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97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2021-02-16敏,黄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6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皮肤科皮损

张 敏,黄 慧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恶性肿瘤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1],近年来,我国皮肤科恶性肿瘤呈明显上升趋势,考虑与人口老龄化、工业污染、臭氧层破坏等相关[2]。曝光部位面部是皮肤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由于临床表现多样,首诊临床医生可能出现漏诊或误诊,从而导致延误患者的治疗或加重病情。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认识,现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0年至2020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共597例作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行面部病理检查确诊为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 在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首次确诊为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② 组织病理标本均符合皮肤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排除标准:① 首次确诊时间不在研究范围内的病例;② 临床及病理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查阅本院皮肤科组织病理数据库,查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年份依次记录患者的性别、就诊年龄、皮损特点、病理诊断和临床易误诊的良性疾病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录入研究内容,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诊断的皮肤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光线性角化病(AK)、鲍温病(Bowen,BD),其他皮脂腺癌、外毛根鞘癌、恶性黑素瘤、微囊肿附属器癌病种的例数较少,归为其他类恶性肿瘤。共有597例患者,男253例,女344例,男女之比为0.73∶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数最多的依次为BCC(344例),占57.60%;SCC(164例),占27.4%;AK(42例),占7%;BD(29 例),占4.8%;其他包括皮脂腺癌12例、外毛根鞘癌4例、恶性黑素瘤1例、微囊肿附属器癌1例。BCC、SCC、AK和BD平均年龄分别为(63.26±11.02)岁、(72.18±10.97)岁、(74.17±8.82)岁、(66.17±16.01)岁,均> 60 岁,见表1。

表1 597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n(%),(±s)]

表1 597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n(%),(±s)]

病种 病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 女BCC 344(57.6) 152 192 63.26±11.02 SCC 164(27.4) 71 93 72.18±10.97 AK 42(7.0) 8 34 74.17±8.82 BD 29(4.8) 13 16 66.17±16.01其他 18(3.0) 9 9 62.72±12.18

2.2 患者各年龄组发病情况 就诊年龄最小17岁,最大101岁,平均年龄(66.59±11.97)岁;其中小于20岁1例(0.2%),(21~ 40) 岁14例(2.3%),(41~60)岁153例 (25.6%),60岁以上429例 (71.9%),见表2。

表2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n(%)]

2.3 临床误诊为良性疾病的情况 所有面部恶性肿瘤中,误诊为良性疾病者81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13.56%。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对照,主要误诊为脂溢性角化、化脓性肉芽肿、角化棘皮瘤、血管瘤、病毒疣、色素痣、囊肿、瘢痕等良性疾病,见表3。

表3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疾病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面部为曝光部位长期受紫外线照射等外界环境刺激相关,同时与近年来人们某些观念(审美意识、健康意识等)出现转化也有相关性[3、4]。但因为面部恶性肿瘤皮损形态多样化,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对于诊断不清的患者,避免为了美观而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段进行处理,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故研究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具有重要临床的意义。

本次研究的病例来源为本院皮肤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597例患者,数据可靠且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地区面部恶性肿瘤的病种构成、发病性别、发病年龄、误诊率等有其自身特点。确诊的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以女性患者略多,这与其他皮肤恶性肿瘤报道统计数据男性患者比列较高有所差别[5、6],考虑与女性患者对面部皮肤疾病更加重视,就诊意向比较积极,及早发现,提高了检出率。

从病种构成来看,最多见的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为基底细胞癌(占57.6%),其次为鳞状细胞癌(占27.4%),其中基底细胞癌比例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及其他恶性肿瘤,这与李玉湘等人研究结果一致[7],曝晒、慢性日晒等紫外线辐射以及外界因素刺激增加相关,其中紫外线累计辐射量增加是导致皮肤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

从患病年龄来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66.59±11.97)岁,年龄最小17岁,最大101岁,60岁以上429例 (71.9%);提示老年患者为面部皮肤恶性肿瘤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防御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同时紫外线辐射量累计增加,均可增加罹患皮肤肿瘤风险,与邹晓芳等人研究一致[8、9]。门诊接诊这类患者时特别需要警惕,因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且无任何症状不易引起重视导致病程延长,或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如激光、冷冻、电凝、药水腐蚀等)预先治疗可能导致肿瘤过度增殖引起更严重的损害,应尽早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本研究中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误诊为良性疾病共81例(13.6%),发生误诊率最低的为基底细胞癌,可能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有关,此外,基底细胞癌临床皮损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就皮疹特点容易进行辨别相关。误诊率最高的为鲍温病,因其本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10],而面部的皮损则易与良性增生物如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病毒疣临床容易出现混淆,诊断较难而导致漏诊及误诊的可能,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综上所述,面部的皮肤恶性肿瘤仍以老年人多发为主,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仍为主要的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皮肤镜和皮肤CT 等新的筛查诊断方法的增加,可对皮损进行初步预判,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但对于面部发生的可疑皮损,均应尽早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为了方便和美观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冷冻、激光、电凝等)进行诊治,以免发生误诊、漏诊,旨在提高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治愈率。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皮肤科皮损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