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地区“京番308”番茄栽培密度与留果穗数探究

2021-02-16李凤芹张娜刘大为齐福高俞淼刘春芝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

李凤芹 张娜 刘大为 齐福高 俞淼 刘春芝

摘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特色、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市场上的番茄品种在种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产量低、抗病性能差的问题。通过种植“京番308”,对其栽培密度、留果穗数进行试验,分析其品质、产量数据,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品种的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关键词 栽培密度;留果穗数;指标测定;华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626;S64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62番茄又称西红柿、洋柿子,原产于南美洲,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现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广泛种植,具有水果与蔬菜的双重食用用途[1]。

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具有喜温怕冷、喜光怕热、喜空气干燥怕空气湿度过大及喜水怕涝的半耐旱性生理特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对优质、特色、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当地栽培环境,推广种植了“京番308”,该品种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状粉番茄杂交种,具有早熟、无限生长型、绿肩、果实圆形、耐裂性好及汁多味浓的特点,番茄基因组含有Tm2a、Mi1等抗性基因位点,适宜于春秋保护地兼露地种植。为在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三河市农业农村局对栽培密度、留果穗数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品种的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助力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在河北省三河市蔡官营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8.2,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8%、20%、14%,肥力较好。

1.2 试验材料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京番308”番茄品种为试材。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双因素双向分组随机区组设计,因素A为栽培密度,因素B为留果穗数,分别设3个水平,见表1。共9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2-4]。

1.4 指标测定

在每个试验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于始收期挂牌,确定为测产植株。采收期,按商品果实标准分次采收,累加记录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折合公顷产量)等指标。在采收盛期,测量果实横径及糖度。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如表2所示,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番茄产量构成、产量处理及2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果实质量来看,以处理A2为最好,其单果质量为0.125 6 kg,果实横径6.213 3 cm,糖度7.278 9 F,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折合公顷产量的角度讲,以A1最高,每公顷达到98 655 kg,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可见,在栽培中确定密度时,如果栽培目的是追求产量,可选择A1(密度57 000株/hm2,行距50~80 cm,株距27 cm)规格种植,如果更强调品质,可以选择A2(密度43 500株/hm2,行距50~80 cm,株距36 cm)规格种植[5]。

2.2 不同留果穗数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留果穗数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见表3。各处理在单果质量、折合公顷产量、果实横径、糖度4个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间的折合公顷产量存在显著差异,B1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从产量构成分析看,这可能是由于留果穗数少导致结果数减少。这说明,对于该品种,减少留果穗数,会显著降低单株结果数,也不能提高单果质量,制约产量提高。B2的单果质量达到0.116 7 g,糖度7.176 7F,在这2个指标上表现相对较好。B3的折合公顷产量最高,说明留果穗数的增加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6]。

2.3 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栽培密度与留果穗数2种处理的互作效应明显,综合各指标,以处理组合A1B2、A2B2表现最为突出。A1B2折合每公顷产量达到106 590 kg,A2B2折合公顷产量106 305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2个处理组合的其他指标与其他处理组合相似。这说明,在栽培时,以A1B2、A2B2的参数进行定植和管理,即栽培密度确定为57 000株/hm2(行距50~80 cm,株距27 cm)或43 500株/hm2(行距50~80 cm,株距36 cm),留果穗数确定为5穗/株(第1穗留2~4个果,第2~4穗留4~5个果,5穗留4个果)[7]。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栽培密度、不同留果穗数对“京番308”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且互作效应明显。以栽培密度57 000株/hm2(行距50~80 cm,株距27 cm)和密度43 500株/hm2(行距50~80 cm,株距36 cm),留果穗数确定为5穗/株(第1穗留2~4个果,第2~4穗留4~5个果,5穗留4个果)的组合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较好,前一组合折合每公顷产量达到7 106 kg,糖度7.043 3F,单果质量0.110 0 kg,单株结果数17个,果实横径5.813 3 cm。后一组合折合每公顷产量达到106 305 kg,糖度7.683 3F,单果质量0.133 3 kg,单株结果数18个,果实横径6.4333 cm。如果以单产作为首要栽培目标,品质其次,可以选择前组合,如果更重视糖度和果径,产量其次,可以选择后一组合。

近年来,农场种植番茄的越来越多,对番茄要求的是丰产优质,也就是不仅要产量高,还要酸甜适度、汁浓、籽粒饱满,为满足广大消费者要求,菜农需在种植技术上下功夫。管理指标的确定对番茄的优质丰产也有很大影响。目前,管理指标有以下3个。

1)温度的控制。种植番茄时,夜间温度最高不要超过15 ℃,最低不要低于10 ℃,便于番茄将白天制造的养分尽可能地转向生殖生长,提供给番茄果实上,同时拉大昼夜温差,更有利于番茄糖分的积累。2)湿度控制。番茄转色期的水肥管理不宜大肥大水,应尽可能减少浇水次数,土壤保持见湿见干,最好番茄植株在13:00—14:00时候表现出一点点萎蔫症状,到了傍晚又能恢复正常,这样才能使番茄沙瓤和糖分的積累最多。3)番茄果实膨大期肥水要充足。番茄在点花授粉后,一般10 d左右进入果实膨大期,此时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番茄进入膨大期后,不要用含硝酸钾成分的冲施肥,而要换成含硫酸钾的肥料,这样番茄口感更佳。4)番茄的果穗留4~5个。畸形果和过多的果要及时摘除,以免其过多的消耗营养,造成果实营养不良[8-12]。此外,应根据番茄对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及营养补给等需要,对其他相关参数如棚室温度、湿度管控、肥水管理、整枝方式、单穗留果数及相应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更先进、科学的番茄管理技术,满足人们对番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莲月,李方华.露地春早熟番茄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22):13-14.

[2] 杜敏霞.内蒙古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7-76.

[3] 陈佐儒,杨振常,孙小东.白银市砂地无公害加工番茄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10(4):53-54.

[4] 张勇,毛浩量,王柏柯,等.几个加工番茄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5):998-1002.

[5] 王栓乾.新疆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新疆社会科学,2007(4):22-27.

[6] 张辉.棚室番茄嫁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9):81-82.

[7] 刘洋.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3):14-15.

[8] 史有国.加工番茄新品种巴番1号选育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6):101-102.

[9] 崔元玙,杨华,孙晓军,等.新疆加工番茄主要病害发生[J].新疆农业科学,2004(3):160-163.

[10] 赵思峰,廖依学,王昌,等.新疆加工番茄病虫草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2004(5):274-276.

[11] 王柏柯,帕提古丽,余庆辉,等.水肥调控对加工番茄品质、产量影响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2):323-326.

[12] 杜永臣.美国加工番茄生产[J].中国蔬菜,2001(5):55-56.

收稿日期:2021-11-05

作者简介:李凤芹(1972—),女,河北三河人,本科,副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果蔬技术推广。E-mail:942900701@qq.com。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
华北夏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分析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
我国华北地区近几十年气象灾害的灾情变化趋势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华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浅析直接教学法在华北地区的执行困境
中国华北地区淡水资源的预测和分析
资源型城市的第三产业迷途
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主要谷子育成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华北地区冷暖年的不同环流形势特征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对华北未来地震形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