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金融对新生代网民非理性消费的影响

2021-02-14朱红星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

朱红星

摘要:当前新生代网民“非理性消费”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对少年、大学生等新生代网民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正向分析消费金融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景,消费金融公司因灵活性大、获客方式多等容易诱导新生代网民,验证新生代网民作为主要的风险源头,然后通过走访校园和校园周围消费场所观察统计,发现各年龄段群体的消费倾向、消费方式中有部分采用了某银行分期工具、某呗、某条等消费金融产品[1],这类的消费金融产品助长了新生代网民的非理想消费习惯,最后提出了从制度侧、企业侧、家庭侧、教育侧培养新生代群体健康消费行为的建议,促使新生代网民群体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消费金融;非理性消费;新生代网民

引言

新生代网民指的是出生于1990年以后,以大中学生和非学生为主的网民群体。当前消费金融产品种类繁多,注册流程简易,仅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完成全部放款流程,在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使用者带来的一些消费观念的影响,比如在淘宝、天猫购物的用户优先推荐使用某呗支付,而在京东消费的用户被推荐使用某白条支付,而为了培养用户养成“贷款”下单购物的喜欢,平台往往对使用这些消费金融产品的订单有一些减免实付金额、打折、反现金等营销活动,这就更增大了用户粘性,不断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对处在无经济来源、对社会诱惑抵御能力较低、消费习惯不是很健全的新生代网民带来极大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对消费金融产品有了过度依赖,习惯性的进行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而让父母或者家人为其偿还,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这种非理性消费过程中,新生代网民成了资本家打开家长钱包的一把万能钥匙。

一、中国消费金融产业链现状

中国消费金融产业中的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可以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1. 银行:最早做消费金融的金融机构,具体主要是银行信用工具分期业务。

2.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多为银行和大型民企。

3. 非持牌或者间接持牌的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

a)互联网巨头:依托其自有生态和资源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具体产品是某金融、某呗、某白条等。

b)其他电商:互联网巨头外的电商也在逐渐推广消费金融业务,借此刺激消费,提高销售业绩。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公司往往是在产业链上往往具有资金、产品生态或者销售渠道优势的企业,它们主要围绕自身业务生态进行消费金融的业务布局。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受银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政策风险较小,类比是业界正规军;其他的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虽未持牌,但其在获客渠道、风控体系、运营效率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创新,是业界的生力军,但正是处于新领域,各类政策监管还不成熟,导致这些生力军在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感之间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有部分未持证公司存在以盈利优先而忽略了部分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比如对新生代网民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扭曲竞争新生代网民市场等。

二、新生代网民接触较多的场景消费金融产品种类

根据走访调研,整理发现新生代网民日常主要使用消费金融产品的途径为购物和教育,具体使用产品及服务如下:

通过如上的消费金融产品,新生代网民可以简单直接的在经济偿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获得赊账购物消费,容易养成将未来的家庭给予的生活费提前预支的习惯。

三、通过消费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反观对新生代网民影响

通过调研发现,场景消费金融最大的风险是用户信用风险,而这些风险的来源大部分是不具有偿还能力的新生代网民,具体见下图: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调研问卷(2018年)。

主要风险解读:用户信用风险。场景消费金融的用户主要集中于缺乏央行征信记录、几乎无独立经济偿还能力的新生代网民等人群,相对而言这些人群信用度较低、还款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无法还款、不情愿还款,甚至恶意欠款等问题。当前,场景消费金融的用户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借款者由于经济情况预估不足导致不能按期偿还消费贷款,即用户的还款能力风险。

2. 借款者由于消费金融欺诈带来的还款意愿风险。

3.消费金融风控共享机制尚未打通,场景消费金融难以有效识别多头借贷,甚至有部分借款人从多家场景消费金融平台采用“循环贷”借新还旧,让负债远远超出其还款能力,出现的还款能力与意愿综合风险。

