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媒体涉南海英文报道特点及中国的应对

2021-02-14谭林茂

东南亚纵横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海越南

谭林茂

摘要:如何有效应对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博弈、掌握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媒体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南海舆论博弈的重要参与方,越南媒体的涉南海报道情况如何,值得高度关注。本文以越通社为例,分析其涉南海英文报道的特点、与中国媒体的相似性及各自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媒体对外报道的应对之策。文章认为,中国媒体一方面要顺应融合发展趋势,开展报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释放自身潜能;另一方面要参考借鉴越南媒体的有益经验,展现新的角色思维,转变话语方式,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关键词:南海;越南;领土争端;国际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1)03-063-09

南海争端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刻影响着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越南是南海争端的主要当事国之一,越南媒体是围绕南海问题进行国际舆论博弈的重要参与方。越南媒体涉南海报道具有哪些特点?与中国媒体相比较有何异同?中国媒体可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从国际传播角度出发,本文主要考察越南通讯社(Vietnam News Agency, VNA,以下简称“越通社”)的对外英文报道。作为国家通讯社,越通社是“越南国家主要的对外新闻媒体机构”①,其报道在越南媒体中具有代表性。越通社涉南海报道能反映出越南媒体的普遍特征。

一、越通社涉南海英文报道的特点

对南海,越通社或者按照国际惯例称为“South China Sea”(南中国海),或者按照越南主张称为“East Sea”(“东海”);对中越南海争端涉及的两大群岛,越通社或者按照国际惯例称为“Spratly”(南沙群岛)和“Paracel”(西沙群岛),或者按照越南主张称为“Truong Sa”(“长沙群岛”)和“Hoang Sa”(“黄沙群岛”)。相关报道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发稿量大且持续不断

越通社对南海报道的重视首先体现在数量上。以南沙群岛的英文名称“Spratly”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5年越通社英文文字报道数量分别为55篇、63篇、84篇、101篇、133篇。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所谓“最终裁决”出炉,这一年围绕南沙群岛的舆论博弈趋于白热化,越通社的报道数量高达341篇,几乎每天都有发稿。以西沙群岛的英文名称“Paracel”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5年越通社英文文字报道数量分别为71篇、45篇、63篇、81篇、118篇,同樣在2016年报道数量达到264篇的高峰。

(二)内容丰富,角度多元

越南致力于对其“海上主权”进行“最大化宣示”,政府动用一切舆论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海洋以及海洋资源对越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对越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主权对国家生存的重要性②。在南沙岛礁争议各方中,越南抢占的岛礁数量最多,不断扩建其军用机场、补给港口、生活设施等,其对岛礁的建设和开发已较为成熟,这为其开展名目繁多的宣示“主权”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越通社报道过的典型活动包括:越南建立“黄沙群岛”博物馆、开发“长沙群岛”手机应用程序、举办音乐会为海事活动募款、举行摄影展览,甚至佛教活动也被利用起来③。越通社还着力报道该国所占岛礁上的各类活动,以便为其宣示“主权”增加筹码。如报道驻岛军人有关抗击COVID-19疫情的文艺表演、向驻岛人员赠送新年礼物、赴岛礁交流等④,内容丰富多彩。

(三)对中国强烈批评,攻击性强

越通社有关南海的报道,但凡涉及中国,几乎全为负面报道。报道常常包括这几类:1.中国的“非法”行为。一般是指责中国“违反”国际法,“侵犯”越南领土主权和正当权益,对南海进行“军事化”,“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等⑤。越通社等越南媒体热衷于披露中国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巡航的情景,常常率先发布相关图片、视频,以此来表明中国的“侵犯”。2.越南的“严正”立场。越南反对中国对南海的主张及在南海的各类活动,包括渔业捕捞、能源开发、军事建设等⑥。中国在南海的任何活动都受到越南的严密监视,就连在西沙海滩种植蔬菜这类民生小事,越南外交部都表示反对并由越通社进行报道①。3.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谴责”。尽管越南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同样存在争议,但其批评矛头一直主要集中于中国。另一方面,越南媒体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多数集中于南海问题上,而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新疆、西藏、人权、贸易等领域极少攻击中国,这与西方媒体有着显著差异。

