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转向:“双减”背景下教辅报刊的发展策略

2021-02-14姜联众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应对双减策略

姜联众

摘要:“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转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学生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辅报刊,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的号召,对自身的编辑宗旨、编辑追求、编辑策略、编辑能力、编辑视野相应做出重大调整,从而提升自己的办报办刊品质,变教学辅导类报刊为教育辅助类报刊,实现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育人路径的转向。

关键词:“双减”;教辅报刊;应对;策略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意见》的出台与实施,对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现状产生极大的影响,并為教学工作及周边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联动。

作为承担重要的教学辅助功能与学习补充作用的专业类报刊,教辅报刊的读者对象即是全体在校学生,并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为己任。在“双减”政策这一大背景下,教辅报刊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有鉴于此,教辅报刊必须面对现实,因应政策和时代的召唤,主动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辅报刊必须反思和审视自身,对自身的编辑方向和编辑策略做出重大的调整,才能真正满足时代和读者的需求,同时保证自身的发展。

笔者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与深化推行,必将极大地改变教辅报刊的生存环境与发行前景。作为受政策影响最为敏感的媒体,教辅报刊必须积极应对政策的调整与市场的变更,积极主动实现以下的五个转向。

编辑宗旨是报刊发展的导向和指针,站位较高、指向明确的编辑宗旨能够确保报刊的良性和快速发展。作为教学辅导类报刊,诞生之初的编辑宗旨都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重在对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考试分数、应试能力的尽力提升。相对而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根本和核心是立德树人,这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和长期目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围绕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他突出强调了“六个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基本规格以及培养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和落实。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特别要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四个加强:首先要加强对全体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其次要加强体育,这是教育的薄弱环节;再次要加强美育,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纳入到育人过程中;最后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为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育人方向,也为教材建设以及教辅报刊的编辑出版提供了明确指针和重要遵循。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和育人方向育人目标的调整,学生的应试训练时间与题量会大大减少,也会促使更多的教辅报刊调整自己的办报办刊方向,将原先更多关注学科学习和专业知识传授的编辑宗旨,转向更为关注人的整体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优秀文化传承上来。

基础教育改革的育人方向直接影响着教辅报刊的办报办刊宗旨和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教辅报刊工作者也必须认真思考,进而逐步落实到自己的编辑工作中。教辅报刊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时刻牢记教辅媒体的神圣使命,精心编辑每份报纸、每期刊物,精心谋划每个版面、每个栏目,在报刊编辑、印制、发行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编辑追求既要立足现实,满足和解决报刊发展的生存本能和具体需要,同时还要带有一定的积极理想和超越色彩。编辑追求应该既有现实性又有理想性,以现实性为基础,以理想性为目标,只有解决好二者的辩证依存关系,才能使报刊的发展真正进入快车道。

无可讳言,教辅报刊作为文化企业的现实产品,其本身带有商品的本质属性。作为教辅报刊的编辑者,追求企业的利润,也是办报办刊的目的之一,应该得到公允的认可。但更不可否认的是,教辅报刊同样属于媒体,具有媒体的自身特性,天然的带有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传授知识、传达信息、传递精神的重要使命。教辅报刊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媒体,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为重大更为紧迫。相对于其他社会媒体,教辅报刊编辑更应该不断强调和始终追求的,是教辅报刊作为媒体的天然使命和社会效益,是面对未成年人和服务祖国花朵的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辅报刊的编辑追求,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维护学生的权益,始终突出社会效益,不断追求以人为本,一切以解放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目标和出发点。首先应以扩大和追求社会效益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初始的编辑追求,在积极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市场观念用户观念,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要转变教育教学导向,彻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技能教育为全人教育。教辅报刊应以“双减”政策为导向,适时调整自身的编辑追求,变“教学辅导”为“教育辅助”,主动提高自身站位,实现高端定位,在实现立德树人的同时,跳出学科教学、题目训练、应试辅导的窠臼,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彻底解放其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这一编辑追求的实现,教辅报刊才能真正获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信任。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将趁势推进,进一步走向深化发展。随之而来的,教辅类报刊的编辑策略也将随之改变,变得更有具体指向和针对意义、实际价值。

首先,教辅报刊的编辑策略要积极服务课程改革。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进入深水区,学校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实施方案,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其次是学校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做整体设计规划,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教辅报刊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编辑策略,为课程改革做好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挥教辅报刊的独特作用,将国家规定课程落实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正确解读、快捷便利地传播开来,扩散出去。第二,为学校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及时提供帮助。第三,利用报刊为载体,搭建课程探索和改革的合理平台,调动更多的作者读者,特别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课程深化与改革的进程中来。

