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析
2021-02-14何汉池
何汉池
(平和县大溪林业站,福建漳州 363700)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掀起了开山种植琯溪蜜柚的热潮,延续近20 年,平和县共178 533 hm2林地,有55 415.32 hm2[1]被开垦种植琯溪蜜柚果树林,占31.04%。2002 年,平和县又掀起了种植短轮伐工业原料林尾巨桉的热潮,又有19 646.36 hm2林地被种植上了尾巨桉,占11.0%。大规模、连片种植琯溪蜜柚、尾巨桉,对原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平和县党委、政府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1 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灵通山位于福建省平和县西南部的大溪镇、安厚镇、国强乡交界处,东经117°7′35″~117°10′11″,北 纬24 ° 7 ′ 39 ″~24 ° 12 ′ 24 ″。年平均气温18 ℃左右,平均降水量1 600~2 000 mm。灵通山最高海拔1 287 m,是1.3 亿年前火山多次爆发后形成的典型火山峰丛地貌。2011 年入选国家级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 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9 年,平和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灵通山自然保护区。区域总面积1 521.3 hm2,共涵盖3 个乡镇,其中大溪镇坑尾林场、大松村、下村村、新荣村、豪林村、石寨村、新光村及峰山村共计1 111.28 hm2,安厚镇大坑村、东川村计381.1 hm2,国强乡白叶村28.92 hm2。
1.2 森林资源
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灵通山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1 521.3 hm2。其中林地面积1 519.44 hm2,包括乔木林地面积1 294.10 hm2、经济林地面积11.23 hm2、竹林地面积2.56 hm2、灌木林地面积211.55 hm2;非林地面积1.86 hm2,森林覆盖率86.0%。林木总蓄积量9.93 万立方米,均为防护林。
1.3 生物资源
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南区系与华南区系过渡带,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具有很高的生态研究价值和物种观赏价值。
1.3.1 植物
经调查,保护区植物有111 属1 200 多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珍稀植物主要有刺桫椤、福建柏、罗汉松、鹅掌楸、花榈木、三尖杉及金毛狗等;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红椎、枫香、广东润楠、穗花杉及福建山樱花等;名贵中药材有七叶胆、石耳、返魂草等。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见表1。
表1 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名录
1.3.2 野生动物
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鸟类、鱼类、虫类和背甲类等。其中两栖类5科7属,爬行类30科46属,鸟类30 科60 属,兽类14 科30 属,鱼类15 科41 属44 种。昆虫类中的蝴蝶品种多达数千种。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见表2。
表2 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名录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区机构缺乏独立性
目前,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依托于灵通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灵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管理。灵通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面积746.0 hm2,灵通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 232.0 hm2,灵通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 521.3 hm2,灵通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包括了灵通山国家级地质公园所有面积和灵通山自然保护区1 020.6 hm2。灵通风景区管委会实际履行了灵通山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3 个管理职能,也就是1 个单位3 块牌子。自然保护区缺乏独立机构、缺乏独立编制人员,混岗人员较多,影响工作的延续性,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专业性工作。而管委会现有编制人员仅27 人,且没有设立专职执法队伍,对保护区遇到的各种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移交查处。
2.2 区内村民生产活动影响
大溪镇石寨村青云小组处在保护区内,该村小组共有27户120多人。该小组有84.56 hm2林地、18.86 hm2耕地均在保护区周边,因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活动而产生的农药残留,对保护区内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2.3 自然保护区范围未勘界立标
目前,保护区四至范围未立牌公示,主要路口、地类交界处也未设立界桩,人们对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界线不清,常有人员越界活动,严重影响保护区植物的正常生长和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
2.4 森林防火管理较为薄弱
1)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滞后,保护区内尚未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目前,只依赖现有的景区道路作为防火隔离设施,因路面多数较为狭窄,防火隔离作用有限。2)巡护执法力量薄弱,景区管委会只对区域内各寺庙、宾馆沿途路口进行火源管控,其余区域则疏于管理。灵通山自然保护区有1 020.6 hm2面积与风景名胜区重叠,游客和朝圣人员较多,朝圣人员多数带有火种,且景区执法人员较少,对保护区的防火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如2014 年1 月,1 名游客因乱丢烟头引发保护区新荣村林班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8.2 hm2。
2.5 违法捕猎野生动物屡禁不止
近年来,林业部门虽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和对违法捕猎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区内违法捕猎野生动物现象也得到一定的遏制。但在野外调查时发现,在保护区与村庄的接合部,如大溪镇新光村,村庄后山即保护区管辖范围,仍有个别村民存在抓捕棘胸蛙和挂网捕鸟等违法行为。
2.6 违法采挖中药材常有发生
大溪镇、安厚镇森林资源整体保护较好,加上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山上大多长有秤星树,野生秤星树的根、茎、叶可入药。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价格的抬升,个别村民除了盗伐集体林地中的秤星树外,也经常潜入保护区内盗伐秤星树,甚至有的村民将其连根拔起,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在主要路口、地类交界处设立界碑和界桩,让人们知晓保护区的具体四至范围。同时,利用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材料,在周边村庄中大力开展关于普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宣传活动,提高村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3.2 强化监测和保护
1)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资源变化。常态化组织专家对保护区动、植物种群进行监测,了解种群的数量及变动原因,建立完整的资源档案,为物种保护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2)加强执法检查,打击各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由灵通风景区管委会与县林业执法大队组成执法检查队伍,不定时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对各种违法捕猎野生动物、采摘中药材行为给予查处。
3.3 完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
灵通山自然保护区主山脊植被以芒萁骨、灌木为主,下半年常干旱少雨,火灾隐患大。坡位中下部林分大部分以硬阔叶树为优势树种,但有的林分中马尾松占比较高,且林下植被茂密,火灾隐患较大。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毁灭性打击[3]。因此建议在区域内建设3 条生物防火林带,宽度20~30 m,营造以木荷或火力楠为主要树种,林带建设时,规划范围内原有阔叶树应予保留[4]。具体为:沿大溪镇与安厚镇、国强乡分界山脊建设1 条生物防火林带;沿大溪镇坑尾林场与大松村交界山脊建设1 条生物防火林带;从青云宾馆向下沿豪林村与新光村交界山脊建设1 条生物防火林带。
3.4 建立社区共管机制
1)建立共商共管议事决策制度,让周边各村主动参与保护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增强当地村民的自然保护区东道主意识。2)建立门票收入分配制度。每年将景区门票收入部分返还给周边村民,使当地村民从被防范者变为保护者、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受害者变为受益者[5]。3)解决石寨村青云小组村民就业问题。引导村民经营“农家乐”旅游开发或招聘为景区工作人员,减少村民开展农事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3.5 优化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机构
为强化对灵通山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开发的管理,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 号),建议将灵通山自然保护区(县级)、灵通山国家地质公园和灵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合并,建立灵通山国家级地质自然公园。同时规范各部门管理机构和编制人员,分清各部门职责,做到岗位明确、职责分清、制度管理、有法可依。灵通山自然保护区(部门)应及时成立林业执法专业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在辖区内有序开展执法和消防巡查,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不法分子,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