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2-16李莹莹
李莹莹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食管癌作为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类型,目前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是该病临床治疗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护理是疾病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肿瘤护理学强调,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学内涵不断延伸及护理技术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护理工作应突出症状管理、心理社会支持、整体康复等,在肿瘤放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下应运而生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主要探讨其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选择7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放化疗方案相同。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放化疗相关知识介绍、注意事项告知、放疗依从性提高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对科室护理资源予以整合并优化配置,选择合适的成员共同成立循证小组。小组成员在学习循证护理内涵、要点、实施要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既往食管癌放化疗相关护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患者护理需求,从不良反应、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及放化疗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明确循证问题。(2)收集护理证据,寻找循证支持。根据以上循证问题进行系统查询、求证,将食管癌放化疗护理相关前沿文献与护理经验、患者的护理需求相结合,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士个人技能和患者的护理需求三要素进行有机结合,获取证据,以促进临床护理决策[1]。(3)循证观察与应用。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经循证证据显示,胃肠道反应、焦虑、肝肾毒性、感染等为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临床护理中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促进毒素排泄;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情感支持,缓解焦虑心理;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遵医嘱应用保肝护肾药物;加强呼吸道及口腔护理,预防感染[2]。提高自我效能及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向患者介绍食管癌放化疗相关知识,帮助每位患者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认真分析患者聚焦的问题,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管理方法,增加其对疾病和问题的掌控感,提高疾病的健康管理水平[3]。提高放化疗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制作家庭访视单的方法,制定家庭访视计划,开展延续护理,将放化疗时间提前告知患者,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放化疗治疗的重要性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效能感 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采用汉化Anderson 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调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与效能感呈正比。
1.3.2 生活质量 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中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一般健康状况4个维度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各维度评分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计量数据分别计为%和(),进行χ2、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护理前,两组CPSS 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CPSS 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F-36 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3 讨论
食管癌作为临床常见肿瘤疾病,放化疗为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然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受肿瘤本身疼痛、临床治疗引发的创伤应激刺激、放化疗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低下,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这不仅影响放化疗依从性,同时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4]。鉴于此,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同时,针对患者生理、心理活动特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是当前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及现代护理理念的不断延伸,当前医疗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5~6]。循证护理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整体护理实践为路径,将国内外前沿科研结论、患者实际护理重点与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整合,从中提取更科学、更全面的护理信息依据,以支持护理决策,促进临床制定更优质的护理方案。因此,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强调运用专业的护理证据来实施护理方案,重视护理决策的可靠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食管癌放化疗患者护理期间,予以患者有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从患者生理功能、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也符合肿瘤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中,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在CPSS 量表各维度评分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成功完成某项成就所做出的主观判断和推测。针对行放化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自我效能的高低与疾病防治效果、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7]。循证护理干预下,通过对患者疾病知识体系的完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不良反应、焦虑状态的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发挥疾病管理的自我能动性,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在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是肿瘤疾病治疗的终极目的。循证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社会需求,从症状管理、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及整体康复等各个方面强调护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8]。
综上所述,于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