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对比

2021-02-15赵勇姚慧娴邢文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软镜尿路清除率

赵勇 姚慧娴 邢文丛

(河南省漯河柳江医院 漯河 462002)

上尿路结石在临床较为常见,可引起疼痛、血尿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是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手段,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较为常用,可经人体自然解剖腔道开展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特点。但传统输尿管软镜为一体式,价格昂贵,术中易出现损坏,维修成本高,且传统f-URS 不具有同步清石功能,易出现清石不彻底的现象[2~3]。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以下简称硕通镜)属于新型输尿管镜,具有拆卸组合方便、成像稳定、视野清晰等特点,可实现同步碎石与清石,降低术后结石残留风险[4]。本研究旨在对比硕通镜与f-URS 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28~76 岁,平均年龄(46.87±4.18)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4±1.37)kg/m2;结石直径0.5~2.8 cm,平均结石直径(1.68±0.14)cm;结石部位:肾结石29 例,输尿管结石21 例;患侧:左侧30 例,右侧20 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 例;年龄27~75 岁,平均年龄(46.82±4.15)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7±1.41)kg/m2;结石直径0.5~3.2 cm,平均结石直径(1.72±0.17)cm;结石部位:肾结石28 例,输尿管结石22 例;患侧:左侧31 例,右侧19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解读》[5]中上尿路结石诊断标准;经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结石;精神正常,可进行良好沟通;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凝血系统缺陷;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伴有心脑血管急性并发症;输尿管严重狭窄。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予以f-URS 治疗:麻醉后取截石位,逆行放置F8 输尿管硬镜,留置导丝,退出硬镜,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软镜扩张鞘,放置于肾盂出口,抽取内芯后插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使结石粉末化,大结石碎片需经套石网篮取出,小结石碎片可自行排出,彻底清除后退出输尿管软镜。观察组采用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取截石位,麻醉后,将硬性外鞘与标准镜组合,自尿道口进入,至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标准镜退出,留置硬性外鞘,负压吸引器连接硬性外鞘,碎石镜通过外鞘进入,钬激光碎石,借助负压吸引吸出碎石,至完全清除结石,检查无误后退镜。两组术后均常规留置尿管。

1.4 观察指标 (1)结石清除率:于术后24 h、30 d时,通过肾输尿管膀胱平片检查两组结石清除情况,若无结石残留或结石直径3 mm 以下,则为清除成功。(2)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血尿、发热、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石清除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24 h 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 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石清除情况对比[例(%)]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上尿路结石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在遗传、不良饮食习惯、代谢等因素影响下,可促使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分泌减少,久之则导致结石形成[6~7]。上尿路结石隐匿性强,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结石不断增大方可出现血尿、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诱发感染、梗阻等,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目前,临床对于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较多,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口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等。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操作简单、对人体无创伤,但对于较大结石或顽固性结石效果欠佳,且排石过程疼痛感强烈;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口取石术多用于输尿管狭窄迂曲患者;输尿管镜碎石术因高效、安全、创伤小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

输尿管镜碎石术可分为硬镜和软镜下手术,其中输尿管硬镜镜体较直、质地较硬,常用于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难以处理肾脏内结石,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输尿管软镜镜体较为柔软,设计更为精密,且前端可以进行弯曲,便于处理肾脏内结石,故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f-URS 虽然完全经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损伤较其他碎石方式小,但操作通道较长、内径小,可能引起肾盂内压力升高,从而增加肾损伤风险,且难以进行同步排石处理,粉碎后的小结石多是由患者术后排尿时自行排出,术后血尿、发热等发生风险较高[8~9]。此外,输尿管软镜术中取石钳、光纤等经过通道时易对软镜造成损伤,而软镜维修费用高、维修周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24 h 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可提高术后24 h 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硕通镜是由普通输尿管镜碎石术改进而来的碎石技术,经人体自然腔道进镜,利用钬激光击碎结石后,再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吸出结石粉末,从而有效弥补传统碎石术只碎不排的缺点,利于提高术后即时结石清除率,并减轻患者术后排石痛苦,降低术后排石引起的血尿、发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10]。同时,负压吸引碎石的过程中还可带走激光产生的热量,有利于减轻高热对黏膜组织的损伤,并可使碎石镜与硬性外鞘间形成良好负压吸引通道,有利于肾内压力维持低压状态,从而避免肾内高压引起的肾损伤。此外,硕通镜的成像系统等核心部件均是独立分体,易损件均可随时拆卸、更换,且贵重的光学系统存在保护措施,光纤表面均覆盖柔韧的合金属包裹,有效弥补传统软镜临床使用的不足。硕通镜手术较f-URS操作步骤更多,会相应延长手术时间,但对整体疗效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硕通镜在上尿路结石中的治疗效果优于f-URS,利于提高术后24 h 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软镜尿路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以降低输尿管软镜损坏率为导向的标准化管理路径的构成和应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