(四)拉拢国际势力,共同对中国施压

越通社一直以来热衷于报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国际批评和攻击。2020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越通社刊发十余篇反映国际回应的报道,列举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政界、媒体、“专家”等对中国的“谴责”,声称中国“违反了国际法”“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施压,让中国停止此类“单方行动”②。越通社近年来刊发多篇报道,鼓动东盟加强团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共同立场③;不断呼吁美国、欧盟、日本、七国集团、印度等域外国际势力在南海问题上加大对中国施压的力度④。越南经常举办各类有关南海的国际会议,其中很多都被包装成“学术会议”,越通社一篇报道清楚表明其目的,“越南应做出进一步努力,以便在南海问题上获得国际社会更强有力的支持”⑤。越南的这些国际宣传给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近年来越南的宣传报道已成为导致“中国威胁论”进一步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炮制“主权证据”,炒作“历史性管辖权”

越南热衷于在国内外举办各类展览,以各种地图、书籍、文件档案等作为“法律和历史证据”来证明越南对南海岛礁的“主权”。越通社对此详加报道⑥。越通社还重视报道外国人对这些“证据”的支持,如在一篇报道中,一名俄罗斯专家在访问越南并参观有关南海岛礁的展览后,撰文称越南的“主权”是“令人信服的”⑦。

(六)充分利用海外越南侨民,扩大国际影响

越南有着庞大的海外侨民群体,据2012年统计,越南有450万侨民在103个国家和地区生活⑧。越侨在推动越南经济发展、加深越南与世界各国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群体在越南谋求南海问题“国际化”过程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越侨在国际上鼓吹越南拥有南海岛礁主权、攻击抹黑中国、鼓动国际干预的活动一直是越通社英文报道的重要内容。如报道德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国越侨纪念中越赤瓜礁海战30周年;报道欧洲越侨呼吁德国将南海问题纳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①。2016年围绕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博弈十分激烈,越通社播发多篇报道,分别报道德国、波兰、捷克、日本和韩国等国的越侨以集会、游行等方式表达对“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支持,以及对中国的抗议和施压②。

二、中越媒体比较

作为邻国,中国与越南在传媒领域具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媒体报道受到新闻管理机制、新闻理念、舆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有关南海争端的报道也不例外。因此,对中越两国媒体背后的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两国各自涉南海报道特点的理解。

(一)中越媒体的相似性

中越两国具有很多相似性:同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上改革开放(越南称之为“革新开放”)的道路,成为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同为深受儒家文明影响的国家,在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近代以来同样受到西方国家侵略和殖民掠夺,具有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烈意愿,民众对领土争端问题高度敏感,等等。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中越两国媒体也具有很多相似性。

中越两国媒体在功能定位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中国,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守严明的政治纪律。其报道代表党和政府的立场,要在国际上发出国家声音、维护国家良好形象。如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履行“喉舌” “耳目” “消息总汇”等职能, 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外交大局。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历来重视对光荣革命传统的继承,注重对新华精神的弘扬。

在这些方面,越南媒体与中国媒体高度相似。如越南1989年颁布、1999年修订的《新闻法》中规定媒体为国家所有,不允许私人创办媒体,媒体有“按照党的宗旨宣传,保卫党的路线、政策”的义务,同时新闻记者有“捍卫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义务③。越通社定位为“越南党和国家可靠的战略信息中心”,履行国家通讯社职能,负责对外发布越南党和国家的官方信息和文件,及时并持续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有效维持信息导向和新闻主流渠道的地位。越通社強调其成立与发展过程一直与越南革命事业、民族解放事业和越南人民国家建设大业紧密相连,要求“继承光荣历史传统”④。这些在措辞上都与新华社颇为相似。

