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姚县核桃示范基地造林作业设计

2021-02-14石莎莎

南方农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大姚县核桃造林

石莎莎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云南省大姚县属低纬度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有冬无夏、春秋长、冬无严寒、夏日暖的气候特点,一年两季干湿分明,雨量偏少,日照充足,霜期短,日温差大,年温差小。由于地形错综复杂,地势悬殊,大姚县具有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亚热带与温带并存的特点。根据三台核桃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对土壤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适宜在大姚县域进行三台核桃造林作业设计项目基地的建设。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 项目背景

大姚县核桃示范基地位于大姚县新街镇。根据核桃产品市场前景和建设单位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现状、生产经营状况等,新建166.67 hm2核桃示范基地,同时新建管护房、营林道路等基础设施,购置病虫害防治设备和信息管理设备,并对项目实施人员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具有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点,能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大姚县的实际,通过基地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对改变山区面貌,加快致富步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用地结合以下5 条规则,择优选用:1)项目布局与大姚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相统一;2)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基地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大姚县三台核桃生物学特性合理布局;3)基地造林地块必须全部位于企业已取得林权证或相关山林出让合同范围内的地块;4)集中连片的原则,新造林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以利于集约化规模经营;5)交通相对方便,利于经营管理,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

4 项目市场预测

我国核桃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0%左右,产品基本靠内销,我国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210 g,而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人均占有量为我国的2~3 倍。按全国14 亿人口和人均消费核桃500 g 计算,则为70万吨,加上出口,年需核桃90 万~100 万吨。因此,我国国内销售市场容量极大,国内核桃市场的消费潜力是很大的。目前,市场上品质佳的核桃,尽管价格高于普通核桃的2 倍以上,但仍供不应求。核桃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 造林作业设计

5.1 建设规划和布局

对种植地块进行初选,并经实地调查后最终确定,基地规划布局于大姚县新街镇碧么村委会丫口小组和平凤山小组内,166.67 hm2核桃示范基地全部位于林权证界定范围内。林权证上原地类均为有林地,主要树种为云南松、栎类,林种为薪炭林。

5.2 园地选择

5.2.1 造林地块的选择

据三台核桃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发展三台核桃种植的采伐迹地,海拔为2 300~2 600 m,气候温暖湿润,坡度15°~30°,土层厚度80 cm 以上,相对集中连片,便于项目实施与管理。

5.2.2 立地类型划分

新街镇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西北部,按云南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新街镇立地类型属滇西北中山山原立地类型亚区[1]。经外业调查,对纳入基地造林小班的立地因子进行检验补全、修正,采用定性方法,选择对林木生长影响显著的海拔、坡向、土壤及土层厚度等作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通过对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后归类组合,针对基地所选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特征,删除不在基地建设范围内的立地类型。

5.3 品种选择

根据核桃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对土壤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确定项目主栽品种为三台核桃。三台核桃,别名草果形核桃,广泛分布于云南省大姚县、宾川县和祥云县,是云南省主栽品种之一,其中心分布区位于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迄今已有3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丰产、果大、壳薄、仁色浅黄和食味香纯等特点[2]。1979 年,在全国核桃科技协作会上被评为全国核桃优良品种之一。

树势强,高可达30 m,冠幅可达636 m2,树冠呈半圆球形,结果枝属中长型,结果率达56.3%,每果枝坐果2 个以上,单株产量最高达3.2 万个,折合329.6 kg。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上,通过科学管理,定植后可提早至4~5 年挂果。

坚果卵圆形,顶部渐尖,侧、横、纵三径为3.1 cm、3.5 cm、4.2 cm;壳面麻点较多但浅,缝合线隆起,结合紧密;内隔壁纸质,内槽壁退化,取仁易,可取整仁,核仁饱满,味香甜而不涩,白色。单果重7.2~11.6 g,壳厚0.8~1.2 mm,仁重5.0~6.8 g,出仁率51.49%~65.12%。

5.4 示范基地核桃人工林典型设计

为保证造林成效,项目示范基地核桃人工林典型设计内容见表1[3]。

表1 示范基地核桃人工林典型设计表

6 环境影响

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无影响。种植项目为植树造林项目,增加森林覆盖率,且核桃是一种较好的经济、生态兼用树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起到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改善周围生态环境[4]。

7 综合评价

7.1 项目产业效应

7.1.1 促进结构调整

种植基地核桃生产量的提升,可为核桃加工生产线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来源,从根本上解决加工生产线的后顾之忧。另外,可加快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壮大农业经济支柱,对推动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7.1.2 促进产业化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种植、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生产链,促进核桃产业化发展,建设和形成现代农业体系。调整和改善林区林分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核桃资源质量,确保核桃产品加工原料的足额供应,实现核桃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一个基地,多方受益,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实现资源培育优质、低耗、高效。

7.2 辐射带动能力

7.2.1 项目建设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项目管理方法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相关农户可带土地、以投工投劳形式参与公司的基地开发,以村委会、个人、联户为单位,与公司签订扶持协议。公司负责免费苗木供应、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及产品收购。每个种植点设专门的负责人,种植点负责人主要负责种植苗木的管理、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项目检查和初验等工作。

7.2.2 辐射带动基地

项目实施后,当地群众在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下,通过项目的联动和示范效应,可辐射和带动当地其余乡镇农户发展云南省核桃种植,为今后核桃种植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7.2.3 关联产业发展

基地可为周边农户创收增收,基地物资需求、产品销售可直接带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等。因此该基地项目发展壮大后,对关联产业的推动、促进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7.3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增加项目区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加大林地产出,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及提高森林减灾防灾的能力等多个方面[5]。项目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了地方优势特色森林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通过人工种植,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于地方特色的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项目。项目立足于云南省核桃资源优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整合模式,与农户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助力农民致富,实现双赢。此外,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度合理,资金落实有保障,产品销售市场广阔,效益可观,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大姚县核桃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大姚县总工会: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大姚县总工会:助推贫困户产业脱贫
黄龙核桃
未完成造林任务有何处罚?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