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索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1-02-13李萍萍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岗位物流院校

李萍萍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管理学院 安徽·宣城 242000)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职扩招百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为了让更多的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扩招两百万[1]。面向社会人员扩招可以提升基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契机,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但同时由于其生源结构的复杂性,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2019年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的第一年,高职院校普遍不具备相关教学经验,缺乏针对社会人员的专业教学体系设置,招收社会人员以后如何做好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因其涵盖面广、吸纳就业人员众多,尤其适合面向社会人员扩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面向社招人员授课时,应充分结合社招人员特点,适应社招人员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素质。

一、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一)物流从业人员众多

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生产服务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涵盖了运输、仓储、配送、快递、冷链、物流信息、物流设施设备等多个产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从业人员。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底全国物流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物资流通规模迅速扩大,物流业欣欣向荣,随着物流业规模的扩大和增长速度的加快,物流行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需要大量、各层级的劳动力资源。

(二)物流从业人员亟需提升学历

中国物流市场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偏低,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运作,很多岗位高中、中专毕业生即能胜任,有的岗位甚至识字即可,企业招聘员工素质要求普遍不高。通过对宣城及周边城市的二十余家物流企业进行电话及问卷调查发现,初中、高中学历的从业人员占70%以上。这些从业人员虽然能够完成基本操作,胜任基层岗位,但是工作效率不高,对新技能、新知识的接收速度慢,缺乏职业上升渠道,因此流动频繁,工作年限超过三年的不足四成。从整体上看,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流动频繁,也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物流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使企业停滞在传统运输仓储阶段。因此,物流从业人员亟需职业教育。

高职向社会人员扩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同时可以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利于社会稳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因为其实践性强,就业岗位多,就业范围广,且物流基层工作人员大多学历偏低,亟需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本领,符合安徽省教育厅“社会急需、适合成人、易于就业”的社招原则[2]。

二、社招人员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已有十多年时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理实结合。但由于社招人员和传统生源在生源结构、学业水平、学习意愿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社招人员。

(一)生源结构

高职传统招生以普通毕业生和专业对口的中职学生为主,能够在校集中管理,全日制授课。面向社会人员扩招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四类人员,也涵盖了希望提升学历的在职人员,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3]。社招人员在工作经历、社会经历、学习能力、年龄、婚姻状况等各方面均有所不同,比传统生源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可集中学习时间有限,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二)学业水平

高职传统生源不论成绩如何,均接受过不间断的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相对扎实,知识结构相对完整,能够适应学校学习氛围。社招学生由于其生源结构多样化,理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学习适应能力各有不同。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扩招学生为例,部分学生为初中学历,以高中同等学力身份参加扩招进行学习,理论基础较差;也有退役军人高中成绩良好,退役后参加扩招学习,他们有较强的纪律性,知识体系较为完整;部分学生年龄偏大,多年未接触在校学习教育,不适应学校氛围,教学难度大。

(三)学习意愿及学习动机

通过对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物流专业社招人员的调查,70%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强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也表示坚持自学较为困难,这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学生又有不同的表现:从事物流方面工作的在职人员目标最为明确,希望提升工作技能的同时提升学历,突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这类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较为积极主动,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工作的在职人员,据调查仅有少部分考虑毕业后从事物流行业,其余纯粹是为了提升学历,他们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被动学习;暂时无工作的学生希望提升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学习意愿较高,但学习方向不甚明确。

面向社会人员的教学必须结合物流岗位特点,致力于满足学生需求。扩招的社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还需要理论的补充。面对他们,教学目标应当设定为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并学以致用;以职业技能为主,兼顾学历教育。

三、教学改革探索

(一)专业课程设置

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到宣城周边的物流企业中,高学历的员工并不多,中低层管理人员缺乏;在仓储部门、运输部门一线工作的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专业管理知识不足,创新能力较差;操作技能强的物流基层工作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社招学生的课程开设主要对标岗位需求,总体偏向于运输调度、快递物流、生产物流、航运物流、采购、仓储操作等内容。教学的第一学年,侧重于基础理论素质的提升;在教学的第二及第三学年细分专业方向,与当地物流企业紧密联系,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导入专业课程,让学生精通某一类物流操作及管理,以满足不同岗位学生的具体需求,提高面向社会人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具体操作中,借鉴澳大利亚的分级模式,澳大利亚在面向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采用课程包的方式,课程包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化课程构成,分为不同等级,学生可以逐步完成自主学习。职业院校可借鉴该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除了上述常规课程的开设,通过定期调研,针对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短期培训项目,如车辆调度、仓库5S管理、配送效率提升、分拣规范化、操作安全规定、物流信息系统运行、临时聘用一线员工的培训等专题教育。通过短期培训项目,解决具体问题,强化教学的针对性。

