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乡土教材的历史演变初探

2021-02-13刘永丽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河北乡土历史

刘永丽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乡土教材是在国家相关教育制度与政策的范围内,结合当地实际特点,[1]7一般以学校所在地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为内容编写的教材。[2]297我国乡土教材作为教育领域的特定所指,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1905年清学部颁布《乡土志例目》之后才大规模出现。[3]有学者将我国乡土教材百余年来的发展划分为三大时期五次高峰,[4]河北乡土教材的发展轨迹与其大体一致,历经清末时期的滥觞、民国时期的探索及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乡土教材的变迁。

一、河北乡土教材的历史发展

(一)清末时期

受西方直观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对初等小学堂历史、地理、格致三科提出明确要求:历史——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师叹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地理——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土之心。格致——惟幼龄儿童宜由近及远,当先以乡土格致。[5]28-29并规定乡土教材的学习年限,乡土历史及乡土格致为两年,乡土地理为两年半。[1]33基于我国悠久的地方志历史,这一时期的乡土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地方志已有成果,并多以乡土志名称命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编书局监督、翰林院候补、侍读学士黄绍箕根据《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制定《乡土志例目》,包含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15个类目,并简介其应叙述的内容。[6]该例目成为指导各地方编写乡土教材的规范。

河北各地这一时期积极编订乡土教材,如清光绪三十一年所撰的《雄县乡土志》,其编辑者为刘崇本,系雄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学部主事。该志完全依照《乡土志例目》编纂,并未分卷,“凡六阅月,而十五例目,始克粗具模型”[7]2。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宣化县知县谢恺编订《宣化县乡土志》,并在序中写道,“删订此志,以备课本”[8]89,该志依旧按照例目,也不分卷。是年,国学保存会完成直隶省历史、地理编纂,《国粹学报》刊载:“直隶一省当黄河流域,为吾国开化之先。古代帝王自黄帝邑于涿鹿,声明文物已有可观,厥后每为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其历史地理上之事实尤为繁夥足资。观感本会所编乡土之书已有六省,而直隶为首善之区更宜亟于编辑,现已编成出版焉。”[9]获鹿县知县严书勋编订《获鹿县乡土志》,在序中写道,“兹奉饬编辑乡土志,即延邀邑绅,或考之古书,或采访舆论,凡与本境所攸关,此册有闻而必录”[8]22。该志分为两卷,上卷为例目所规定的前4目,下卷为其他11目。清宣统二年(1910年)李席编纂《晋县乡土志》,序中这样写道,“五洲万国各种图集汗牛充栋,固非童稚可能骤学。设非有浅近课本为之阶梯,断不能升堂入室,渐造高明之域。国家于是举行新法谕天下州县编辑乡土志,殆为小学教育计耳”[10]1。该志共160课,除规定例目外,还包括古迹、祠庙、杂事、制造。志中分章节,章节下设有课文标题,内容多用口语。据学者统计,清末乡土志编纂体例基本为例目体,教科书体还不太成熟,且内容多为文言文,此志实为颇具特色的创新乡土教材。[1]46

(二)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规定历史、地理科目主要学习本国历史、地理,在官方的推动下各地延续着乡土教材的编写,但基本上沿袭清末的乡土志。如1916年时任察哈尔特别区教育厅厅长的地理学家林传甲在《地学杂志》上连续发表《察哈尔乡土志》,主张地理学“其教科书最切实用者,则为乡土志”[11]。1920年由其总纂的《大中华直隶省地理志》由中华印书局印刷出版。该志正文共分为5篇160章,记录各县位置、山水、教育、道路等,内容翔实,格式整齐。直隶省虽与现今河北省行政地域有异,但绝大部分隶属今日之河北,该志可以说是一部省级乡土地理教材。[12]

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由冀县马维周编辑的《冀县·新乡土教科书》于1923年出版。全书共3册,以课目体形式编纂,每册28课,语言通俗易懂,记述了其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地理、教育等内容,是一本综合性乡土教材。[1]77-83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中吴研因提出,“各地方小学用乡土教材补充读物编撰条例并准各地方自编补充读物”,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民国政府第一个正式的关于乡土教材的准官方指导文件。[13]1929年教育部改进的全国教育方案中,有“各省市可在课程中,斟酌本地状况,编制乡土教材,并施行细目,用来替代课程中的某部分,呈准教育厅施行”的规定。[14]241930年蔚县周刊社印刷出版了《蔚县乡土地理志》,该书分为23节,分解分类介绍蔚县政治文化、行政区划、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是蔚县最早的乡土教材。①参见周清溪《蔚县最早的乡土教材》,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蔚县乡土地理志蔚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2002年出版,第73-75页。河北省二十三年度行政计划中,列有“编订本省小学乡土教材”一项,其原文为:“小学乡土教材为教学上重要资料,欲求教育之生活化、实用化,必须从此入手。过去除天津市教育局及一二省立小学略有进行外,各小学多未能搜集运用。拟由厅规定编写办法及大纲,责成教育局及模范小学附属小学等编制。并将结果随时呈厅审核。”[15]这时期的河北乡土教材重在普及乡土人文地理,旨在使儿童“明了过去之历史,现在之现状及未来之计划,引起其实地研究环境的兴趣,促进其思想的改良”[16]3。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河北各县相继沦陷。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晋察冀边区政府建有中小学教材编辑委员会,负责初、高小教材,要求采取边区儿童生活的题材,反应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特色。根据地教材内含有一些乡土色彩内容,如人物、地理等。

