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卫生类院校医护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以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2021-02-12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医护抗疫思政

张 媛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思政部 安徽池州 247000)

在后疫情时代,作为培养医护人员的摇篮,卫生类院校如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大医精诚”的价值观相融合,锻造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拥有深厚爱国情怀、扎实专业素养和良好医者品格的高水平医护专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尽管我院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却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思政教育工作仍任重道远。

目前医护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和专业课一样,都是医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在他们看来,将专业课学好就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就业,所以,其在专业课学习方面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而对于思政课,有些学生甚至不明白思政课程的教育意义,加上内容本身的枯燥性,更加对思政课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就此不难发现,医护专业学生在思想方面通常都是“重医轻文”[1],专业课教育受到的关注度过高,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实质,这对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更多地是教授理论性知识,这一点上不同于医学专业课,经常会有一些临床操作,理论能够很好的联系实践。就现实的思政教学工作来看,实践活动相当欠缺。此外,课本中以理论内容为主,与医护专业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大,亲和力不强。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时候,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于此门课程的成绩关注过多,对知识点进行一味的记忆,理解不足,导致思政学习变的非常枯燥,医学生也无法对思政理论进行灵活合理的运用,不利于思政文化素养的形成。

后疫情时代对医护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作用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上,为保卫人民健康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高超的医学技术,更需要勇气、责任和担当。医护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毕业后将走向医务工作岗位,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医护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大医精诚”价值观的要求,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后疫情时代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卫生类院校更应如此。医护专业学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他们具备极强的社会性特征和鲜明的个性,与纯正的自然人并不完全相同[2]。尽管诊疗工作要求医生的医术足够高明,然而在此期间,也需要对病人经历、价值观等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唯有如此,方可实现高质量的诊疗。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医护专业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其对生命给予足够的关爱、敬畏和尊重,方能培养出责任感强,勇担重任,有道德,有才学的医学人才。在国内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对医学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弘扬“大医精诚”价值观:在疫情爆发之初,很多医务人员递交了请战书自愿支援湖北,体现了大医精诚之人文精神、特殊的人文情愫和超越本我之尺度。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生力军,医护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注重对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学习。医者不仅要有“技”,还应有“艺”,医者不仅是肉体上的医师,更应是灵魂上的医师[4]。对于今天医护专业学生来说,就是不仅要有专业上的“精”,还需有人文的“诚”“诚”字所占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但当前医护专业学生存在着轻道德教育,而重视专业技术的问题。因此,应借助此次疫情防控中医务人员展现出的人文精神,创新医护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时代对高素质医护专业人才的需要,不仅顺应了大医精诚的要求,也与“健康中国”战略相符合[5]。

后疫情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医护专业学生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很多事迹都令人非常感动,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及伟大之处都得到了鲜明的展现。对于医护专业学生来讲,每一个英雄的抗疫故事都是鲜活的教材。从社会热点事件出发,对思政知识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对此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的将一些思政理论和自己的疫情感悟及经历联系起来,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升级,就此让其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灵活,熟练的运用。

宣传抗疫英雄培育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对于医护专业学生而言,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职业精神培养和塑造占据了极高的地位。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医护工作者。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凭借自身精湛的医术,崇高的职业信仰,表达出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在抗疫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占据了主体性地位,其言行举止、精神状态,对医护专业学生的学习成长及职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他们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引。倘若思政课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此契机,将此类素材的育人功效充分施展出来,便能够让医护专业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职业精神进行大力弘扬并很好的传承下去。

培养医护专业学生树立“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我们逐渐认识到,抗疫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全世界的公共安全。抗疫工作体现出了“命运与共”的主题,秉承并切践行了“天下一家”的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过程中,将中国的大国担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习总书记为了推动全球社会的综合化治理和协调同步发展,特别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新时代的医护专业学生,应站在时代潮头放眼世界,树立“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一己之力形成民族合力,就此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一个守信、重情、坚守正义和道义良好的大国形象。

后疫情时代加强医护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路径

努力提高医护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医疗人才这一资源占据了关键性地位,而此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卫生类院校这一坚实阵地,这也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平稳运行和良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就当前的教育理念来看,师生都存在一定的“重医轻文”心理。此种情况下,应该着力于师生观念的扭转和更新,面向医护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树立和践行“医学教育、德育先行”的理念,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制定和推行,将德育工作顺利的组织并开展下去。例如,编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适当增加思政课程的学分占比,确保在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能够实现全面渗透。另外, 围绕思政课程搞好专业建设工作,实现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观树立三方面内容的有机融合,平等看待各类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对全员共同参与的,全面化的育人格局进行创建;对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营造,将“第二课堂”充分挖掘出来,通过文体活动指引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学校应从多种途径努力转变师生观念,让他们从内心底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护专业人才。2016年,习总书记通过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着重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应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 其在2020年回信给实习于首钢医院的西藏大学医学生,其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深切的希望:医学生对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抱有伟大的奉献精神,本领扎实,在群众所需之地,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为基层群众服务[6]。对于卫生类院校而言,更应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以德育为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散播大爱”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此次抗击疫情中的医务工作者们勇担重任,通过自己的现实行动对医者仁心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努力将局势扭转过来,通过自身努力赢取防疫工作的最终胜利。学校应引导学生把参与疫情防控斗争的医务工作者们作为榜样,鼓励学生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锤炼高尚品德,学好医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充实医药卫生事业后备力量,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好护士。

猜你喜欢

医护抗疫思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