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跟进式教研 促进幼儿科学区深度学习与实践
2021-02-12戴梦雨
戴梦雨
教师的“教”及幼儿的“学”,都是在满足幼儿实际基础上开展的教研活动。教研工作的开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学会学习。教研活动需在全面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立足于幼儿的视角来开展,以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观摩教学实践为例,从观摩研究和阶段教研两方面,对跟进式教研中的科学区活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幼儿教育者提供参考。
笔者通过观摩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开展深度教学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虽然教师比较重视科学区知识学习,但是教师在对相关内容进行讲授时,通常会将其分成多个章节,每周只讲解其中一个重点,知识的学习过程较为漫长。第二,教师一般是通过“教”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按照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会根据光影成像原理,设置皮影等材料,通过操作过程让幼儿了解传播原理。但是这种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讲解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幼儿缺少足够的参与热情。第三,教师所强调的教育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观察意识较为薄弱。此外,教师对幼儿个体间的差异不够重视,很难注意到个别需要特别关注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大部分源于预设教学,但是幼儿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比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多,有的甚至超出教师的经验范畴。
教师应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的情感,理解他们的行为。同时,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发展方向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可通过观察寻找幼儿存在的问题,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将抽象知识转换成实践活动;教师还可通过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教研理念,了解幼儿的特点,转变教学方式,明确教育理念,满足幼儿学习及成长的需求。教研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教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幼儿所需的科学区知识,转变教学方式,观察实际情况,了解幼儿本身。教研人员总结发现的问题:幼儿的科学区教育内容来源于哪里?教研人员可以通过问题的引领,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重视,以及对幼儿学习的重视。由此,教师可以发现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幼儿在玩陀螺游戏时,会对物体的转动原理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还有哪些东西与陀螺转动原理相似?”再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在班级中寻找或自己制作与陀螺相似的物体。教师还可以接着向幼儿提问:“这些转动的物体有哪些相似之处?”引导幼儿一起探讨陀螺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新想法。最后,教师还需进一步引导幼儿,向幼儿提问:“你们认为陀螺有哪些用途?”推动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了解不同幼儿的需要,进而结合他们的个体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充分的交流,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对教育观察的重视,从而解决问题,规范教育方式。
(二)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教研目标是研究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逐步展开观察活动,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教研人员可询问教师如下问题:教师是否要教会幼儿全部的日常科学知识,怎样判断需要教的知识,一些幼儿是否处于懵懂的状态,怎样让他们获得进步,等等。教研人员可与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解答以上问题,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生活中有大量内容与科学知识有关,如种子的生长变化,教师可带领孩子亲身体验,进行科学探索。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而反思教学行为,全面提升对观察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教研目标是让教师了解深度学习对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延伸幼儿科学区的学习渠道,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研人员可设置如下问题:你觉得幼儿最需要什么,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学习时间,“教”是幼儿科学区学习的单一方法吗,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增加科学课程的学习时间,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延伸“教”的方法,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常常遇到问题,却很少主动寻求帮助。对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使他们了解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应逐渐减少“教”的现象。比如,让幼儿观看“能干的宝宝”等视频,学习有关操作;针对日常学习中幼儿的模范行为,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学习;教师可以张贴示范图,展示正确的操作行为。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组织专门的学习活动,进行相应的示范演练,以便幼儿掌握实践操作。
(四)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教研目标是改变教师每周的教学重点,让教师将科学区知识学习当作重点。教师需通过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全面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教研人员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幼儿每天会学习很多知识,若沿用以往的教学计划,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进行科学调整?幼儿每天会学习很多知识,如果一周开展一次教学活动,很难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应改变自身的观念和行为,一方面,教师要告知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比如怎样根据光线变化,包括距离及方向变化,找出物体成像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幼儿延伸科学视野,积累科学经验,带领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加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幼儿出现的多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此外,教师需将深度学习放在整个教学阶段,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幼儿切实学会本领,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综上所述,通过跟进式教研,可以发现大多数幼儿的科学知识学习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主要源于教师教学理念及行为的改变。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心理、情感及行为,立足于幼儿角度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使幼儿在实践及科学探索过程中掌握技能。
(本文章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三 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运用跟进式教研,促进幼儿科学区深度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200139。)
(作者單位: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