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残卷昭明太子《文选序》校释

2021-02-14郭殿忱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别字昭明文选

郭殿忱

中华书局于本世纪初年,影印出版饶宗颐先生所编《敦煌吐鲁番本文选》。首篇即为昭明太子《文选序》残卷。《叙录》介绍:“吐鲁番三堡张怀寂墓出土,初唐写本。一九二八年发现,存十七行,起‘(怀)沙之志,吟泽有顦顇之容’句,讫‘自姖(姬)汉已来’句。载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又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法书大观”①饶宗颐编:《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页。。复在《附录》中称:“吐鲁番所出《文选序》,吉光片羽,亦附入焉”②饶宗颐编:《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第9页。。今以中华书局整理本李善注《文选》(以下简称《李善注》)为对校本,以《昭明文选译注》(以下简称《译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梁文》)为参校本,复以《敦煌俗字典》(以下简称《俗字典》)、《碑别字新编》(以下简称《碑别字》)等工具书为释文之参照。

萧统《文选序》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即或在一百多年前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当钱玄同等人对“选学妖孽”大张挞伐之时③赵福海著:《昭明文选研读》,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503页。,仍有刘师培坚持认为“昭明此序,别篇章于经、史、子书而外,所以明文学别为一部,乃后世选文家之准的也”④刘师培著:《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06页。。可惜,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古代文论作品,往往重视与萧统亦师亦友的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以及钟嵘的《诗品》,而轻忽了萧统《文选序》的重要价值。直到王立群教授撰写《论二十世纪〈文选序>研究》也未提及刘师培的正确论点。窃思:不会因刘氏为铁杆保皇派而因人废言吧?其实他所说的“准的”,还应该包括将书籍的序言从书后(《史记》、《汉书》、《说文解字》等重要典籍均如此)移至书前的“首事之功”(以影响程度而论)。

以下,用黑体字排残卷原文,括号()内为李善注补足的文字。笔者校释之文,以“忱按:”提示。

(臨淵有懐)沙之志,吟澤有顦顇之容,騒(人之文,自兹而作。)

忱按:“怀沙”句,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乃作怀沙之赋”⑤(汉)司马迁著:《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86页。。“吟泽”句,化用《渔父》:“屈原既放,遊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之文意①(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296页。。一九五五年国家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规定:“顦顇”为“憔悴”之异体字,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这两组形声字,意符由指代头部的“页”字,换成了“竖心旁”,是因为古人认为“心之官(能)则思”和“相由心生”而来。尽管今天看来这并不科学。另外,“沙”字残左旁,“騒”字缺右旁,且“馬”下四点,行书、草书均作一横,今天已被简化汉字所采用。

忱按:“詩者”句,典出《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②(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37页。。《关雎》句,言:《诗经·周南》首篇为《关雎》,末篇为《麟趾》。而“《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③(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638页。。虽然“政、正”二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通用,但从文章题旨看,“政”字更切合文意,也更为后世学者采用之。又,“桑间”句,典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④(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258页。。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于濮水。”又,“”字,是手写体“亡”的俗字。又见S.2073《庐山远公诗话》⑤黄征著:《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18页。。“”为“粲”的俗字,可补《敦煌俗字典》之缺。另外,“诗”字残左半,“而”字缺下部分,“雅”字残右半,“觀”字漫漶不清。又,“雎”下“七、余”二字,为“反切法”注音(取第一字声母,第二字韵母及调值,相拼而成。)“趾”下“音止”二字,为“直注法”注音。相当于:“趾,读‘止’音”。

颂者,所以游扬徳業,襃讃成㓛。吉甫有“若”之談,季子有“至矣”之歎。舒布为詩,既其如(彼);緫成为颂,又亦若此。

忱按:“吉甫”之句,言周宣王时,上卿尹吉甫曾作《烝民》詩(见《诗经·大雅》)内有“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之句②(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69页。。“季子”句,指吴国公子季扎应邀到鲁国观赏乐舞,席间赞美《颂》云:“至矣哉!……盛德之所同也”③(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007页。。又“徳”字,为“德”之碑别字。亦为敦煌俗字,见敦研008《维摩诘经》④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79页。行文至此,想起当代一件逸事:四川仪陇县朱德故居管理者,请同为四川人的邓小平题写匾额,其中“德”字写作“徳”。前去参观的中小学生不断写信纠错,直到小平同志改题规范的“德”字,才终止“投诉”。又“裦”为“褒”的俗字,可补《俗字典》之缺。“㓛”为“功”的碑别字。见《孙秋生造像》⑤秦公辑:《碑别字新编》,第11页。,又“”为“穆”的俗字,见S.388《正名要录》⑥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282页。,又“歎“字“依《一异表》为“嘆”的异体字。而今“嘆”又简化作“叹”。“既其”,李善注等传世本皆作“既言”。仔细吟诵,与“又亦若此”对举,出土残卷之“既其如彼”明显强于“既言如彼”。又“緫”字残损,李善注作“緫”,是。“緫”是“總”的或体字,今又简化作“总”。又“穆”下注“音目”二字,系直注法注音。