其次,教辅报刊的编辑策略要主动服务教材调整。统编教材的全面覆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以语文学科来说,过去“一标多本”,国家审定的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有十二套,初中语文教材有十套,高中语文教材有八套,多种多样的语文教材版本导致语文教学教辅类报刊无所适从,为充分满足读者的具体需求,有些报刊无可奈何只好编辑出版各种不同版本的报刊品种,自然导致了教辅报刊的“一号多刊”或“一号多版”。

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实施,是这几类教学辅导类报刊的福音。随着教材改革的深化,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统编本教材已经全面推开,极大地改善了教辅报刊中语文、历史、政治等学习辅导类报刊的办刊环境,使不断分版分刊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使相关报刊编辑部能够集中精神和精力,提高刊物的质量,使教辅类报刊进一步成为教材的有益补充。

再次,教辅报刊的编辑策略要大力服务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大多数学校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课堂改革到了关键地步,怎样才能由“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的深入转变,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型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从强制性学习转为自主选择学习,从浅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由单一型学习转向多样化学习?这是摆在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课题。面对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如何顺利实现落地转化的问题,广大一线教师仍然有不少困惑,特别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能落到实处的操作模式。这就需要教辅报刊展现自身的平台优势,发挥报刊服务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沟通作用,不断展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现独特的课堂示范典型,推广可效仿的課堂教学路径,优化课堂教学技巧与方法,不断为一线广大教师传经送宝、排忧解难,凸显自身的服务价值与存在意义。

最后,教辅报刊的编辑策略要深入服务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既关系整个学业效果的检测,也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整体导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强调教育评价的问题,并特别语重心长地指出,应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必须要彻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树立破五唯意识,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不良倾向。国家已经明确,今后在中考和高考中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录取中参考的分量。

作为教育传媒工作者,必须协助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考试环节把握好导向。教辅报刊可一改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导向性地展示全新的评价模式和评价办法,起到纠偏和引领的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项资源,举办各类展示特长提升素质的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具备相关特长的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充分展示提供相应平台,以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作为多元评价的有益参考和补充。

编辑宗旨能否精准落实到位?编辑追求能否取得最佳平衡点?编辑策略是否适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能力的高低。编辑能力的出众与否,既决定着编辑个人的发展前景,也制约着报刊的整体出路。编辑能力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提升,还需要根据条件变化灵活转向。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与深化,对教辅报刊的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促使其进一步转向。教辅报刊不单单要进入课堂,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助手和有益补充,更要以其生动活泼的版面安排、丰富精彩的稿件内容、适应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处理方式以及多媒体融合的呈现手段,占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段,这就对教辅报刊的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复合性要求。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编辑仅仅具有相关稿件的裁剪和编排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教辅报刊的编辑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基本的编辑策划与校对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的熟悉掌握和梳理能力、教学考核与评价的评测与判断能力,还应该积极呼应政策导向,具备政治觉悟与敏感性,学习并且掌握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知识,同时需要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跨媒介学习的能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和参与当代文化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以及媒体融合的基本技能、数字化生产与传播的基本技能。只有促进自身的编辑能力不断向融媒体、全媒体编辑转进,逐渐具备复合型的编辑技能,才可能应对“双减”之后的教育教学现实,推动教辅报刊行业的进一步转型深化发展。

位置决定眼界,高度决定深度,编辑视野的开阔与否决定了编辑所能达到的认识广度,编辑视野的深刻与否制约着报刊的理性深度,编辑视野的灵活与否影响着报刊内容的丰富、包容与多元。而报刊的定位与追求,也对编辑视野的成型和发展进行着规训与制约。传统的教辅报刊,其编辑视野一般多着眼于课堂内,聚焦于训练中,关注在应试上,本身就带有较大的局限和缺憾。

“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主要是为了留给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和活动空间,力争把他们从重复的习题练习和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拓展课外兴趣,接触社会现实,融入日常生活,开发未知领域,发现个体特长,释放创造潜能。

与“双减”政策相呼应,教辅报刊的编辑视野也应发生一定的转向,由学科学习向全面发展转向,由应试训练向素质提升转向,特别是要由着眼课内向放眼课外转向,由关注校内向关心社会转向,由关注群体的共性向注重个体的特性转向。教辅报刊的编辑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视野,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通通纳入自己的编辑视野,结合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需求与个人积淀,编辑出版更科学更实用、针对性更强的教辅报刊,在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继永.大数据时代教辅报刊编辑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新闻文化建设,2021,(01):35-36.

[2]路静文.新时代教辅报刊编辑的思维创新与建构[J].文化产业,2021,(30):147-149.

[3]马开剑,王光明,方芳,张冉,艾巧珍,李廷洲.“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4.

猜你喜欢

应对双减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