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2-13吴冬
吴冬
摘 要:目的 分析CT诊断判别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黏液腺癌和结肠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结肠黏液腺癌组和结肠淋巴瘤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黏液腺癌组强化率(△R1、△R2、△R3)、附近脂肪间隙模糊率较高,结肠淋巴瘤组实性环节平扫密度、平扫与增强均匀性、淋巴结肿大、肠套叠比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肠黏液腺癌的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93.33%。CT诊断结肠淋巴瘤的敏感度为73.08%,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70.00%。结论 针对病灶均匀性、实性环节平扫密度、强化率、侵袭性、肝转移及肠套叠等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对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进行区别诊断。
关键词:CT;结肠黏液腺癌;结肠淋巴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8-0128-03
结肠黏液腺癌发病率较高,是结肠癌组织学分型中的一类,恶性程度较高,属于低分化腺癌。结肠淋巴瘤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种,继发性较常见。临床上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的CT表现有很多重叠之处,术前诊断难度高,但二者的治疗区别较大,因此准确诊断极为必要[1]。本研究搜集经确诊的结肠黏液腺癌、结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比较CT对两种疾病的表现,以更好地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黏液腺癌和结肠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结肠黏液腺癌组和结肠淋巴瘤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资料完整,检查前均未开展化疗、放疗、手术等。所有入组患者对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认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结肠黏液腺癌、结肠淋巴瘤的临床表现[2]。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②非自愿参与者。
1.3 方法
扫描机器用64层螺旋CT(生产企业: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型号:NeuViz 64),扫描参数:120 kV管电压,管电流250 mA,5 mm层厚,矩阵512×512,螺距1.375:1。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扫描前期口服清水200~1 000 mL,除禁食禁饮者。扫描由膈顶-耻骨结合下端水平平扫,按相同的参數开展增强3期扫描,用高压静脉注射器通过肘静脉注进碘对比剂优维显(300 mg/mL),以4 mL/s的速度注射,总剂量100 mL,分别于注射后25~30 s、60~90 s、120~150 s开展动脉期、静脉期、延迟阶段扫描观察。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②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③计算CT对结肠黏液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CT对结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④计算CT对结肠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CT对结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对比
结肠黏液腺癌组患者的强化率(△R1、△R2、△R3)、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率较高,结肠淋巴瘤组实性环节平扫密度、平扫与增强均匀性、淋巴结肿大、肠套叠比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CT对结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
依据金标准,判断CT对结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其中敏感度为24/25×100%=96.00%,特异度为4/5×100%=80.00%,准确度为28/30×100%=93.33%。见表3。
2.4 CT对结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依据金标准,判断CT对结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其中敏感度为19/26×100%=73.08%,特异度为2/4×100%=50.00%,准确度为21/30×100%=70.00%。见表4。
3 讨论
结肠黏液腺癌有一定特殊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黏液较多,应在手术基础上辅以放疗、化疗。结肠淋巴瘤也较少见,其组织学类型较多[2]。曾有学者[3]表示,手术会导致营养不良、感染等风险问题,一般比较适合并发急腹症的患者,常规疗法是针对全身开展,术前准确对二者的判断极为关键。结肠黏液腺癌和结肠淋巴瘤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多集中在老年人群,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二者的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4]。由疾病症状来看,患者很容易出现腹痛,容易产生黑便等各类症状,无特异性,对诊断发挥不了作用。
本研究中,结肠黏液腺癌平扫时密度不均衡,扫描加强不均匀,增强各期CT值、结肠淋巴瘤差异不显著,分析原因主要为结肠黏液腺癌间质中所含有的黏液较多,构成“黏液糊”,其中含有较多的网状纤维,导致平扫强化不均衡,强化程度可能和非黏液腺癌存在差异,因为非黏液腺癌血供丰富,肿瘤细胞分布多[5]。结肠淋巴瘤平扫时密度过高,强化与平扫均衡,主要和淋巴瘤细胞成分单调等有关。但本研究也存在CT平扫结肠淋巴瘤时不均匀的变化,猜测这可能与肿块过大时缺乏供血引起坏死相关。
既往有学者[6]对肾脏肿瘤进行研究,发现病灶强化CT数值因平扫与CT值干扰,难以清晰展现病变强化状况,若按CT平扫为标准消除基线强化率所造成的干扰,可清晰展现肿瘤血供变化。在这种思路下发现,两种病灶加强下CT值差异不大,但不同时间段强化率ΔR差别较大,这说明二者均强化上升,血供更加丰富。
结肠黏液腺癌在很多条件下,会先造成病灶淋巴结肿大,并沿淋巴引流部位转移,一般不会有跨跃性转移[7]。所以,按照淋巴结是否跳跃式、多发、肿大的特点能够对二者进行判别。结肠黏液腺癌容易对人体造成侵袭,容易向附近组织蔓延,最终导致腹膜絮状,甚至对附近腹壁造成侵犯,最终形成脓腔。本研究中,结肠黏液腺癌附近脂肪间隙不够清晰,附近组织会受累,说明其侵袭性较高。本研究还得出,结肠淋巴瘤会逐渐向肠系膜蔓延,发生结节变化。所以,虽然二者在腹膜与肠系膜受累程度差别不大,但病变形态差别能够发挥提醒效用。
有学者表示,回盲位置淋巴瘤会对回肠尾端造成累积,最终产生肠套叠,但肠癌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这与本研究的容易出现肠套叠吻合。另有研究[8]发现,由于黏液腺癌黏液中含有多项物质,管腔不规则固定型较少,可预防肠梗阻。结肠淋巴瘤质地较软,肠壁不会有纤维反应,出现肠壁僵硬的概率较低,二者更不会出现肠梗阻。
综上所述,结肠黏液腺癌、结肠淋巴瘤临床与CT表现有重叠,如果位置显示强化程度加剧,附近脂肪间隙不够清晰,平扫不匀称,则提示可能有黏液腺癌。如果位置显示实体部分病灶高,引流區域容易产生肠附近与系膜软组织样变厚,则提示可能存在结肠淋巴瘤。但因为结肠淋巴瘤发病率低下,缺乏样本量,有必要对样本量进行扩充,使数据更为精准。
参考文献
[1]张婷婷,田丰.原发结肠恶性淋巴瘤3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840-843.
[2]蔡四忠.探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检测[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5):57-58.
[3]郭建榕,蔡美花.分析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14):163-165.
[4]刘芳芳,沈丹华,高志冬,等.SATB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作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10):887-890.
[5]孙晶.血液检验运用于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46-47.
[6]蒋淳琪,张磊.结肠腺癌中Dyrk1B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2):164-167.
[7]刘敏,肖允艳,何琴,等.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133-136.
[8]张建英,胡凌云,张福洲,等.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10):1751-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