忱按:箴、戒、論、銘四种文体各有用途与特点。敦煌俗字中常常混淆草字头与竹字头,示部与衣部,故“葴”字,见于S.388《正名要录》⑦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547页。“”字见于P.2536《春秋毂梁经传》⑧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31页。。“”为“戒”的俗字,见敦研365《大般涅槃经》⑨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198页。。“”为“匡”的俗字,见S.328《伍子胥变文》⑩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227页。。“㭊”为“析”的俗字,见S.388《正名要录》⑪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436页。。“”为“微”的俗字,见S.238《金真玉光八景飞经》○12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421页。。又“箴”下直注“音针”。“论”下注“去声”,与《论语》之“论”读阳平声有别。又“析”字下注“洗激反”三字,足可以证明此残卷为唐代初期或唐以前之写本。因唐代中期忌讳“反”字而改称“某某切”。

忱按:述诔、赞两种文体之缘起,列其下十七种文体之名。“羙”是“美”的俗体字,另见S.388《正名要录》①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270页。,又“”为“诔”的俗字,“發、彂”与“哀、”均为正、俗体字,亦可补《俗字典》之缺。“牋”是“笺”的异体字。“”为“流”的俗字,另见P.2173《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卷上》②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250页。“”为“弔”的俗字,另见S.4642《发愿文范本》③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86页。“”为“祭”的俗字,另见S.799《隶古定尚书》④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18页。。所谓《隶古定尚书》,是指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用今文校定家传本《尚书》之后,又用隶书摹写的古本。又“悲哀”,实为“哀”一种文体,“悲”是为句子整齐而加的字。又“答客、指事”为两种文体。“荅”为“答”的俗字,另见敦研020(9--7)《大般涅槃经》⑤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72页。。“指事”又名“七体”,“”字,亦为俗字,另见敦研187《太子瑞应本起经》⑥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555页。。

忱按:“三言”,有人认为是指《孝经援神契》所云:“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其中“卯金刀”,是繁体的“劉”字,“禾子”为“季”。“八字”,有人认为是《后汉书·曹娥传》所引《会稽典录》“邯郸淳作《曹娥碑》,操笔而成,无所点定。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虀臼。”《世说新语·捷悟》载:“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之)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⑦(南朝·宋)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80页。合起来,即“绝妙好辞”。“篇、辞、引、序,碑、碣、誌、状”为八种文体。一般通说《文选》有三十七种文体,但据南宋陈八郎本,又从“檄体”分出“难体”,计三十八体⑧郭殿忱等著:《论〈文选>之序体》,《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第22页。。另有学者从“书体”中分出“移体”成三十九种。又“”为“篇”的俗字,另见S.6204《碎金》⑨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305页。又“”字漫漶不清,依李善注等,定为“辞”字。“”为“碑”之碑别字,另见《宋爨龙颜碑》⑩秦公辑:《碑别字新编》,第252页。又“”为“碣”的俗字,可补《俗字典》之缺。又“鎽”为“锋”的俗字,另见S.2114《韩擒虎话本》○11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113页。。又,“锋”在古代汉语中与“蠭”相通,故知“锋起”,即蜂拥而起之意。又“陶匏”,前者指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埙”;后者指用葫芦做底座,其上再加簧片的“笙”。又“黼黻”均为古代礼服上的纹饰。前者,黑白相间;后者,青黑相间。此二字亦可补《俗字典》之缺。又“”为“悦”的俗字。“翫”是“玩”的异体字。“”是“致”的碑别字,另见《魏劉贤墓志》○12秦公辑:《碑别字新编》,第103页。。又“盖”字,已是规范的简化汉字。特别是“引”字下注“以進反”三个字,再次确定此写本为初唐或唐以前的作品弥足珍贵。“間”字下标“去声”,用以区别读阴平声时的音、义。又“匏”下注“蒲包”,为反切法注音。

忱按:当代有些整理本将“餘閒”也简化作“余闲”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第3页。。未注意到《汉字简化第一表》下的注释:“在余和餘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餘”。又“監”指监国,“撫”指 抚军。《左传闵公二年》:“冢子(即太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②(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788页。。又“心遊目想”,应作“心想目遊”理解。此为古代汉语中一种名为“倒置”的特殊修辞手法。又“晷”为日影,“移晷”即指时光流逝。张衡《西京赋》有“白日未及移其晷”句,是嫌时间过得太快。此处反用其意:是说过了很长时间。又“凥”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有凥有居,凥,处也,从居得几而止。凡今居处字,古祗作“凥处”。又“厯”为“歴”之俗字,另见S.1068《兔园策府》③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240页。。又“”为“觀”之俗字,“姖”为“姬”的俗字,均可补《俗字典》之缺。又“”字,为“忘”的俗字,另见S.2073《庐山远公话》④黄征著:《敦煌俗字典》,第240页。。又“监”下注“音缄”,“晷”下注“音轨”,均为直注。萧统说:姬周祚八百年,炎汉祚四百年,一千二百多年以来(与“已来”通用)的悠邈岁月,略去嬴秦、曹魏、司马氏之晋和萧齐。这种大一统的历史观,是颇值得充分肯定的。

昭明太子文选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吐鲁番本)

猜你喜欢

别字昭明文选
画与理
画与理
昭明寺随想
画与理
画与理
风月俏佳人
登昭明楼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