喻成“小鱼”,降低幼儿的认知难度,以小鱼的形象化特征,引导幼儿积极搜集相关建筑素材,让幼儿感受建筑的设计美。
2.石敢当。在建筑设计中,石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乡土情怀,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喜好,选用狮子、老虎等石像素材,引导幼儿对石像的设计美形成认知。
(三)美食美育
美食美育是以嗅觉视角强化幼儿的美育认知,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例如,在特定节日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品尝美食,如月饼、汤圆、饺子等,并让幼儿在品尝完后在课堂自由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口味、形状等方向进行自主交流。比如,在讨论饺子时,有的幼儿说吃的是虾仁馅的,有的幼儿说吃的是韭菜鸡蛋馅的,教师则可以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喜欢的口味,并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包饺子,从而强化美食美育的作用,让幼儿感受饮食文化。
(四)自然美育
教师可以为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幼儿创设花卉欣赏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美。例如,3月,教师可以带领各年龄段幼儿收集花卉,制作标本;并引导幼儿描述花卉,从而发挥大自然的美育功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一)以生活事物培养小班幼儿的审美意识
3~4岁的幼儿对外界生活事物的认识范围较小,倾向于形象、色彩明亮的事物。因此,在围绕小班幼儿开展美育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审美需求和生理审美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努力挖掘美学思想,加深幼儿的印象,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以美术作品唤醒中班幼儿的审美共鸣
4~5岁的幼儿在视觉感知方面有所增强,能对欣赏主体形成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美术作品,让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审美共鸣。
(三)以美学文化强化大班幼儿的审美认知
5~6岁的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初步形成了認知能力,能细致地观察事物。因此,教师在选择美术素材时,要侧重于创造性强、艺术表达手法夸张的作品,如《抒情诗》《拾穗者》等,激发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借助美学思想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欣赏完美术作品后,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讲解美术要素,如构图、色彩等,带领幼儿鉴赏分析美术作品,帮助幼儿领会创作者的艺术表达思想和创作情怀,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奔马》为例,作品中展现了马的奔跑状态,其中头、颈等位置的转折勾勒笔法较为自然,以马喻人,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教师在带领幼儿欣赏《奔马》时,可以引导幼儿从作品的外观形态、色彩笔法等视角,感受创作者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
三、音乐美育法
(一)听一听,感受曲调美
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聆听各种音乐作品,增强幼儿的听辨能力。例如,教师可借助各类乐器的声音,引导幼儿认知艺术声音,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能力。教师在播放音乐作品时,可以利用歌词,以第二语言视角与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要选择歌词简单、主题清晰的曲目,如《小金鱼》《秋天》等,采用分段、整曲循环等多种播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比如,《小金鱼》的歌词中使用了多组叠词,如“摇摇头”“摆摆尾”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能帮助幼儿认识金鱼的活动特点,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读一读,体会歌词美
儿歌中有简单且韵律性较强的歌词,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对幼儿具有思想与美学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念读儿歌的歌词时,能培养幼儿文字辨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生活,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儿歌中的美育思想,如《洗手歌》,歌词侧重引导幼儿自主洗手,保持卫生习惯。儿歌以轻快的节奏、简单的歌词逐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还要创新儿歌的活动形式,可以采用拍手、跺脚、伴奏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儿歌活动,借助儿歌的韵律美,从节奏、节拍等方面,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唱一唱,体验节奏美
儿歌活动能连通幼儿音乐感知、语言学习的路径,是加强幼儿思想交流、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演唱难度,促使幼儿自主参与儿歌演唱,引导幼儿体验音乐节奏美。为强化美育功能,教师要设定明确的美育目标,丰富幼儿的唱读资源,可添加节日类、生活类等多种儿歌作品,避免美育形式单一。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演唱表现力、唱读发音标准性等方面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多鼓励、肯定幼儿,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
(四)画一画,输出美学认知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以曲目内容为方向开展绘画活动,以绘本视角引导幼儿感受美。例如,在播放曲目《小金鱼》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搜集各类金鱼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进行仿照绘画,将音乐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审美引导,让幼儿通过绘画加深对曲目的理解,强化幼儿的音乐审美认知。
综上所述,幼儿园要围绕大美育思想积极开展各项美育工作,从节日文化、建筑结构、花卉植物、美术绘画、音乐游戏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思想,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使幼儿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美育工作的价值,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