民国时期,河北小学教材绝大部分时间主要采用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出版的教科书,省教育厅和各地教育部门编印少量乡土教材。[17]164

(三)新中国成立后

建国后,除了使用统编教材外,河北也积极组织编写乡土教材。195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从国家层面全面关注乡土教材。同年3月,河北省教育厅通知各县中学,从本年秋季起,地理、历史、音乐、文学、农业基础知识等科,都要讲授乡土教材。[17]240河北乡土教材迅速发展,如邯郸市文教局编写的《小学乡土教材》于1958年出版;河北省教育厅教研室所编的初级中学乡土教材《地理》于1958年8月出版,初中一、二年级乡土教材《历史》于同年9月出版;1959年河北省教育厅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初中乡土教材《地理》,1963年出版初中乡土教材《历史》。各地方学校也积极收集乡土资料,讲授乡土教材,如河北涿县在其历史教学中搜集当地乡土史料并进行鉴定选择[18]192-197,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文革时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这时期乡土教材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并且贫下中农参与到乡土教材的编写。如河北省尚义县成立贫下中农教育革命管理委员会,编写了小学政治、语文等试用乡土教材。其政治课教材除了选编毛主席语录、著作,当地史料外,还有部分国内外时事。[19]

改革开放后,随时国家进入平稳建设时期,教育也开始充满生机,河北各地乡土教材不断涌现。1979年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河北地理》出版,其所编写的《河北乡土历史》于1982年出版;1982年张家口市教委会教研室发行了《张家口地理》;198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了《科学种田》[20]263-264;1984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写并出版了《可爱的河北》等。1987年初,国家教委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阳原、完县、青龙共同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其教育思想即主要为当地建设服务。为此,改革教学内容,编写并使用包括当地优势资源、历史沿革、生活知识等在内的乡情教材。[17]727-7281987年6月,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王明达作出重要讲话,“乡土教材建设是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基础教育更好地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实起了很好的作用”[21]。1990年5月,全国乡土教材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总结和交流了1987年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编写乡土教材情况,进一步推动了乡土教材的发展。[22]此后,河北乡土教材更加多样化。如1990年唐山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编写、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初中乡土教材《唐山历史》;1990年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保定市地理》;1993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乡土教材《音乐》《美术》、初中乡土教材《生物》;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可爱的家乡 丰南乡土教材》;1995年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初中乡土教材《邯郸地理》;1995年中国地图出版社与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合编的初中补充教材《河北乡土历史图册》;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乡土教材《语文》等。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发布,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和管理体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获得法定地位,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成为乡土教材的居所。这时期各地涌现了众多乡土教材。如《摇鞍镇——我们的家》,是河北临西县摇鞍镇校区的乡土教材,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摇鞍镇的历史变革、风土人情及英雄故事等;唐县教育局和唐县唐尧研究会联合编写的供小学生使用的《秀美唐县》《白求恩在唐县》《柯棣华在唐县》,供初中生使用的《唐尧文化读本》《唐县历史文化读本》,反映唐县悠久历史文化、乡土风情;邢台县教育工作者合编的《邢台县历史文化读本》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邢台历史文化形象,等等。