如上的用户信用风险正是新生代网民身上常见的标签,他们经济来源仅限家庭、少量奖学金等,偿还能力不足、还款能力差、是消费金融违约用户的重灾区,而接下来提到的新生代网民使用消费金融现象分析逐步揭开违约背后的原因。

四、少年使用消费金融现象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青春懵懂,在逐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会比较强,对于个人生活用品的选择会有自己的主见,因此这类群體更倾向于自主选择网购自己想要的产品、衣物等,此时父母一般会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这种情况由父母账户所在App就可以直接通过父母的信用情况使用“某呗”这类的产品,对于平台来说是引流了新消费行为,但是实际没有关注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消费金融产品的环节如何做技术把控的问题。

原因:家长不注意关注设置儿童无法操作的支付流程、消费金融产品设计层面在申请、支付流程没有对非本人做细致的技术性区分、家长不注意将自己的消费金融账户登录在孩子智能手机上、家长不关注教育孩子正确的消费习惯等。

五、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产品现象分析

(一)主要分类

1. 深度“物欲症”[2]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消费群体,独生子女占比较高,不少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更没有形成消费自律的习惯,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欢的电子产品、衣服、化妆品等,数据调查显示,其中约2/3的大学生在使用某呗、某银行分期工具等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提前消费[3]。约一半的大学生使用某呗借款工具的原因是因为消费欲望,1/10的大学生是因为生活费不够花,他们都非理性的去寻找“容易”的资金来源,对于这些无收入来源的群体来说,某贷消费、银行分期工具就成了他们青睐的可以快速解决自己“物欲症”的一种便捷途径。9C610F1F-4611-49BA-B2A8-AD818A229414

2. 盲从心理

大学生时期,这类人群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经常跟随周围同学做相同的事情,比如他们之间流行着同一个偶像明星,玩同样的游戏,这些都是大家在大学期间容易出现的消费倾向相互影响的情况,另外还有共同使用消费金融产品,办银行分期工具也是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学校风气管理比较薄弱的专科院校。

3. 爱好攀比

有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买生活用品都会关注物品的品牌质量和是否符合最新潮流,有一部分来自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自己内心缺乏自信心,渴望在同龄人之间提高影响力,通过选择名牌消费品的方式提高个人形象来增加个人辨识度便成为一种直接方式,攀比心理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偏离,而这类攀比会导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透支,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消费金融产品来弥补。

(二)原因分析

1. 家庭对孩子启蒙教育不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堂,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习惯需要有启蒙式教育,特别是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初中、高中阶段,让孩子养成自食其力、劳动收入来之不易的观念十分重要。

2. 学校对消费观教育不够

在我国义务教育以及大学期间,比较少有对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这也是下一步大学生没有很好的消费观念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高校在新生入校时忽略了或没有重视大学生消费金融场景,没有对学生进行金融知识和理性消费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导致大学生对金融安全意识不强,从学生自身来看,很多学生由于缺少消费金融基础知识,往往在使用有风险的消费金融产品时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

3. 大学生自身原因

比如“物欲症“其实就跟个人的心理强相关,有些大学生对物质看的十分重,同时意志比较薄弱,无法抵制社会的诱惑,沾染一些不好的消费、购物习惯,比如盲目从众、不节俭,大肆铺张浪费等[4]。

4.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虽然遇到了中美贸易战,但是很快通过刺激内需保住了经济活力,在这个大背景下,各种国内直播带货、各类植入式广告营销等在不知不觉间就对大学生形成了诱导消费,导致其对自己的需求难以有一个清晰的把控;还有就是大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爱慕虚荣的风气在校园内传播,导致大家跟风攀比的心态,这为大学生消费埋下非理性的种子。

