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2-13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乐泉小学梁艳漩
文/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乐泉小学 梁艳漩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现实中,道德与法治课惯于对学生们进行道德说教,并没有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内涵的情境因素,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亲切、喜爱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生活化” 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
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和课程标准的需求。下面,就“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进行阐述。
(一)关注生活:呈现适宜的生活场景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知行合一”理念,以“向生活学习”作为道德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多种生活事件、多样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反思、建构自己的生活。
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师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了“乐乐去秋游”这一情境贯穿课堂活动始终,通过创设郊游情境,以小组合作、故事分享、实物展示、视频及音频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从“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尊重劳动者”三个维度展开学习,让学生沉浸其中,了解“垃圾不能乱扔”的道理。教师紧扣当下“垃圾强制分类”热点话题,让学生动动手,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并联系校园、住宅小区等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各版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了“垃圾不能乱扔”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了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二)反思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课程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要达到课堂学习的思维深度,教师应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升道德认识。
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师先通过“雯雯”眼中的不文明购物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购物行为既反映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损社会公德,从而明白文明购物的重要意义;然后呈现“刘晓明购买文具盒”的事例,引导学生对“刘晓明”的言行进行辨析,让学生认识到购物时要遵守购物行为规范;最后通过给“雯雯”出主意的环节,让学生懂得在购物过程中,若遇侵权行为时,要有维权意识,知道如何合法维权,并初步建立起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生活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或是一劳永逸的,教师要适时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将自我放置于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充分探究,融理、情、趣为一体,让他们实现更好的生命成长。
(三)超越生活:愿意选择更好的生活
笔者认为,“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应以美好生活为视角,为学生过美好生活服务。作为教育者,要重视创设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情境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实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并将新的情感体验用于未来生活,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
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师以“一站到底——家庭称呼抢答”“家庭大事记”“春节‘回家’”“让爱住进我的家”四个环节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课堂中,教师追求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厘清家庭人物关系,鼓励学生自由分享家庭大事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中再次重温良好的家庭风尚,最后用《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来深化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教师把价值引领放在活动设计的首位,不仅达到了育人的目标,在行为实践上对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培养儿童各种品质提供真正的教育契机,学生从中获得感悟,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六年级上册“国家机关的产生”,教学的各环节设计始终体现法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社会热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了“国家机关”及“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点,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