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转移的机遇与挑战
2021-02-12黄俊霖程义君邱向阳
黄俊霖,程义君,邱向阳
(深圳中环博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置现状
1.1 重点区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一带一路”六大板块区域包括中亚、蒙俄、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与中东,其中东南亚和南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密集区域。2019 年,东南亚地区所包含的11 个国家人口总数达6.64 亿人,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2.71 亿人),其次是菲律宾(1.08 亿人);南亚地区所包含的7 个国家人口总数达17.98 亿人,其中印度人口总数突破13 亿人[1],成为南亚地区的人口大国。若按0.5kg/(人·d)的人均固体废物日产生系数计算,2019 年,东南亚地区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1×104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分别为0.50×104万吨和1.97×103万吨,如 图1(a)所示,分别占东南亚地区固体废物总量的41%和16%;南亚地区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8×104万吨,其中印度为2.49×104万吨,如图1(b)所示,在南亚地区固体废物总量的占比高达76%。从固体废物的主要成分来看,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均以有机物(主要为厨余垃圾)为主,分别占固体废物总成分的62%、51%和50%;其次为塑料和纸类,其中印度尼西亚塑料和纸类分别占14%和9%,菲律宾分别占12.5%和24.7%,印度则分别占10.1%和9.6%[2-4],此类固体废物总体呈现水分高、有机物多、灰分高、热值低的特点。
图1 2019 年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固体废物产生量估计值
1.2 重点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现状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统计,位于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尼西亚每年通过固体废物管理业和各社区可收集3.84×103万吨的固体废物,主要通过露天垃圾场堆放、填埋、堆肥、露天焚烧、倾倒河流等方式处置。由于配置压缩装置的固废运输车辆仅占2.5%,且垃圾填埋场缺乏渗滤液和气体的监测、收集和处置设施,因而固体废物占据了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固废易产生渗滤液氨氮及挥发性气体甲烷,从而严重污染了填埋场与露天堆放场周围的土壤、地下水及大气环境。虽然印度尼西亚全境共设置了242 个市政堆肥设施和64 座垃圾焚烧厂,但因受到固废管理法律法规欠缺、地方执法不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缓慢、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每年固废的总处理量仅占其产生量的1%[2]。
位于南亚地区的印度,虽然政府制定了《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法规》,但地方管理部门并未将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到固废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印度全境仅有70%的固体废物得到收集,剩余的30%主要通过倾倒河流和露天堆放处置。即使是在已收集的固体废物中,仅12%通过填埋、生物发酵等进行有效处理,其余的88%均进入城市周边的露天堆放场,“垃圾围城”现象广泛存在。由于印度尚未制定固废分类计划,通过无组织方式分离出的部分有价物料又重新混入运输及中转过程。虽然填埋是印度市政当局普遍接受的固废处理方式,但目前已建成的59 座填埋场已接近满负荷运行,如印度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加济布尔垃圾填埋场,其垃圾堆放高度以10m/a 的速度增高,并存在坍塌、甲烷浓度过高、渗滤液量大等人身安全风险与环境污染风险。目前,当地填埋场、露天堆放场因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强度相当于1600 万吨的二氧化碳强度。若继续采取填埋方式处置固体废物,未来将占据印度1450km2的国土面积,并且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3]。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固废资源化领域合作现状与需求分析
2.1 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现状
在双边协议及高层访问对话层面,1993 年我国与印度签署的中印在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环境合作协定》中包括了固体废物管理领域,重点就包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有害废物处理等优先展开合作。现阶段,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几乎都面临着由于人口数量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压力与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相比印度、印度尼西亚,我国的部分环保技术已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走出去”的技术条件和配套建设运营能力。同时,我国龙头企业在具体项目合作层面也开展了相应的示范工程。
2.2 沿线国家的主要合作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的固废产生地区的如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南亚的印度等人口大国,目前面临着固废分类体系欠缺、收运与处置设施简陋、填埋土地紧缺等问题。由于自身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相对落后,并缺乏顶层设计、监测与处置设备,因此在固废处理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分类收运处置链条建设、填埋场防渗与净化设计、焚烧发酵一体化设备及气化设施运营维护等方面需求迫切。具体而言,上述国家主要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膜防渗技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渗技术、基于厌氧生化或好氧—厌氧组合工艺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农业/厨余废弃物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技术、焚烧厂烟气净化与除尘技术、热解气化技术、机械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填埋场甲烷连续排放检测设备等领域合作的需求较多,也是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优先考虑范围。
3 我国固废资源化技术“走出去”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从产业优势来看,截至2017 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63.8 万t/d,无害化处理率达97.1%;农村畜禽粪污与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也分别达到64%和82%。2017 年,列入统计范畴的1019 个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164.7 亿元和262.8 亿元,分别占我国环保产业七大细分领域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4.86%和32.67%,高于环保产业各细分领域行业平均值,仅次于居首位的水污染防治产业。同年,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产值37.3 亿元,出口合同额141.7 亿美元[5]。以上表明我国固废处置技术不仅能满足国内处置需求,并已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在政策、市场、投资的强力驱动下,目前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整体呈现发展迅速、投资比例升高、市场空间广泛、技术持续创新的特点。
