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运维中的智能技术应用

2021-02-17高琪福张钰涵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3期
关键词:智能技术变电运维应用

高琪福 张钰涵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网向具有更高智能化和互动化水平、更强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能源互联网方向不断升级,电网设备安全运行风险和压力与日俱增。

关键词:变电运维;智能技术;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的变电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增加,也导致了社会需求大大增加,而且也更加注重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传统电网运行方式已不再适合当前需要,促进变电站现代化、安全化操作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能更好地提高电网的安全和质量系统。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其广阔的范围,在实际的工作仍有一定困难,这就需相关人员重视电力系统及相关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确保其安全,但也要注意质量检查、维修的设备,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用,以促进电力系统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各方的各种需求。

1加强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的必要性

电网建设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整个电力行业的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需改变传统变电运行和维修操作模式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优化电力资源的分布,为广大用电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当前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推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有利于改变传统电网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独立功能,提高部门内部的协调和管理,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促进电力运行的效率。目前变电站综合运维工作已在多个省市开展,效果显著。在变电站综合运维的实施中,维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运维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工作时间。因员工需进行长期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以便员工能进行检修和检验设备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同时更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使员工能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变电站运维质量,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

2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比较缓慢,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智能电子互感器主要就是在内部将信息及时传输到交换器或者测控设备中,其中有单元合并的环节,因此其存在着很多中间环节,对于相应的智能互感器来讲,其数据传输时间也会相应的增加。同时智能变电系统终端保护处理也会使得其保护时间增加。和传统变电站比较,智能终端以及光纤传输以及单元合并等过程有一定的延时性,整体来讲保护延长时间一般为6.5ms。

2.2相对较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网建设在长期的发展中,主要就是对其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但是,智能变电站维护技术在这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安全性问题。传统变电站主要使用的是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其自身的安全性比较高,交互机制也呈现比较显著的局部特点。通常智能变电运维技术主要采用对等信息沟通方法,可以在局域网当中将全部IED信息进行整合统一,对数据信息资料若是缺少科学合理的防护,这样系统当中的相应局域网就会出现损坏,从而对变电系统整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变电系统当中IED没有点对点的特征,所以设备之间也缺少相关间隔点,对于这些问题,就需要采用相关软件做好防护,因此,IED集控对于变电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其次,稳定性较差,在这当中,互感器主要作为有源电子,其中间也需要配置相关有源电子元件才可以起到作用,这样就会使得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另外光学互感器也会受到外界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其主要就是因为光纤和玻璃的连接存在相应的问题。同时电压电子互感器在实际的运行中通常会受到磁场以及输送途径的影响,对于信号的传输有着负面的影响,使得波段出现异常变化,或者波段不稳定等情况,对于这些问题,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做好保护。

3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

3.1边界分明,厘清管理职责

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集控站主要整合变电站原有设备运行监控业务,按规定与各级调度、运维班开展业务联系,负责集控站所辖变电站的信号验收、运行监视、远方操作、远程巡视、缺陷管理、应急处置以及网络安全告警信息监视。运维班负责现场巡视、日常维护、现场操作、隐患排查、现场验收、事故异常处理和运维分析等业务。明确与其他专业的边界业务。设备运维单位负责变电站全面监控,调控中心保留变电站主设备监控手段和应急处置职责。调整通信网络维护职责分工,优化调度指令流程、工作许可及终结流程,确保边界业务工作顺畅高效运转。明确业务流程无缝衔接。针对人员流动和业务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空白和衔接漏洞,分析评估关键环节,提前做好预控方案。梳理优化变电运维核心业务管理流程,分析集控站和调度监控班并行阶段业务交叉、职责界面不清的风险,设置集控站与调度监控班双轨管理过渡期,针对性开展业务流程的宣贯培训,统筹安排集控站、调度监控班业务交接,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实现机构和人员平稳过渡。

3.2切实落实人员岗位及责任

根据变电站运行与维护一体化的特点,有效地整合了变电站运行维护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运行维护队伍。操作维护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设备检验和值班管理,而维修队的主要职责是对设备故障进行消除测试。此外,维护团队需根据其不同的岗位明确自身工作的责任和内容,在安全监管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人员职责与组织结构的整合。此外还可对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培训,不断拓展培训范围。通过对操作维护人员的业务和技术培训,使操作维护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训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一岗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内容,为综合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3完善相关工作标准

通过制定标准化指导书,使员工在操作和维护工作中能有所借鉴,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现场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所采用的具体程序和标准。运维一体化是传统变电站运维一体化,运维人员既是工作的实施者又是工作的实施者。负责这项工作的人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安全风险会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编制完善的操作和维护规范操作指导书以实现操作的规范化,降低该工作的操作风险。

3.4着力运维班组数字化建设

以变电“五通”为标准,利用移动终端实现“一站式”变电运检业务全贯通,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和运维业务线上化,落实班组作业无纸化;打破各系统间生产信息数据壁垒,在班组应用变电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加大数據分析应用力度,实现“五个替代”(一键顺控替代人工操作、智能巡视替代人工巡视、免少维护替代人工运维、智能联动替代人工巡查、表计远传替代人工抄录),减轻一线劳动强度,强化“设备主人”状态感知能力、缺陷发现能力、设备管控能力、主动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结语

掌握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危险点并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以上结合工作实际,对变电站运行中的几类安全危险点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防护措施,给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涛.220kV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科技风,2019(34):180.

[2]刘海伟.浅谈变电运维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0):229-230.

[3]杨晓婷.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与应对技术的分析[J].科技风,2018(33):172.

猜你喜欢

智能技术变电运维应用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