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2021-02-17宋佳芸
宋佳芸
“老师,诚诚拿东西的时候,柜子敲到我的头了!”“老师,我找不到我的记号笔了,我怎么画画啊。”“老师,铭逸还没测体温,我看到他在玩柜子里的玩具。”幼儿在自己的柜子里拿体温本时,出现了诸多问题,幼儿频频向笔者告状。当打开他们柜子的那一刻,笔者发现了问题所在。幼儿的柜子里乱七八糟,毫无次序,里面有没画完的美术作品、用过的口罩、塑料袋、没整理好的成长档案和文件夹等。笔者发现幼儿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无法根据物品的功能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和摆放。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于他们来说,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与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进入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通过参与集体活动获得班级归属感,并证明自身的能力,通过社会交往获得适应小学生活的各种经验。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笔者通过柜子整理活动,引导班级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幼儿形成坚持的品质。
幼儿在柜子里拿东西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由于柜子太乱,幼儿取放东西耗时较长;二是由于同一列柜子打开时不便于拿东西,幼儿同时取东西容易发生冲突;三是由于幼儿的身高和柜子长度存在一定差距,幼儿在取底层柜子的东西时,需要趴在地上;四是由于幼儿的柜子无人监管,柜子里的物品容易变得混乱。
虽然笔者教导过幼儿如何整理自己的柜子,但是幼儿的执行进度不一。为了提高幼儿整理的效率,首先,笔者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在走廊耗时过长的原因。接着,笔者拍摄了幼儿柜子内部的照片和视频,让幼儿描述柜子里的画面,讨论哪些物品是要丢掉的,哪些物品是要带回家的,画完的作品应该放在哪里等问题。最后,笔者让幼儿根据这些问题的讨论结果,对柜子进行了第一次整理。
在初步整理过后,幼儿柜子里的情况稍有好转,里面的东西变少了。但是笔者发现,当幼儿去柜子里拿东西时,还是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某天中午贝贝问笔者:“老师,我的事情都做完了,我还能做什么呢?”笔者打开她的柜子,里面整整齐齐,放有几本幼儿画册、一支记号笔和一本测温本,绘画作品全都放在文件夹里。笔者对贝贝说:“你的柜子很干净,所以你拿东西的时候又快又安静。那你可以按照序号整理一下你的幼儿画册吗?”贝贝高兴地按照《幼儿画册1》《幼儿画册2》《幼儿画册3》的顺序进行整理,很快就完成了整理工作。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梦梦看到以后也进行了尝试,将自己柜子里的东西收纳到位。笔者拍摄了她们两个柜子的照片,向其他幼儿分享,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整理柜子的好处,幼儿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拿东西方便。”“画的画不会皱。”“找口罩方便。”“看起来很干净很舒服。”他们提出要按照这样的方式整理自己的柜子。教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收纳习惯,有助于幼儿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完成进度。当前班级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幼儿较少,笔者以贝贝和梦梦为开端,引导幼儿通过整理柜子活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让幼儿牢记整理柜子的方法,笔者在集体讨论后,邀请了几名幼儿利用餐后的休息时间,一起绘制了柜子里会出现的所有物品。由于幼儿具有一定的方位经验,笔者再邀请幼儿制作了摆放示意图。教师平时提供的指示牌是平面的,而幼儿整理柜子里的东西需要进行堆叠,这种一层层展示的示意图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便于幼儿查看,加强记忆。
示意图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理顺序与方位,左侧放幼儿画册,右侧放笔和体温本以及需要带回去的东西,幼儿画册的上层放还未完成的作品;二是分组与监督员,每一层选出两位小小管理员,用贴星星表示;三是整理时间,幼儿需要在每天放学前和休息时间进行整理;四是评选时间与结果,每周五幼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评选出最整齐的一组。
有示意图后,一到自主休息时间,每组的两位管理员就开始分工合作,提醒未完成整理工作的幼儿完成任务,让柜子保持整齐的状态。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梦梦问:“老师,有的小朋友作品没有画完,让他画完他也不听,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怎么教他们整理啊?”对此,笔者进行了直接干预,让未完成画作的幼儿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并在他完成后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醒他认真对待下一次绘画。大部分的幼儿经过同伴提醒,会立即整理自己的柜子,这说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有效的,幼儿能够按照规则配合其他幼儿的管理,而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幼儿可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其他幼儿,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
幼儿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慢慢养成及时收纳整理的习惯。教师需要进行适时的直接干预,鼓励幼儿努力配合同伴,向其他表现好的幼儿学习。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幼兒出现了新的问题,评价表只能记录哪一组的情况比较好,没有具体记录每名幼儿柜子的情况。于是笔者对评价表进行了升级,让小小管理员与教师都能清楚看到每一小组及每名幼儿的完成情况。在后期柜子检查活动时,幼儿会提前一周绘制检查表格,进行相互评价,这可以看出幼儿十分享受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变得更加具有凝聚力了。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时,幼儿认识到自己与团体息息相关,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他们通过绘画、语言等表征方式参与了深度学习。
通过整理柜子的活动,笔者发现幼儿的行为中可以找到很多可挖掘的生长点,比如:一是空间与方位,它属于科学领域,可增强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让幼儿学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了解形状与空间关系,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二是团队归属感,它属于社会领域,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使其愿意为集体做事;三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属于科学领域,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是自我管理的意愿及能力,它属于生活领域,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使幼儿学会按照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同时,笔者也发现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教师存在差别,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尚不成熟,需要增长知识、丰富经验,对此,教师应引导幼儿理解规则和要求,提高幼儿的执行力,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笔者始终相信幼儿拥有与众不同的发现问题的眼光、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努力,达到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问题,并教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东部新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