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1-02-16崔海茜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现状

摘 要 黑龙江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黑龙江省农产品总量和品质均得以快速提升。为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在国内外农业产品出口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农产品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农产品出口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产品出口;现状;对策;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36

黑龙江省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省份,为了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经济的发展,带动黑龙江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并结合其现状对农产品出口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1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1.1 农产品出口规模

黑龙江省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资源丰富,农产品出口和加工占据优势。尤其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产品不断改进转型升级,全方位加快出口农产品种植及改良技术,自2005年后,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价格稳居6亿美元以上,2019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在全国范围占据前3,并有持续增长趋势,农产品出口量稳定,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202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额如表1所示。

1.2 农产品出口结构

结合近年来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结构情况来看,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粮食、肉及杂碎和食用油籽5大类。2019年,全省出口粮食6.74万吨,交易金额2.77亿元,同比增长3.9%。出口蔬菜类产品25.52万吨,交易金额14.83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鲜或冷藏蔬菜23.98万吨、干食用菌类0.1万吨。出口食用油籽1.53万吨,出口肉及杂碎0.48万吨,出口鲜干水果及坚果8万吨。

1.3 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部,农产品出口国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为俄罗斯、日韩等周边国家及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其中俄罗斯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约占黑龙江省整体农产品贸易值的50%。由于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农业人口日渐稀少,商品流通有所不畅,农产品出口量和农产品出口额不断降低[1]。

1.4 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分析黑龙江向国际市场出口的产品状况发现,初级产品占比呈现出逐步减少的态势,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日渐增加。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积极鼓励招商引资,并向国际同行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改变行业不足,改善农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使出口农产品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回升。黑龙江省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占比较大的现实情况说明黑龙江省的工业产业结构仍然亟待优化和发展。

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出口结构不合理

结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可以看出,出口市场结构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出口结构进行转型升级。例如,黑龙江省所出口的粮食、水果,更多集中于周边国家,例如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多元化出口途径仍有待探索。长此以往,不仅失去很多占据其他国家市场的机会,且对常出口国家和地区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易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变化、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使农产品出口风险增大,从而进一步制约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业的良性发展[2]。

2.2 生产模式落后

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加工率低,尤其是在精密加工技术方面欠发达,只能出口初级加工农作物。不仅农作物抗灾能力不强,生产技术应用率低,而且用来种植农产品作物的一些机器成本较高,导致黑龙江省农业自动化发展动力不足,生产模式落后情况持续存在[3]。黑龙江省的农户大多为个体户,大规模企业较少,种植和经营未能形成专业化和标准化作业,农业生产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市场供求预测能力较弱,都易导致黑龙江省出口的农产品竞争力不足。

2.3 营销观念薄弱

要使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结合好的营销理念,通过对农业大市场的整合营销,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这对于黑龙江省农户们具有一定挑战性,大多数个体农户无法充分了解市場需求,能够体现黑龙江省农产品特色和代表市场利益的主体营销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营销体系依然需要不断完善。

2.4 缺乏品牌意识

建立属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特色品牌,能够更好推动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发展,带动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量的提升。过去,消费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选择农产品的过程中以干净、新鲜为主,品牌意识有所欠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观念在逐步转变,消费者也正在经历一个从无品牌意识到认可地域品牌、再到认同文化价值品牌的转变。黑龙江省农产品大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虽然有个别农产品生产商树立了品牌意识,但是对品牌刻画、管理和推行力度不够,农产品价值和企业文化推广体系均不完善,加上市场同质化严重,无法对农产品品牌予以更好的维护,可能导致市场农产品品牌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

2.5 农产品经常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频繁,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绿色技术要求,给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主要因为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使用化肥、营养剂等化学药剂,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从而在贸易中受到绿色技术要求的限制,对黑龙江省农产品行业造成极大影响。设置绿色技术条件的国家在检测农产品的标准上非常严格,要比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高出多倍,导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无法很好推进。

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建议

3.1 优化出口结构

1)优化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结构,需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从种植到生产进行全程把控,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农产品的种植进行优化管理,有标准、有规模地进行种植生产,使农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化标准。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实现农产品高产量、高质量发展,保障加工技术,提高玉米、水稻产品质量,实现深化发展。农产品的经营从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经营模式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精加工、细加工产品出口,缩小初级加工产品出口[4]。

