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2-16叶雪萍陈小舒周瑞芳
叶雪萍 陈小舒 周瑞芳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眼科,佛山市 528000,电子邮箱:ye1367083@126.com)
青光眼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慢性致盲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中国有将近2.5%的中老年人发生青光眼[1],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和照顾负担。王冬华等[2]指出,我国约有70%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是未来老龄化及慢性病防控的核心地区。自我管理指的是患者在自我照顾、健康检测、疾病治疗配合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可延缓甚至扭转患者的疾病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有研究证实,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改善青光眼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5]。然而目前有关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报告相对较少,该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也未完全清楚。本研究调查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促进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农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青光眼的诊断标准[6];(2)年龄≥40周岁;(3)户籍地区为农村;(4)住院行激光或手术治疗;(5)认知能力正常,具备对量表工具的理解能力;(6)知晓自身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者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2)存在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或者心理问题;(3)合并急性眼部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参与调查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工具
1.2.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睡眠障碍、宗教信仰、婚姻状态、合并症、是否独居、是否长期用药、青光眼病程、视力损伤等一般资料。
1.2.2 青光眼自我管理行为问卷:青光眼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由吴沛霞等[7]编制,包括生活调适、功能保健、医疗管理3个维度,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分为“根本做不到”,4分为“完全做到”,总分为17~6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各维度得分率=实际得分/理论满分×100%。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 α 系数为0.891,信效度较好。
1.2.3 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由何文奇等[8]引进翻译,包括实际支持、信息支持、社会互动性合作、情感性支持4个维度,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19~9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各维度得分率=实际得分/理论满分×100%。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6,折半信度为0.936,信效度较好。
1.2.4 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由Yu等[9]引进翻译,包括坚韧和控制、力量、乐观3个维度,共25 个项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分为“从来不”,4分为“一直如此”,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各维度得分率=实际得分/理论满分×100%。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50~0.83,信效度良好。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眼科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2 d采用面对面派发问卷的形式实施调查,调查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填写方法、资料用途和数据保密要求等相关事项,待患者确认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调查,对于不能独立阅读问卷的患者由调查者逐项说明条目内容及选项,在患者选择相关选项后由调查者代为填写,所有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现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2份合格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软件录入数据、构建数据库,在校正无误后导入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α<0.1纳入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得分情况 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问卷总得分为(44.39±5.57)分,得分率为65.3%;其中功能保健维度得分率最低,医疗管理维度得分率最高。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得分情况
2.2 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67.00±7.67)分,得分率为70.5%;其中实际支持维度得分率最高,信息支持维度得分率最低。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总得分为(50.29±7.89)分,得分率为50.3%;其中坚韧和控制维度得分率最低,乐观维度得分率最高。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2.3 不同特征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得分的比较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青光眼病程、视力损伤情况的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农村地区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总得分的比较(x±s,分)
2.4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4。
表4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2.5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年龄:40~59岁=1,60~74岁=2,≥75岁=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青光眼病程:<3年=1,3~5年=2,>5年=3;视力损害:单侧=1,双侧=2;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和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均以连续变量纳入),以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连续变量纳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青光眼病程、视力损伤情况、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心理弹性各维度均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5。
表5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大多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随访[10]。由于治疗期限长,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44.39±5.57)分,得分稍低于梁优萍等[5]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不同有关,文献[5]的研究对象为成年青光眼患者,而本研究调查的患者均来自农村,并且均为中老年人,农村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获得的医疗照护支持相对不足等情况[11],故本研究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相对较低。本研究中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与既往研究[12]相似,医疗管理维度是得分率最高的维度,这可能与疾病特点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有关。青光眼是一种以视力损伤为主的慢性疾病,而视力损伤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患者恢复健康和正常生活的意愿相对较强,同时本次调查对象为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患者的健康维护意识,故其医疗管理维度得分相对较高。本研究还发现,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功能保健维度得分率相对较低。功能保健包括对自我症状监测、健康生活管理等方面,功能保健维度得分较低提示患者在自身健康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这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良好的疾病管理能力能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和提高生活质量[3]。薛朝华等[13]研究发现,提升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其改善疾病应对行为,进而改善治疗结局。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临床结局。
3.2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差(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5]相似。青光眼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且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而中老年人的认知理解能力及记忆力均相对较差,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会进一步下降[14],导致其在疾病应对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升其疾病应对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2.2 文化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P<0.05)。邱晨等[15]指出,丰富的疾病知识有利于患者从正面感知治疗护理措施的益处,并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康复信心,从而有利于提升疾病的相关管理能力。贾婉茹[16]也指出,健康教育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农村中老年人的认知理解能力普遍较差,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通俗易懂且形象的健康教育形式(如模型宣教和视频指导等),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疾病管理意识。因此,临床医护人员要特别关注低文化程度的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疾病管理情况,并实施更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和临床结局。
3.2.3 疾病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光眼初期、双侧视力损伤的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均P<0.05)。原因可能是:青光眼发展过程缓慢,发病初期患者缺乏相关经验,在用药、生活管理和健康维护方面的知识均相对不足,而视力是患者进行正常生活的基础条件,视力受损程度越高,患者进行正常生活和疾病管理的难度也越高,导致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袁亚娟等[17]认为,视力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程度,双侧视力损伤的患者病情往往更加严重,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应激也相对较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信心和疾病管理。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疾病病情对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评估及关注其心理变化,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3.2.4 社会支持:曾素华[18]指出,通过在亲情护理、技能指导等方面加强家庭护理支持,可以增强青光眼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让患者能更加自觉地配合训练,进而提升患者生活技能,最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Cameron等[19]也指出,慢性病患者在发病后通常表现出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等负性情感,希望获得亲友更多地照顾与关心,在获得充分的社会支持后,患者对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更能适应应激状态,勇敢面对疾病不良事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好(均P<0.05)。这提示社会支持是患者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亲友、同事的支持在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沟通与鼓励,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2.5 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P<0.05)。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内在心理资源,具备良好心理弹性的患者能够理性接受疾病现实,并能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有效利用各种医疗及社会资源,建立促进疾病康复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20]。同时,青光眼患者容易产生沮丧和无助等负性情绪,而接受疾病并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是自我管理疾病的先决条件[21]。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发病后的心理动态,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应对态度,以强化其心理弹性和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3.3 小结 农村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年龄、文化程度、青光眼病程、视力损伤情况、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均对其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