5. 消费金融市场监管不规范

在互联网的平台下,很多消费金融企业都在挖掘大学生消费领域的资本利润,大量互联网借贷平台利用大学生不太成熟的心态和对超前的消费行为警惕性不足,推出五花八门的消费金融信贷平台,提供了全额贷、分期付和小额贷等多种形式,而对于经济偿还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网络金融和借贷平台不仅满足了其消费需求,也满足了他们的经济需求,但是很多借贷平台为了吸引大学生客户纷纷降低门槛,而网络信贷平台管理缺少规范且难以监管,平台为获客甚至虚假宣传,诱导新生代网民进行消费借贷,甚至出现了利用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限,事后以各种违法手段索取高额利息和费用的恶性事件,使大学生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

六、新生代网民消费行为应对及引导建议

1. 制度层面对不具有偿还能力的群体消费进行合理管制

政府应该对入不敷出、不具有经济来源的青少年使用消费金融产品的行为进行限制和严格监管,比如通过法规、政策来约束各个消费金融平台方研究屏蔽或者其背后的经济来源提供者授权之后才允许未成年人使用消费金融功能的产品工具且保证其有效落地,并且对于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合规审查,从制度层面先行解决消费金融用户群体范围明确限定的问题。

2.企业消费金融服务提供侧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增强

企业应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不要对未成人“吸血”,也不要把新生代网民等自身无偿还能力的群体作为推荐使用对象,在产品设计这一层应该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也可以设计支持禁止未成年使用的功能,用以避免未成年人无监管使用消费金融产品。

3. 家庭重视在少年时期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5]

家庭教育是在少年阶段比较重要的启蒙阶段,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消费都要做一些提前规划,避免资不抵债,适度给予生活费,也可以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父母收入的来之不易,更好的在孩子心里埋下节俭的种子。

4. 学校开设引导学生健康消费的相关课程及文化建设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引导的教育,开展关于健康消费方面的相关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各类借贷行为的不良影响,远离不良贷款的诱惑[6]。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健康消费行为和勤俭节约等良性消费观念,批判不良的消费风气。

5. 大学生应自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在消费前应考虑自身家庭情况,摒弃“享乐主义”、“吃喝文化”等的影响,时刻念及父母挣钱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会理性评估自己的消费需求与还款能力,合理规划每月支出,从内心真实需要出发,避免产生从众心理跟风购买非必需的商品,摆脱互联网借贷产品的纷扰,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大学生万一在迫不得已使用消费贷款的时候,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养成了解个人信用之后再消费的习惯。不要未及时还贷导致对个人信用及名誉造成极大损害。当今周围社会中,因大学生滥用网络消费信贷产品而导致的悲剧恶性事件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大学生应持审慎的态度面对信贷产品,结合自身实际偿还能力,做好消费规划,避免被互联网良莠不齐的信贷产品所诱骗。

结语

总而言之,消费金融在带动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也一些社会问题,一方面可以让真正临时需要资金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但同时也让很多新生代网民对这种便利成瘾,进一步使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扭曲;导致新生代网民的非理性消费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学校缺少对少年健康消费观的引导、大学生抵制诱惑能力较弱、盲目从众、攀比心理起等。希望通过以上制度、家庭、教育、文化、自身等方面的建议得到效落地,更好的塑造我国新生代网民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促进良好社会消费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俊蓉. 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参与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20.

[2] 蒋建国. 消费时代的大众传媒与物欲症传播[Z]: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 104-110,162.

[3] 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调查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以“蚂蚁花呗”为例[J].

[4] 翁美洁,曾凡. 校园贷盛行下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成因分析[Z]: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6-27.

[5] 宁倩.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其对策分析[Z]: 公关世界, 2020: 91-92.

[6] 梁淞淞. 大學生非理性网贷消费动因及对策研究[Z]: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 249.

作者简介:朱红星、性别:男、籍贯:吉林白山、民族:汉、出生日期:1992、 学历:在职研究生、 金融学、 100026、 中国人民大学9C610F1F-4611-49BA-B2A8-AD818A229414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金融蓝海市场:2016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探究
消费金融拓展大学生市场模式研究
消费金融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
后监管时代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