从技术优势来看,针对经济相对落后且土地资源宽裕的地区,我国自主研发的破碎垃圾填埋技术,通过好氧细菌分解有机物,可避免厌氧菌产生甲烷引发的燃烧或爆炸风险;针对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我国机械炉排焚烧炉和流化床焚烧炉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减容85%,有效缓解沿线多数发展中国家“垃圾围城”的局面,燃烧热量可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并能有效抑制氮氧化物、硫化物、多环芳烃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此外,热解气化焚烧技术在缺氧条件下可使大分子化合物化学键断裂形成H2、CO、CH4等燃料气体,更能有效抑制二噁英生成,兼具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优势;针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高速活性制肥技术尤其适合厨余垃圾、禽畜粪便与尸体、废弃农作物的快速制肥,肥料产品兼具较高的持水度和保肥能力。我国固废资源化技术在经历引进消化、二次开发、自主创新研发等发展历程后,目前如焚烧技术、堆肥技术、填埋技术等已具备依靠自身优势进行独立设计、建设、设备供给及运营维护能力[6-7]。
3.2 劣势分析
从市场对接渠道来看,我国固废资源化产业立足于国内市场,是有效把控国内市场情况与整体环境的关键举措,而协同优质的海外市场对接渠道能高效推动固废资源化产业与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我国环保领域的技术转移机构是推动环保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传播、扩散、转移的重要途径,即多极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技术转移渠道是推动环保技术跨境转移的关键[8-9]。但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机构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能力较低等缺陷,尚未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且具备较强沟通和操作服务能力的示范机构,因而我国企业在投资建设海外固废处置项目时缺乏相关政策、法律、物业操作、风险协调机制及沟通谈判方式的咨询系统,无疑阻碍了国内固废资源化领域的优势技术向有实际业务需求的沿线国家的成功转移。
从人才供给来看,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更需要懂得贸易规则、风险投资、资产评估、技术鉴定的技术经纪人的协调合作。虽然技术经纪行业发展已超过20 年历史,但取得科技部颁发的“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十分匮乏。从目前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发展状况来看,真正从事科技评估、法律咨询、审计、仲裁、风险投资等业务的机构数量有限,缺少技术、法律与经营互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无论是国际环保科研联合攻关课题,还是跨境环保咨询工程运营项目,兼具国际法律、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知识的技术经纪服务人才是实现技术有效转移的重要智力支撑。
3.3 机遇分析
从国际外交原则来看,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因此我国以开放包容的原则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认可,充分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
从宏观政策来看,2017 年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旨在推进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城镇污泥、伴生矿与尾矿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扩大资源循环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支持国内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到海外投资。2017 年5 月,原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应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融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全过程,促进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能力。2017 年7 月,原环境保护部结合《指导意见》编制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旨在推动联合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加强“一带一路”危险废物管理和进出口监管合作,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固体废物处置项目。这三项政策文件为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优势技术的跨境转移与出口服务起到了引领支撑作用。
3.4 挑战分析
从国际市场成熟度来看,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及环保标准的差异,不同国家对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而言属于新兴产业,南亚地区各国垃圾发电产业均处于起步阶段,平均焚烧比例不足1%。2013 年,印度才建成首个垃圾发电厂。2017 年,印度政府的一项建设100 座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提议遭到众多环保专家的否定与批评。由于印度发展重工业的能源以煤电为主,71%的印度家庭均采用固体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已成为当地民众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10],加之当地配套的烟气治理设施不完善,机动车尾气排放不满足法定标准[11],反对者认为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印度的大气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印度科学研究所的固体废物研究者指出,印度城市生活垃圾以有机物为主,存在水分高、热值低的特点,比起焚烧发电,可能更适合采取堆肥或发酵生产沼气的方式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从海外劳务风险来看,由于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的不同,海外工程项目的劳务管理与国内相比更加困难,风险更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会加剧项目各劳务分包队伍劳动力成本在总支出中的比例,从而影响预期收益;二是劳务工人工资纠纷风险,部分出口项目基于成本考虑,派遣出国的工人属于高龄低技能人群,施工水平不能满足海外施工要求,劳务纠纷主要来源于工程质量与安全性能不达标;三是劳务属地化风险,“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存在战乱现象,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培训效果差强人意,不能满足项目施工操作标准。此外,还可能存在宗教、风俗、法律等差异引发的劳务冲突[12]。
4 结论与展望
(1)从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的固体废物产地位于东南亚和南亚,呈现有机组分高、水分高、热值低的特点;从处置方式来看,沿线大多数国家采取填埋或露天堆放方式,缺乏资源化利用途径。
(2)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整体呈现发展迅速、投资比例升高、市场空间广泛、技术持续创新的特点,目前如焚烧技术、堆肥技术、填埋技术等已具备依靠自身优势进行独立设计、建设、设备供给及运营维护能力。
(3)在“一带一路”倡议、双边协议、国际环保合作规划等支撑引领下,我国固废资源化技术已逐步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固废资源化企业具备一定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技术产品服务逐渐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4)未来,我国应以提高环境领域技术转移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出发点,借助技术经纪服务行业的技术、法律与经营策略的服务功能,完善技术转移运行机制和海外劳务风险防控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集合中小型企业的多方优势形成技术、设备、资源、资金互补的产业技术联盟,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人口规模、环境质量标准等角度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固废资源化方面的实际技术需求与技术消化能力,带动我国固废领域的中坚力量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