中国媒体秉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理念,要求发布的新闻信息严谨、准确、权威,在严守本国有关南海主权的立场这一前提下,新闻报道本身要力求事实确凿,人物、地点、时间、数字等细节信息精确无误,消息来源权威可靠,尽量以官方信息为准。同为官方主流媒体,越通社与新华社等中国媒体在思维理念、报道流程、操作手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自然也体现在涉南海报道中。从发布本国政府声明,到驳斥他国对南海主权的声索,从宣传有利于本国的历史资料,到抨击他国在南海行为违反国际法,都毫不动摇地与本国政府态度保持高度一致,在国际上忠实传递本国政府声音。因此,通过对越通社等越南媒体报道的分析,人们可以很好地把握越南政府的政策和态度、越南在南海的动向和举措等。反观同样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印度,其媒体有关领土争端的报道则以信息庞杂、互相矛盾、夸张失实甚至故意虚构捏造的报道多而闻名。印度媒体的报道也常常令人困惑,难以了解到准确信息。这与中越两国媒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中越媒体的差异

越南媒体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在增强民众的海洋领土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易文认为,民族主义是理解越南的一把钥匙,是贯穿越南历史与现代的一条鲜明的线索,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越南历史的选择,媒体议程体现出国家至上的民族主义①。在近年来中越一系列海上对峙、冲突事件及由此引发的越南反华骚乱中,越南媒体大肆炒作、煽风点火,以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激发越南民众的反华浪潮。尤其是在2014年“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事件中,越南的反华骚乱使在越中资企业遭受严重财产和人员损失,越南媒体的煽风点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越南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新闻宣传不断强化民众的海洋意识。2010年3月越南总理批阅了“关于加强管理、捍卫和稳定发展越南海洋海岛宣传工作”的决定;2012年8月越南公安部通过“关于宣传推广越南地图,肯定主权,与中国、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在东海主权上的非法宣传论调作斗争”的计划;2013年5月总理作出了“关于推动新闻和宣传工作,落实宣传保卫越南东海主权总体方案”的指示②。正是由于这样自上而下的推动,通过各类名目繁多的活动,越南大力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宣传,使得海洋意识在全国范围内深入人心。

越南媒体拥有很强的监督制约作用。20世纪80年代,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在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上提出了“新闻事业既是党的喉舌,同时又是人民的论坛”这一观点,“新闻媒体是人民的论坛”还写进了1989年越南《新闻法》,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同时,越南媒体把反“消极”(即舆论监督)作为重要任务,大胆敢言,公开揭露批评贪污腐败和各类社会弊病。越南媒体常就政府决策发表群众或是社会人士的看法,多侧重于对政府决策的批评,这被称为“反辩”。媒体评论态度直率、措辞尖锐,批评时指名道姓,不留情面③。1999年,越共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新闻传媒是四个社会监察系统之一,正式把新闻传媒的监督看作是除了党内的监察、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代表机关的监察之外的独立的监察系统④。由于这样的功能定位,越南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制约作用较强,且容易受到民众情绪影响,相对而言独立性较强。这自然也体现在南海等国际问题上。

在南海问题上,较之中国媒体,当前的国际舆论环境对越南媒体更有利。一方面,中国媒体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公正待遇。美国政府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和人员的正常新闻报道活动无端设限,无理刁难,不断升级对中国媒体的歧视和政治打压。2020年,美国分3次将15家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对中国媒体的正当权益构成了严重的侵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热衷于炒作南海问题,将其视为遏制中国发展的得力工具,其对南海问题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大。在西方操纵下,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的南海主张相当不利。尤其是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的出炉,使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中国媒体涉南海国际传播面临越来越多的干扰。中国媒体的南海报道常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难以获得国际受众的理解与同情。反观越南,抓住西方遏制中国这一机遇,极力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不断加大向国际社会推介其南海主张的力度。越南的对外宣传路径恰好迎合了一些域外大国利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意图,为域外势力通过联合越南来制衡中国创造了条件;越南利用国际舆论环境的偏颇,在南海问题上刻意扭曲议题和信息,营造有利于越南而有损于中国的舆论倾向①。越南还多次聘请美国专家撰写反驳中国“九段线”的文章,并在美国建立多个南海问题专门网站,扩大其舆论影响②。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南涉南海宣传已呈体系化运作态势,灵活、敏感、高效,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成汉平认为,在涉及海上主权的舆论宣传方面,越南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尽管全是歪理,但未来更是不断强化。越南宣传动员全民关注海洋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后半叶,正是渔民和船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使越南军队得以一一占领中国南沙群岛20多个岛礁。当前,越南不断打造海上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在硬实力还不足以抗衡中国的时候已经成功地打造了一系列海上“软实力”③。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城市到海边渔村,越南涉南海舆论宣传已构成一个反应迅捷、立体丰富、运行严密的体系。但凡与南海主权争端有关,哪怕稍稍触及,甚至是出现在与政治关联不大的文化娱乐领域,越南宣传舆论系统都会变得十分敏感。2018年,中国电影《红海行动》因结尾出现中国军舰在南海驱逐不明国籍船只的场景,遭到越南政府禁映。同样地,2019年10月,中美两家公司合作推出的动画电影《长毛雪宝》(或译《雪人奇缘》,英文名Abominable)因出现反映中国主张的南海“九段线”画面,也遭到越南政府禁映④。在这类事件中,越南民众举报、媒体跟进炒作、政府态度坚决,各种力量紧密配合,最终决策一气呵成。

