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全面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2021-02-12汤莹莹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节奏教师应游戏

汤莹莹

音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美的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目前,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多种多样的音乐训练形式。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挖掘音乐的情感因素,通过节奏训练、听觉训练、乐理训练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一)节奏训练,表现情绪

节奏的主要功能是传达情绪。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可引导幼儿感知不同音乐的节奏特点,使其了解节拍以及节拍与节奏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反复练习,使幼儿学会运用节奏表达情绪,提升韵律感。例如,在学习《谁在说话》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幼儿展示碰铃和木鱼等乐器,引导幼儿在打节拍时模仿音乐的节奏,并让幼儿尝试在歌曲中加入自己的名字,进行有节奏的念诵。在幼儿初步掌握节奏后,教师可以播放以小动物叫声为主的音乐,组织幼儿讨论该音乐表达的情绪,辨别它是悲伤的情绪还是欢乐的情绪。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结合音乐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通过反复不断的训练,提升幼儿对节奏感知的灵敏度。

(二)听觉训练,尝试听辨

学习音乐必须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和声音的强弱等。而幼儿尚未形成理性思维能力,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为了在实践中提高幼儿听音、辨音的能力,教师必须采取具体的听觉训练。教师应结合幼儿喜欢的游戏开展听觉训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音乐的不同特点,为幼儿播放相应的歌曲,引导幼儿了解音乐的特点。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倾听《摇篮曲》,感受宁静的情感;倾听《小猫种鱼》,体会欢快之情。为了提高幼儿的敏感度,使其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和强弱,教师还可开展“火车加速跑”等听辨游戏,让幼儿跟随音乐速度的快慢变换不同的动作。

(三)乐理训练,理性感知

音乐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情感的表达。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他们难以理解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乐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基本乐理知识和游戏,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幼儿初步掌握音符旋律。例如,在教授《欢乐颂》时,教师可结合游戏和乐理训练,调动幼儿的听觉体验,让幼儿对音符的高低产生理性的感知。有趣的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乐理的积极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教师还应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提高幼儿的理性感知能力。

(一)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提高表现力

音乐作品的演绎应充分体现作品内涵。幼儿的情感容易波动,甚至会受到教师喜好的影响。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感到自身是被关注的,促进幼儿和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学歌曲《小树叶》时,教师应挖掘歌曲中的情感元素,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可组织幼儿围绕“小树叶”报恩的话题展开讨论,启发幼儿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幼儿说可以给父母洗脚,有的说给父母倒茶,还有的说乖乖地听父母的话。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二)巧用音乐情感的感染功能,提高鉴赏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情感的感染功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主题,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尚不具备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幼儿理解歌词。音乐欣赏活动不同于歌唱活动,它需要更多的内在理解、想象和体验。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应让学生聆听完整的音乐,并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使幼儿能初步了解音乐的旋律。同时,教师要借助歌曲的内容,对表情、音调和语气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强歌曲语言的生动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大象和蚊子》时,为了让幼儿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模仿大象和蚊子的动作,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引导幼儿进行充分深入的欣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水平,提高创造能力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够从不同于成人的视角,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体验音乐作品中的多样情感。每名幼儿领悟音乐情感的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悟情”水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想法,表现歌曲。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环境暗示、动作感染、语言提示等,使幼儿进一步提高音乐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开展“花灯戏”活动时,可配合音乐的节奏,结合提示,让幼儿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幼儿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表演舞蹈动作,这种理解音乐情感的过程是具有创造性的。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采茶》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由于大部分城市里的幼儿没有去过茶园,也不了解采茶的具体过程,所以他们难以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愉悦情感。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互动氛围。幼儿可边聆听音樂,边欣赏表演,感受歌曲作品的风格。教师还可通过丰富的表情和略带夸张的表演,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推动幼儿参与表演活动,切身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培养自主愉悦的合作精神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幼儿可在游戏中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游戏活动。幼儿可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增强节奏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金蛇狂舞”时,教师应先为幼儿创设锣鼓喧嚣、热火朝天的赛龙舟情境,再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配合木鱼、圆舞板和铃鼓等乐器,通过互助合作学习打击乐。幼儿可在合作过程中切身体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合作精神。

(三)整合学科渗透核心素养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在进行品德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为赈灾而创作的歌曲《小花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来自灾区的现场报道、受助者的采访视频等,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幼儿成为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节日契机,例如在母亲节这天,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画妈妈》,再组织幼儿通过细致的刻画为妈妈画像,展现妈妈的美丽。教师可通过有效整合音乐、语言、美术等学科开展音乐教育,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结合活动目标和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

猜你喜欢

节奏教师应游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YOUNG·节奏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