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早期阅读 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

2021-02-12刘晓明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内容幼儿教师

刘晓明

阅读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促进互动交流,丰富精神世界。为促进幼小衔接,教师要注重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早期阅读教学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提供图片、文字等阅读材料,让幼儿捕捉信息,使其在观察、思考、想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以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观察、感知、辨别等综合能力。

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划分应以“动静分享”为原则,阅读空间的布局如果不合理,就会出现嘈杂的情况,使幼儿难以静心阅读,从而无法达到阅读活动的预期目的。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布局合理的阅读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阅读时,有充足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的投放会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为幼儿选择图文并茂、主题明确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综合类书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贴近生活、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绘本,如《上床睡觉》,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动物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身体动作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科学知识类的图书,如《长颈鹿好长喔》,让他们通过阅读寻找长颈鹿身上最长的部位,并通过合作拼出一只“长颈鹿”;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推荐书籍《我爸爸》,让他们充分感受爸爸的爱,说说自己的爸爸像什么,用“我的爸爸像…一样…”的句式夸一夸自己的爸爸。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描述画面,再猜测故事情节,然后进行完整的讲述,最后分析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丰富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促使他们与教师、同伴进行互动,提升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示读,引导他们倾听,并让他们说出关键内容,促进他们听力技能的提升。教师要鼓励幼儿融入阅读活动,让他们进行跟读、诵读、填词、猜测、复述,或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故事的见解,以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梳理文本脉络,呈现时间、地点、角色等内容,并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故事内容。在幼儿表达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按顺序进行,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情节颠倒等情况。教师可以引领幼儿进行口头复述,让他们逐渐掌握文本的结构,学会运用故事结构向同伴介绍故事的情节、主题、结局,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绘本《森林里的动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听录音,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森林里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以及它们的叫声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等。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头饰、手偶等扮演某一种动物,讲述这种动物在叫声、外形上的特征。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将具有不同潜能、不同阅读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分在同一组,让他们交流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看法,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在活动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积极融入阅读活动,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内容,并安排其他幼儿补充。教师要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提升小组长的协调能力,让表达能力不足的幼儿获得充分的锻炼。为提升幼儿阅读的效果,教师要为幼儿讲述故事背景,让他们以问促读、边读边思。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故事,让他们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在讲述重点内容时,可以为幼儿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在阅读內容后,教师要为幼儿留有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围绕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很多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阅读时的坐姿不当,难以专注,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为了让幼儿认真对待阅读,教师要规范幼儿的阅读行为,让他们熟记阅读区域的提示语,了解阅读规则,如阅读时要认真安静、要保持全神贯注、不能发出大的声音、不去打扰他人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针对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知道集体朗读与个体诵读的区别。如在读儿歌时要大声读,感受朗朗上口的节奏;在默读时需保持安静。幼儿维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规则意识不强,教师要逐步引导,使幼儿掌握规则。当幼儿不守规则时,教师可以通过眼神、肢体语言及时提醒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教授学习规则时,教师不能随意变动规则,这样会弱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不利于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建立阅读规则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管理合力。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培养幼儿睡前阅读的好习惯,让他们摆脱手机、电视的诱惑。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幼儿,家长要发挥示范作用,在睡前进行阅读,就精彩环节与幼儿展开交流。在父母的影响下,幼儿会慢慢喜欢上睡前阅读活动。为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选择新颖有趣的图书,先自行阅读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或者给幼儿讲述图书中的故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鼓励他们尝试自主阅读。当幼儿遇到阅读困难时,家长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顺利地完成阅读。在阅读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暂时跳过,避免影响他们阅读的连贯性。如果这些生字影响了幼儿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家长可以进行解释。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家长要纠正幼儿不良的阅读姿势,让幼儿做到不躺着看书、不趴着看书,让他们与图书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护视力。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表情、对话等细节,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例如,在阅读《孩子学样》绘本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书中的两张图片,说一说老爷爷与小猴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老爷爷、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在幼儿完成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后面两张图片,说说老爷爷是怎样夺回帽子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思考,促使他们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

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对话交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信息。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力求语言简洁、明确,让幼儿准确地抓住有效信息,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在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要熟悉内容、理解情节,挖掘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并围绕重点内容设计提问。在语言交流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做好示范,规范自己的语言,让幼儿准确地把握基本信息。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表达技能的提升。以绘本《我妈妈》为例,教师可以呈现妈妈的照片,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妈妈什么、照片中的妈妈在干什么以及最喜欢妈妈干什么事情。教师以简洁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师幼对话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回应进行及时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交流热情,引发他们的思考。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励性,要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以调动他们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渐进性,要引领幼儿抓住故事隐含的信息,帮助他们厘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线索、理解主题思想,使幼儿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再想象、再创造。教师可以与幼儿共读语言材料,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融入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教师在解读故事时,要挖掘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节奏,把握好语速,生动地呈现故事内容,促使幼儿把握故事的关键信息,并引导他们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判断情节的走向,理解故事的主题;在阅读对话时,教师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借助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互动等方式,吸引幼儿参与对话、想象、表达、创造活动,从而使幼儿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

总之,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他们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师幼间的对话交流,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幼儿园向阳分园)

猜你喜欢

内容幼儿教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最美教师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要内容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