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故事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应用

2021-02-12徐勤红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师应游戏幼儿

徐勤红

自主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自主思考、探究和创新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学习故事应用于自主游戏,能从多角度识别幼儿的游戏行为,突出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拓展游戏的深度。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应用学习故事的意义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重点探索了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应用学习故事的途径,希望为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采用叙事方式的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学习故事注重学习中的关联性,它的评价过程为“注意—识别—回应”。教师应用学习故事开展自主游戏时,首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将其作为识别的基础;其次,教师应深入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好识别工作;最后,教师可将识别到的信息作为回应的依据,并注重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状态。教师将学习故事应用于幼儿自主游戏,能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独特发展。自主游戏强调自主、自发以及自由,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主要作用是观察幼儿,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将学习故事应用于自主游戏,能有效提高自主游戏评价与指导的科学性,能实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幼儿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学习故事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学习故事的效果以及自主游戏的质量。一是受教师的专业能力、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故事的应用不规范。二是教师过于注重学习故事的应用形式,按部就班地按照“注意—识别—回应”过程开展自主游戏,没有把握学习故事的教育内涵,即“相信幼儿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导致未能通过自主游戏和学习故事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等能力。三是缺少对学习故事的本土化探索,即教师没有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条件以及幼儿的实际需求,存在盲目照搬现象。

(一)“注意”阶段,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自主游戏的主要目的是顺应幼儿的内在发展趋势,促进幼儿的自然发展。因此,在应用学习故事时,教师应注重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即学习故事的“高光时刻”。教师还应明确自身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即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并利用自主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正确引导幼儿。作为观察者,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记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最真实的表现,解析幼儿在游戏中最真实的反应,切实掌握幼儿的发展动态。此外,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应用学习故事并进行叙事性描述时,应尽量使用图片或文字等再现游戏情境,进而掌握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状态。“注意”阶段主要是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以及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再现自主游戏的情境,解析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呈现出来的学习品质及能力,做好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工作,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开展自主游戏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戲情境,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讨论并分配游戏角色、设定游戏情节等。

(二)“识别”阶段,多角度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在识别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状态时,应借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并引导幼儿借助自身经验解决相关问题,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教师应尊重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通过自我感知和亲身实践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让幼儿在自主思考以及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教师在应用学习故事识别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状态时,应将识别的重点放在幼儿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上。以“蟹壳新玩”自主游戏的识别为例,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小华和小兵来到了美工区,从箩筐中拿出螃蟹壳进行手工创作。这时,笔者从多个角度识别小华和小兵在自主游戏中的行为和游戏状态,即根据《指南》提出的五个领域的要求进行识别,由于该自主游戏的内容并不涉及科学领域,所以共有四个领域。具体识别为:①健康领域。观察幼儿在手工创作过程中的创作行为和动作,手部动作意味着幼儿小肌肉群的发育状态。②艺术领域。观察幼儿在手工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与想象力,如在装饰蟹壳的过程中,幼儿是否大胆地展现了自己的艺术创想。③语言领域。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交流,判断幼儿是否进行了相互学习。④社会领域。幼儿使用蟹壳进行手工艺术创作时,是否赋予了废旧材料新的生命。教师在应用学习故事时,应注重识别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展现的能力,打破以游戏结果作为幼儿成长识别以及评价的模式,进而增强幼儿的自我建构能力,实现幼儿游戏经验的内化与成长。

(三)“回应”阶段,落实针对性、操作性指导工作

教师可在认真记录幼儿的游戏状态、游戏行为并多角度解读、观察幼儿的“高光时刻”后,识别出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游戏行为,再将其作为“回应”阶段指导工作的依据。教师只有切实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以及游戏状态,才能掌握幼儿的兴趣点,进而制订满足幼儿游戏需求的指导计划。此外,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应用学习故事,还能通过观察、记录、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以及游戏状态,获得幼儿独特的成长发展轨迹,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回应”阶段,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以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规律。教师应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作为指导的目标。在开展自主游戏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的游戏需求,投放层级性游戏材料,以帮助幼儿建构自身的游戏经验。同时,教师应把握家庭和幼儿园游戏资源的合理性和匹配性,并深入挖掘游戏中的教育契机,以提升幼儿的自主游戏水平。此外,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应注重让幼儿在自主思考、探究以及与周围环境和伙伴的互动中,获得社会性发展。

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回应”:一是幼儿角度。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幼儿使用多样化的游戏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如捏黏土或使用颜料拓印等。二是游戏材料投放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低结构材料,如木棍、毛线等,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三是教师角度。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确定游戏主题,并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深层次、系统性的教育。四是资源利用角度。教师应引导幼儿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并进行二次创作,生成新的游戏材料。

总而言之,自主游戏在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促使幼儿内化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科学结合学习故事,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状态,注重幼儿与游戏情景的互动,捕捉幼儿的“高光时刻”,并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从而提高自主游戏的质量,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师应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