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1-02-17顾娴
顾娴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美工区活动能较好地弥补集体美术活动的不足,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改进方案,力求让美工区成为幼儿按照自己意愿和兴趣表达自己情感和体验的大舞台。
(一)环境的创设由教师主导、幼儿配合
1.美工区活动的内容由教师根据主题确定。教师在布置小班美工区环境时,会根据主题进行一定的预设,如该主题下区域内可以呈现哪些作品、这些作品需要哪些材料等。例如,在开展“春天的旋律”主题活动时,教师会将关于“春天”的内容渗透到美工区的墙面上,有的教师甚至预设了墙面上的“春天的植物”“春天的活动”等内容,而幼儿的参与仅仅是制作作品贴上去。
2.美术教学活动影响美工区的内容。美工区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往往在一个美术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会将材料直接投放到美工区中继续使用,给未完成作品的幼儿提供了一个继续创作的空间。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将个别较为美观的作品呈现在美工区墙面上,导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发挥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
(二)材料种类繁多、层次性不够、使用率不高
教师只关注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自由地取放,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材料,却没有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仅仅使用教师准备的个别材料,有些材料甚至一学期都没有被使用过。教师没有层次性地投放美工区材料,导致幼儿只是在活动中操作和使用这些材料,并不能由浅入深、从易至难地一步步认识这些材料,造成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出现断层,难以真正实现美工区的教育目标。
(三)以模仿为主,创新较少
小班幼儿对色彩格外敏感,会通过涂鸦和画画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成人眼中那些“四不像”的作品正是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有创意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小班的美工区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结果,担心幼儿无法在创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缺乏信心,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的范例进行模仿和学习,只注重幼儿美术技能的掌握,忽略了美术教学活动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价值。
(四)活动指导和评价不足
有时,教师看似每时每刻都在和幼儿沟通互动,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都是流于表面的互动。例如,在美术游戏活动中,有一名幼儿拿到颜料后用颜料涂满了白纸,然后就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了。此时,教师会走过去对幼儿说:“你在干什么呀,怎么没有画画呢,继续画吧。”这样的互动并不能对幼儿起到指导的作用,无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开展美工区活动时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幼儿完成的作品常常会敷衍式地评价说:“你画得真棒!”这样的评价没有对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给予认可,无法促使幼儿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难以激发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自主能动性。部分教师只是把美工区当成了幼儿做游戏、完成任务的区域,不注重对美工区活动的评价,造成了美工区活动过程的不完整。
幼儿对美术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具有天生的敏感性,他们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同幼儿创作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无法设计统一的指导方案。针对以上美工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掌握以下指导方法,以促使美工区活动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融入美工区环境创设
1.观察倾听。幼儿是美工区活动及美工区环境的主体。教师要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美工区环境,要激发幼儿参与美工区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工区活动。在开展美工区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商讨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教师要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顽皮一夏”时,幼儿对于“夏天天气热”这一内容不感兴趣,却对蝈蝈、蝉等不常见的昆虫非常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想法,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2.启发引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工区正是一个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地方。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幼儿的活动,即使要参与其中时,也不能随意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二)以富有层次性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的教育不是杂乱无章的,幼儿学习的知识和经验都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活动材料时,应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投放相互关联的材料,避免造成幼儿新旧知识的断层。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每名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并保证新旧材料的比例适当,促使幼儿能创造性地操作材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价值。在更新材料前,教师可以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让幼儿也参与进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以此不断更新、调整美工区的活动材料。
(三)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美术是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反映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及时倾听幼儿的想法,尝试理解幼儿。教师可以在美工区贴出重要的绘画、制作步骤,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讲,图像是比文字更为简单、清楚的沟通工具,幼儿可以运用它表达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绘画扇子时,教师可以先提供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图像,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各种各样的扇子。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要先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创作想法,在提问中引导幼儿不断思考,鼓励幼儿创作出具有自己理解、情感、想象的作品,从而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注意活动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评价是增强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评价活动的核心是保护和激发幼儿对美工区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美工区活动的积极性。教師应多鼓励幼儿,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幼儿的进步,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教师不能以“好不好”“像不像”等成人标准评价幼儿的创作,而是要发掘幼儿作品中创造性的闪光点。
每名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参加美工区活动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一种途径,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作者单位:苏州浒墅关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