(二)教学环节设置

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缺乏、时间受限等现状,专业教学按照这样一个过程去完成:学习——应用——反馈——调整。

1.学习:采用融岗式教学,通过课程教学、校内实训、模拟操作建立基本知识体系;同时以不影响学生工作为前提,尝试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2.应用:社招的学生作为已就业人员,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随时应用到自己的岗位工作中,这是社会人员教育独一无二的优势。在应用中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3.反馈:学生将在工作中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实践中需要但是课程中疏漏的知识点反馈给校内教师。

4.调整: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后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以引导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论知识以够用为标准,技能传授以实用为主;面向已在物流企业就业的学生,应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探讨,着重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面向在其他行业就业的学生,加强通识课的教学,着重激发学习兴趣;面向待就业的学生,通过专业教育使其了解物流行业,并着重培养其求职技能。因材施教,努力使职业教育更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应用——反馈——调整实现良性循环。

(三)师资调整

虽然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双师型,但是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物流岗位长期从业经验,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人员的授课。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调整:第一,高职院校聘请知名物流教授及行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并邀请其参与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第二,提升现有师资力量,完善物流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更要注重对现有教师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多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实践技能;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掌握物流行业最新动态;多与其他院校交流学习。多措并举,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对口、实操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第三,从企业一线聘用懂理论、精于实践的兼职教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

(四)融岗式校企合作

要真正面向企业,做好社招学生的教育,就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立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教育[4]。除了院校目前已有的合作企业外,可通过学生和参与工作的企业建立联系,物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了解企业物流岗位要求,对标企业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教学资源对社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合作企业安排学生参加岗位实践,并可鼓励其员工组团带薪就读本校,互惠互利。

(五)整合各方资源

高职院校大量扩招,面临着师资、场地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需要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物流产业园区等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整合可用资源,缓解扩招导致的教学资源短缺。从硬件来说,各方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设备、设施、场地等;从软件来说,各方合作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理论优势、行业的指导作用、企业的实践经验等。例如,通过校企双元制育人,一方面能够解决学校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岗位学习机会,同时也解决了社招人员难以适应全日制在校学习的难题。

(六)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

依托智慧树、职教平台、优秀线上课程,逐步建立完善的线上课程体系,融合在线自测、学生讨论等互动教学环节,合作企业建立物流案例资源库,提升课程与岗位实践的匹配程度。同时加强线上教学监控,将线上学习记录纳入过程性考核。

(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社招人员的教学评价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应综合考虑理论知识、行业证书、岗位技能等多方面内容。理论考试成绩由专业教师具体负责,根据线上过程表现、线下学习表现及卷面成绩综合考量,1+X证书由考点院校负责,岗位技能测试由企业负责。

(八)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调查显示,高职扩招学生大部分已经就业,采用线上教学为主,大多数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时空分离状态。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保障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辅助远程学习的学生克服种种障碍达成学习目标,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1.教学内容的展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网上教学资源分布于多个平台,如智慧树、优质慕课、职教平台、物流云平台等,如果教师不加以整合,一味要求学生下载各类APP,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混乱,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相关课程教师应当统一建立网上课堂,将优质资源整合为一体,降低学习资源获取的难度。

2.持续关注学生。社招学生没有传统在校生的学习氛围,需要更强的自制力。专业教师及辅导员需要充当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连接纽带,持续关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督促学生持续学习,逐步培养发展社招学生的自制能力[5],提高其自学能力,增强其对信息资源的选择甄别能力。

3.畅通师生交流。通过经常性的师生交流,了解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在课程教学交流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结 语

本文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人员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针对物流岗位人才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学院资源、专业资源,希望通过建设面向社会人员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强化师资结构,建立校企合作,优化线上资源,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等途径实现新教学模式的优化,解决社会人员培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办好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猜你喜欢

岗位物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