中国媒体在总体实力、传媒科技应用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如越通社员工总人数约2300人,其中新闻工作者1000余人。在国际传播方面,越通社设立了30个海外分支机构,向海外用户提供5种语言的新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和新闻机构建立了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⑤。这些数据均与中国主要中央媒体存在较大差距。如新华社拥有一万多名员工,记者人数达4000多人,拥有18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每天24小时不间断以12种文字向海外用户提供新闻,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和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⑥。近年来,中国媒体积极推进传媒科技创新,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在机器人新闻、大数据新闻、云计算、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媒体创新的重要领域。新华社发布了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还推出全球首位电脑合成的人工智能主播,这些重大成果引发了世界传媒界的关注。可见,新华社等中国媒体在硬件设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依托传媒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传媒的发展理念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不断深入推动融合发展,这是适应世界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重要举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關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通过融合发展,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①。几年来,中国媒体抓住这一契机,从中央媒体到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在加速推进融合发展,朝着构建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迈进。融合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可见,从传媒发展理念到实践,从国家战略到媒体自身对策,中国媒体都在未来世界传媒业竞争中占据了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

三、关于中国媒体涉南海对外报道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国媒体应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优化国际传播战略布局,力争构建国际一流媒体,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努力转变话语方式。作为重要的国际传播内容,涉南海报道也需要积极开展创新,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传播效果。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媒体优势,释放自身潜能;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其他国家的涉南海报道,参考借鉴其有益经验为我所用,这其中也包括越南。

(一)充分发挥中国媒体优势

1. 顺应融合发展趋势,创新报道形式

依托传媒科技创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航拍、VR/AR、人工智能、移动直播等新技术,推出更多优质的融合报道产品,更好展示南海真实图景。拓展产品形态,文图视频等相结合,尝试采用卡通、动漫、微视频、H5、Vlog(视频博客)、网络游戏等新形态,以新颖、有趣、好看甚至“好玩”的方式,增强对海外受众的影响力,尤其是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的注意和参与互动。要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推介中国多种形态的涉南海报道,宣传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主张,争取赢得海外受众的支持。

2. 扎实开展报道内容创新

要不断开拓视野,注重以新的视角来开展涉南海报道,如中国在南海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成为重要的报道内容。报道要进一步突出中国南海管理的国际公益性质,如确保航行安全,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各类科研考察,保持通讯畅通便利,应对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应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科技进步,中国在这些方面拥有越来越大的优势,涉南海报道要注意发掘展示。

同时,对一些传统的报道领域,如南海考古等,也要积极创新,将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的基础上,赋予其活泼、清新、有趣及具有一定艺术美感的表现形式,有时候甚至可以以“萌萌哒”的形式进行包装,从而进一步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传展示历史证据,揭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利。近年来,在对《更路簿》等重要历史证据的发掘、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南海之声、三沙卫视等媒体和文化单位推出有关《更路簿》的形式多样的产品,包括电视专题片、动画片、微视频、电影和游戏等,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二)参考借鉴越南的有益经验, 推进思维

转变

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越通社等越南媒体涉南海报道的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越南媒体是中国媒体涉南海国际舆论博弈的主要对手之一,其某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可以在参考他国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媒体报道思维的转变。