2)以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制定产业出口计

划,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产品出口,通过国际口碑的树立实现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立足,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打好基础。

3)农产品出口还需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廉的出口原则,坚持打造黑龙江省特有农产品、同类产品最优产品、同质量产品中的物美价廉产品,从根本上实现国际竞争实力的提升,例如,连环湖鳜鱼和勃利红松籽、富锦大豆和穆棱大豆等产品都是通过这样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3.2 创新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的创新能够让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打开品牌市场,对于推动农产品出口具有极大益处。其中,要注意对销售手段进行整合,通过融合多种销售模式带动农产品出口量的提升。1)将农产品和餐饮相结合,借助餐饮生意向国际推广乡村原生态食材,用原生态食材制作出的各种美味吸引国际消费者,同时通过店内宣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农产品食材。2)农产品推广与网络主播相结合,或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农产品推广宣传,也同样能够起到好的推广效果。这种农产品经销模式能够缩减中间渠道,让农产品更快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转变。3)网络销售模式也能够起到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量的目的,例如,需要出售农产品的农户可以通过B2B平台进行出口外销,例如:将产品放置于阿里巴巴、亚马逊、速卖通等网站,与目标客户进行网络沟通和交易,“足不出户”便能够完成外贸销售。出售农产品的农户也可以通过谷歌付费推广的方式进行网络引流,吸引大批买家与主业对接访问网站、询价,都能很好地实现农产品成交率的提升。

3.3 加强品牌建设

黑龙江农产品要想扩大国际出口,还需要在打造质量的同时构建农产品品牌,将品牌的建设与产品文化相结合,让农产品更具人文气息,以提升产品形象,增加出口利润,增加出口收入。1)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多维研究,深入到市场一线进行调研,寻找适合农产品自身的品牌之路。2)企业要注重打造黑龙江省品牌效应,在打造农产品品牌上选择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标志性农产品,对农产品logo进行形象设计,以充分调动用户的感知,吸引消费者尝试农产品,进而获得消费者认可。3)建立消费者口碑的关键还是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因此在进行农产品品牌建立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让农产品获得国际消费者的认可,并在日常购买中让消费者形成选择依赖。

3.4 突破贸易壁垒

1)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最佳办法就是走低污染、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将环境问题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例如,绥化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绿色种植技术,达到了很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对于已经改善种植技术、实现环境保护的农作物则可以申请绿色认证,从而有效突破贸易国的壁垒。

2)黑龙江省政府还可以与国外企业合作,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形成贸易往来,有利于打开国外市场,降低出口风险。

3)黑龙江省应对出口档次低、质量较差的农产品进行升级,提高技术优势,研发新型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互联网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普及技术贸易壁垒相关方面的知识,让经营者充分了解技术性壁垒问题,从根本上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农产品质量,以规避可能发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5]。

3.5 加强政府宏观控制

为了保证黑龙江省农产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稳定物价是政府的基础性工作。国家需要确保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保证价格稳定。既防止不法商人哄抬粮价囤积粮食,又避免国际垄断资本联盟染指本国农业攫取不当超额利润。为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以实施种粮补贴,针对不同农产品种类及农产品种植条件需求给予不同程度上的补贴资金,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除了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可以在种植环节上给予扶持。例如,水稻等农产品从种植到收割,需要经过买水稻种子、培育种子、施肥、除草等多个环节,政府可以通过在乡镇派技术员帮助农民科学、规范地生产农产品等方式,提高整体生产质量的种植效果。

4 結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在保障农产品出口率稳步提升的同时,借助多种措施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产业的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更加需要结合自身地理特点寻找更好的农业出口方式,优化出口结构、信息销售模式,加强品牌建立,消除贸易壁垒,为农产品出口打通“脉络”,让农产品真正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为更多国际消费者了解并认可,为我国农产品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正伟,杨柳.“一带一路”建设下黑龙江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9(7):40-42.

[2] 杨莹,范亚东.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8-10.

[3] 龚盛.黑龙江省稻谷(大米)出口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29):23-24.

[4] 吴金卓,王卉,刘滨凡.黑龙江省进口木质林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8):95-99.

[5] 周兰兰,康成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研究[J].商业经济,2021(6):13-15.

收稿日期:2021-11-03

作者简介:崔海茜(2001—),女,吉林白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贸易。E-mail:413067202@qq.com。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农产品现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农产品争奇斗艳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