二、河北乡土教材演变中的多元特征

(一)顺应社会需求,体现时代诉求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需求,河北乡土教材的发展历经不同时代,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诉求。清末时期,清政府内忧外患、救亡图存之际受到西方乡土教育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发展乡土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在“学堂宗旨以教人爱国为第一要义,欲人人爱国必自爱其乡始,欲人人爱乡必自知其山川、人物始”[23]的理念下,各地兴起编写乡土教材的高潮。其中较多就“耆旧”“实业”“商务”进行介绍。在介绍“耆旧”时多以“忠孝”之事,如《雄县乡土志》中“李大安,贡生……诚心辅政,一念爱民,至今感德焉”[7]48。为振兴实业,自19世纪60年代清廷就开始施行“自强”“求富”。《晋县乡土志》中鼓励学生学习实业、振兴商业,“昔日为士、农、工、商务,不晃兼顾。尔诸生今日为士,先受普通教育,务于农、工、商诸书,研究其理,他日学以致用,便有实际”[10]69,“商务一途,务要精益求精,先察何器利用,何物易销,尤必振兴工业,以为商业之本。不然,所用机器专赖外人,纵能牟利,得不偿失。尔诸生当明初辟,须知商务非学难精,安可轻视?”[10]13220世纪80年代考虑到大部分农村毕业生回乡生产的实际需要,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编写了一些适合当地的乡情教材。而今,乡土教材更多地作为适应地区差异的补充教材,能够联系地方实际,展现乡土特色。这其中也提出乡土教材要具有包容性,像唐县的乡土教材《白求恩在唐县》《柯棣华在唐县》展现了白求恩、柯棣华国际主义战士的事迹,不仅仅局限于本地人物,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丰富乡土内容,拓展教育对象

直观教学思想主张教学应从儿童熟悉的事物,由近及远地从感官、知觉上启发儿童。最早西方各国诸如德国等都注意到在历史、地理等教学中运用乡土化材料。受西方乡土教育影响,清末规定历史、地理、格致应从乡土教材讲授,并颁布了《乡土志例目》,各地据此编订乡土教材。之后,乡土历史、地理基本占据河北乡土教材的绝大部分。这与传统乡土志基本涵盖历史、地理、人文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土教材内容越发丰富,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的延伸上,还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乡土教材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地理,出现了生物、音乐、美术、语文等乡土教材,表现形式上不再只是综合性的乡土教材,也有针对某个人物、某件事迹而编写的教材。此外,乡土教材的适用对象也不仅限于小学阶段,而是拓展到整个基础教育。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针对初等小学堂提出讲授乡土内容,民国新学制之后扩大到高级小学。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的颁布,使得乡土教材的适用对象拓展到整个基础教育,满足各学段以乡土教材作为补充教材的需要。

(三)规范形式主体,凸显地方特色

清末时期,教科书体并不成熟,乡土教材基本沿袭传统地方志采用例目体,个别采用其他形式。随着乡土教材作为一种补充教科书定位的明确,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乡土教材基本采用课目体,整个教材排版、格式、字体、插图等也都十分和谐。当然,这也离不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清末时期,编写乡土教材的主体主要是地方官员、乡绅、教员等,参与人员多样。文革时期,乡土教材遍地开花,贫下中农参与到乡土教材的编写中。当前,编写乡土教材的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或者地方教材委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乡土教材的质量。但是,在实际中乡土教材编写主体还需注意吸纳各类熟悉本地乡土的人们,以提升乡土教材的质量。此外,各地在编写乡土教材时更要注意凸显地方特色。如《秀美唐县》中记述唐县特色人文景观倒马关、独特的革命遗迹毛主席“进京赶考”居住地等。2019年,河北省在《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04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到要进一步加大地方教材出版扶持力度,鼓励出版有特色的地方教材。[24]这在一定程度上从政府层面保证并且推动了河北乡土教材的发展。

三、经验与展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教材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发人们感恩、敬畏那个“生于斯,长于斯”地方的催化剂,更是唤醒人们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精神力量。费孝通先生曾在《忆小学乡土教育》中深情感慨在小学课程里最喜欢乡土志,每每想起老师所讲的乡土故事,便相思难收。学习乡土教材不仅仅是获取乡土知识,而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了人们的心田,浸入到了人们的骨髓。它让我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乡土、热爱国家,愿意真情回馈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我们会因为生长在这片土地而感到自豪,也会因为热爱这片土地而向上向善地生活。

21世纪以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和开发模式,乡土教材虽说可以融入到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建设中,但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地方教材与乡土教材是包含关系,校本教材与乡土教材是交叉关系。一定程度上所有的乡土教材属于地方教材,而只有反映本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才可算作乡土教材。也就是说,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可以不包含乡土教材,有些地方甚至将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演变成学科教材的补充。[25]乡土教材的发展历经百年,这一路虽有坎坷,但依旧走了过来。百余年来,河北乡土教材的发展随着整个国家的步伐起起伏伏,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面对城市化倾向仍然突出的今天,为了振兴失落的乡土文化,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建构城乡新生态,一定程度上需要建设高质量的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是反映一个地方文化精华的所在,其内容应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根”之所在、“根”之深厚、“根”之淳美的乡土文明与智慧。然而,在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乡土教材的建设需要以更开放、包容的视野来提升其境界。不同时代的教材都会留有不同时代的烙印,乡土教材也应该积极吸收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元素,使其文化内蕴更加饱满。建设有高品位、宽视野、厚底蕴的乡土教材,需要立足乡土、超越乡土,让乡土教材更具有包容性、时代性、文化性,发挥其难以替代的价值。

猜你喜欢

河北乡土历史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