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2021-02-17王彩霞

幸福家庭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师应学会家长

王彩霞

感恩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时期是幼儿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性格、行为、习惯、品德等方面塑造与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培养和教育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成长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幼儿感恩教育,让幼儿懂得感恩,做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

感恩教育是挖掘幼儿内心良好品质的重要手段。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幼儿从小懂得爱自己、爱别人,并将感谢与感激融入内心,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

当前,部分幼儿的感恩意识缺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以下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幼儿的爱是无私、不图回报的爱,他们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并无条件地满足幼儿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便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不会感激父母的付出,也没有形成关心、感激他人的意识。

二是幼儿园教育方面。受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影响,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向幼儿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此外,部分幼儿园虽然设有与感恩教育相关的课程,但由于家长更关注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导致教师不够重视幼儿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得感恩教育流于表面,未能对幼儿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感恩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幼儿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以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

(一)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感恩教育。

小班幼儿感恩教育的核心是识恩。教师应让幼儿对家长、对自己有所了解,让幼儿学会关心、懂得分享。小班幼儿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但理解感恩的含义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恩行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教师喜欢我”“我和你一起玩”等主题以及“送礼物”“妈妈的节日”等活动,引导幼儿亲近父母和长辈,让幼儿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中班幼儿感恩教育的核心是知恩。教师应让幼儿对主要的接触者产生近一步的亲近感,让幼儿学会关心、同情他人,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我的毛衣”“蜘蛛商店”等主题以及“爱护绿地”“我的家园”等活动,教导幼儿爱护玩具、爱护环境、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教会幼儿简单的感恩语言和感恩行为,并在生活中给予幼儿践行感恩的机会,以巩固感恩教育的效果。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恩与施恩。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都有所提高,能理解感恩的意义,具备了践行感恩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对大班幼儿进行感恩与施恩教育,让幼儿学会独立,并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我的小书包”“我的学校”等主题以及“昨天、今天、明天”“我的理想”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通过“学做小学生”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教师的教导之恩。

(二)活动引导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并巧妙地借助各种节日开展感恩主题活动。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感恩行为,理解感恩的含义,为幼儿践行感恩奠定基础。

一是注重随机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恩和感恩。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如教师在为幼儿倒水、分饭、打扫卫生时,应有意识地让幼儿体会、感知教师的辛苦,从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感激心理,为幼儿践行感恩做准备。

二是注重节日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包含着感恩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组织各种感恩活动。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事、给爸爸妈妈挤牙膏、给父母倒一杯水、给父母捶背等,这能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并学会感恩与回报他人。

三是开展情境教学。情景教学能让幼儿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感恩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艰辛。例如,在“我当妈妈”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抱着“娃娃”走路、喂“娃娃”吃饭等,让幼儿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让幼儿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从而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家园联系,与家长共同开展感恩教育,以进一步巩固感恩教育的效果。

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感染幼儿,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并引导幼儿践行感恩,让幼儿成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家长还应将感恩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在家中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并为幼儿提供多种实践机会。例如,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支持幼儿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家长还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时机,启发、引导幼儿识别和感受别人的感恩行为,以逐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总之,幼儿阶段是幼兒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学会感恩,培养幼儿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港区服务协调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学前教育服务项目部)

猜你喜欢

教师应学会家长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会分享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家长请吃药Ⅱ
学会分享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