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开展礼仪教育
2021-02-17张爱英
张爱英
礼仪教育对幼儿的言行举止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时期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礼仪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
(一)礼仪教育脱离实际
近年来,幼儿园开始设置礼仪教育课程,也较为重视礼仪教育的开展,但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探究礼仪教育的内容,也缺乏开展礼仪教育的经验。因此,礼仪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个别教师在开展相关的礼仪教育活动时,习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设计活动的主题,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的内容大而空泛,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
(二)礼仪知识欠缺
幼兒的礼仪知识源于直接经验和客观经验两个方面。幼儿园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教育的内涵,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使得幼儿的礼仪知识较为欠缺。此外,部分家长不够重视礼仪教育,导致幼儿很难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礼仪知识。
(三)幼儿行为存在偏差
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幼儿需行为得体、谈吐得当,而部分幼儿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言语和行为,这与礼仪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
(四)不注重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顺利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前提。目前,部分幼儿园已经认识到了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丰富了礼仪教育的内容。但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向家长讲解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向家长说明配合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一)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提升礼仪意识
幼儿的礼仪教育主要包含个人礼仪、师幼礼仪、同伴礼仪、公共礼仪等内容。幼儿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能力较弱,无法理解礼仪教育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故事当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
教师可以围绕“诚信”这一美德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以大班“千里送鹅毛”故事的讲述为例,教师借助网络提前搜集了“千里送鹅毛”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通过与幼儿相互问好,拉近了师幼关系。接着,教师出示缅伯向唐太宗献上鹅毛作为礼物的图片,并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幼儿讨论,如“图片中的人献的是什么礼物呀?”“这个人为什么会将鹅毛献给他人呢?”在幼儿作答后,教师表扬了幼儿积极参与讨论的行为,如“小朋友们都积极地思考了这些问题,很棒哦!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提前在网络上找好的“千里送鹅毛”故事的视频,并与幼儿一起观看视频。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故事中主要有哪几个人物呀?”“缅伯原本想献给唐太宗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最后缅伯将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学习了什么?”教师让幼儿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感知故事表达的诚信主题,培养了幼儿的诚信意识。
(二)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渗透仁义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善于从传统故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内容中,挖掘礼仪方面的核心思想,如“仁义”思想。“仁义”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论,强调做人要仁爱、正义。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贤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对现代人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将“仁义”思想渗透到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
“仁”和“义”是儒家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当时社会行为的规范。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体育是幼儿喜爱的课程。教师可以将游戏与体育有机融合,并将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体育游戏。中班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是能和同伴进行追逐跑。以中班“合作救援”体育追逐游戏为例。教师将班级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对幼儿说:“现在,小朋友们化身成了消防员,你们的前面有一个处于危险之中,需要救援的小动物。由于个人的体力有限,只能奔跑一段距离,你们要站在固定的位置上,等待同伴将救援工具送到你的手中。你们拿到救援工具后才能开始救援。最快解救出被困小动物的小组获胜。”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游戏场景,营造了紧张的竞赛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开始后,教师认真观察、记录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并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总结、反思游戏情况,培养了幼儿的反思意识。教师在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行为和表现时,表扬了合作意识较强的幼儿。教师通过本次合作救援游戏,让幼儿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重视多元方法引导,规范幼儿行为
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礼仪活动,以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选择讲述公共礼仪的绘本《旅行记》,对幼儿开展公共礼仪教育,让幼儿自觉避免不文明行为。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小朋友们,你们都和父母一起旅行过吗?”“旅行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老师向小朋友们分享一个关于旅行的绘本故事。你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可以回忆一下和父母在旅行途中发生的事情。”接着,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绘本内容,让幼儿阅读绘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问幼儿:“绘本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绘本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并让幼儿联系绘本内容作答。在幼儿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教师可以问幼儿:“你在旅行途中见过这种现象吗?”让幼儿回忆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从而发现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继续问幼儿:“这种行为正确吗?旅行途中怎样做才能成为文明的小游客呢?”这有助于幼儿判断人们行为习惯的好坏,发展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家园沟通,延伸礼仪教育
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加强家园沟通,可以让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从而配合礼仪教育延伸活动,进一步增强礼仪教育的效果。
亲子礼仪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为切入点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以小班“我爱我家”教育活动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以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平常在家都做什么呀?”引入了活动主题,并配合多媒体教具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中体现出的谦让、孝顺等礼仪。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布置了家庭延伸作业,让幼儿回家帮父母收拾屋子,以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教师提前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向家长表明了这样做的意义,获得了家长的配合,提升礼仪教育的效果。
礼仪教育包含着幼儿的思想维度和行为维度,可以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时,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礼仪方面的核心思想,利用好传统文化故事,以提升幼儿的礼仪意识。教师还应帮助幼儿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延伸礼仪教育,以深化礼仪教育的效果,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新城中心学校新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