1. 重视开展民事管理报道

中国实际控制下的南海各岛礁功能逐步完善,除必要的军事设施外,民用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目前境外媒体过度关注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设施建设和活动,主观和客观上都为“中国威胁”“中国扩张”“中国军事化南海”等论调的泛滥推波助澜。扭转国际社会对中国南海活动的扭曲、片面印象,树立中国正面、立体、多元的南海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民事活动可以成为中国涉南海报道的一大发力点。中国媒体应加强自身的议题设置,积极转变话语方式,提供更多独家、境外媒体不了解和刻意忽略的内容。要将报道重心集中在民间力量、民事活动上面,让中国企业、渔民、科研人员等唱主角。要有意识地淡化官方色彩,例如要突出报道中国海洋科考相关企业的经营、科研、开发等。2016年1月,中国在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试航成功。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播发英文消息、评论等对外报道,突出机场的民事服务功能,尤其是在提升南海地区公共服务事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包括增强防灾救援能力、保障民航安全及渔船作业等;同时播发多张民航空姐在礁上留影的“娇美礁更美”照片,从侧面有力驳斥了外媒有关“军事化”的炒作。

2. 善讲故事

讲故事是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人在传播中更容易接受具体的个案、生动的故事、具有冲突性乃至戏剧性的情节。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对外传播,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习惯,接近国际主流的传播理念,有助于做到“以柔克刚”。中国媒体要多讲南海故事,讲好中国南海的故事。要着重讲述中国各岛礁普通居民、渔民的平凡故事,凸显南海岛礁与中国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从平凡人的故事入手,以温情、婉转、生动、贴近性强、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来拨动受众的心弦,以情感人。日益丰富的民事管理信息可以成为新闻的富矿,善讲故事的传播方式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让中国涉南海报道变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3. 提高信息发布的主动性

中国媒体应加快信息发布速度,对涉及军事、外交的南海敏感新闻,尤其是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冲突事件,要力拼时效,尽快发出有用信息,说清楚事件来龙去脉,抢占报道先机,对境外媒体的报道要及时回应,驳斥不实消息。对敏感性不强的涉南海消息,尤其是民事新闻,更应该主动发布信息,引领话题讨论,力争引导国际舆论;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力度为各国企业、民间机构等提供民事服务信息。从深层次来说,涉南海的新闻管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应致力于构建新闻快速反应机制,朝着统一、高效、专业的方向迈进,防止多头管理、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精简报道审批环节和流程;提高相关新闻宣传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增强海洋意识,选拔具有涉海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干部,加强其在海洋地區的基层锻炼,保持人员的稳定性。

4. 积极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持

如前所述,要认真琢磨海外受众对涉南海新闻信息的需求,大力报道各国在南海地区的合作,尤其是涉及国际公益事业的合作,凸显中国在公益事业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要始终保持耐心和包容心,对各国尤其是中立国多做解释说服工作,争取国际理解和同情。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渲染西方对中国形成的“包围圈”,不能风声鹤唳、自乱阵脚;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国家民众对南海问题的有限认识,不对中立国的个别政客表态、个别媒体报道过度解读和反应,防止人为扩大打击面。

结    语

中国媒体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涉南海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同时,这一课题本身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环节,能产生丰富的素材与案例,从理论上提高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理解和思考。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在信息化助推下,国际传播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媒体在南海等涉华敏感议题上面临着来自多个国家、多种国际行为体的舆论博弈。要想在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对对方的认真研究、对比分析来审视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加强对越南等南海重要博弈方媒体报道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对以越通社为代表的越南媒体涉南海报道的分析和对比,本文认为,中国媒体涉南海报道可在多个方面加以改进。要重视民事管理报道,优化议题设置,提高讲故事的能力,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在报道内容、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从深层次来说,中国涉南海报道,尤其是对外报道,要展现出新的思维,逐步树立起中国作为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秩序维护者、南海公益事业建设者和管理者及南海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依托新的角色思维,发掘新的、更丰富的素材和视角,逐步绘制出新的南海画卷。

注:本文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越南对南海问题的话语建构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课题批准号:19GBQY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张   磊)

猜你喜欢

南海越南
南海明珠
读图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越南·河静省
越南百里“银滩”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许利平:处理南海争端拟虚实相间收放自如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