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骑行区的创设方法

2021-02-12陆娇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保龄球长凳洗车

陆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可见,户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笔者所在幼儿园创设了户外骑行区,以供幼儿自由地开展骑行运动。骑行运动不仅能提升幼儿的整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还能让幼儿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户外骑行区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场地较小,活动空间不充足;缺少运动器材;玩法单一,幼儿只能自由骑行与骑车带人;教师缺乏骑行相关的教学经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创设和优化幼儿园户外骑行区的方法,以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笔者所在幼儿园原有的户外骑行场地只是一条比较短且不算宽敞的马路,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幼儿在进行骑行活动时拥挤在一起,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过于拥堵的环境很有可能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幼儿的社会性互动和交往活动。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充分、宽敞的骑行空间。

(一)合理规划场地

经过协商与讨论后,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合乎规定的基础上将原有骑行场地周边的闲置土地都纳入了户外骑行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宽敞的活动空间。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笔者所在幼儿园将户外骑行区分成了三块场地:可供幼儿往返行驶的直行路段;可供幼兒进行竞技式游戏的弯道;可供幼儿熟悉交通规则的设有人行横道的环形路段。

(二)制订骑行规则

户外骑行区扩大后,幼儿虽然在骑行时不会因为拥挤而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却更加分散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好每个幼儿的动向与安全。为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确保骑行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制订户外骑行区的规则,并将规则绘制成示意图以提醒幼儿并让幼儿互相监督。例如,车辆应该靠右行驶、车速不可过快、遵守红绿灯的指示、礼让行人等。因为大部分规则都是由幼儿自己讨论并制订出来的,所以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都能自觉遵守规则并互相监督,无须教师过多的语言提示。

(三)分类整理车辆

由于现有的车辆种类较多,每次活动结束后户外骑行区的停车场都是一片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和幼儿一起讨论了关于整理车辆的好方法。幼儿想到了很多整理车辆的好办法,如按照车辆的高矮进行摆放、按照车辆的颜色进行摆放、按照车辆的不同种类进行摆放。幼儿还会联系实际生活,提出为户外骑行区中的车子制作车牌。讨论过后,笔者和幼儿一起按照车子的种类及颜色整理了户外骑行区的停车场,还将车进行了编号。

在对户外骑行区进行重新规划后,幼儿的骑行运动更加顺畅了,户外骑行活动的开展过程也更加井然有序了。

(一)创设社会化情境

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在户外骑行区设置障碍骑行、洗车、加油、修车、交警等情境以开展活动。为了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笔者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在讨论中,幼儿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在户外骑行区模拟乘坐公交车、观光车,在户外骑行区开汽车餐厅、快递公司、洗车店,等等。有的幼儿在路边看到有环卫工人开着垃圾车捡垃圾,便提出自己也想骑着车去捡校园里面的垃圾。还有幼儿想到在公园看到过花车游行活动,便提出了开展车队游行活动的想法。最后,笔者以投票的形式对幼儿想到的这些活动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洗车坊、交警模仿、障碍闯关骑行、运输队、环卫队和花车游行等作为户外骑行区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确定之后,笔者便开始利用晨谈时间和幼儿一起探讨各个活动的玩法、活动中所要用到的材料、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活动区域的选择等问题。幼儿都积极响应,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参与骑行运动的热情也十分高涨。

(二)开展家园合作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够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为了确保骑行活动的顺利开展,笔者开展了家园合作,请幼儿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到快递公司了解快递员的工作流程,带幼儿到马路边了解交警和环卫工人是如何工作的,带幼儿去洗车店观察洗车店员工是如何工作的,等等。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机会,做幼儿的支持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在障碍闯关骑行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障碍物、摆放障碍物。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鼓励幼儿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小小保龄球引发的思维碰撞

在障碍闯关骑行活动中,幼儿发现保龄球总是会被车辆碰倒,检查之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保龄球之间的距离相隔太近了。于是幼儿随即拉大了两个保龄球之间的距离,使得滑板车可以顺利通过。但是,在将保龄球之间的距离拉大之后,幼儿发现三轮车通过时还是会碰倒保龄球,于是幼儿再次调整了两个保龄球之间的距离,让所有类型的车辆都可以顺利通过。在以上案例中,一个小小的保龄球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探究,促使幼儿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探索在轮胎路上的骑行方法

第一次障碍闯关骑行活动结束后,有幼儿提出了一个疑问:“车子怎么在轮胎路上行驶呢?”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有的幼儿说可以在轮胎路上铺一块长长的木板,也有幼儿说可以在轮胎路上铺一块长布。于是,笔者重点关注了幼儿的第二次障碍闯关骑行活动,想看看他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先把轮胎推过来铺成了一条轮胎路,然后将布铺在上面准备尝试骑行。但是萱萱一上去就说:“这个不行,布太软了,车子走不了的。我们换木板试试吧。”萱萱和两个同伴一起去拿木板,但是没找到木板。萱萱就提议说:“我们搬这个长凳试试吧。”随后,幼儿把所有的长凳都搬了出来,并将长凳全部放在了轮胎路上。放好长凳以后,怡怡先将滑板车从地上抬到长凳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慢慢向前行驶,发现勉强可行;帆帆很费劲地将三轮车推到长凳上,却发现三轮车的后轮卡在了长凳两边,根本不能骑行;乐乐试了几次才将自行车推到长凳上,可是她却不敢往前骑,最终又把自行车推了下来。活动结束后,笔者向障碍闯关骑行区的幼儿提问:“布和木板放在轮胎路上的方法成功了吗?可以在上面正常骑行吗?你在骑行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吗?”幼儿跟随笔者的提问开始动脑思考,并提出了改进的想法:长凳太窄了,下次骑行时可以在旁边再多放一张长凳,这样才能骑着自行车和三轮车在轮胎路上正常行驶。

中班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在活动中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在和同伴一起讨论、尝试、操作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并乐在其中。教师应抓住活动中出现的教育契机,以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了解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及下一步要怎样做。随着户外骑行区创设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主动尝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养成了将难以解决的问题带回集体中讨论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能通过户外活动区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让幼儿的活动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培养幼儿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猜你喜欢

保龄球长凳洗车
A love bench at a bus stop公交站的爱心长凳
图画捉迷藏
同一张长凳,不同的故事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洗车
打保龄球
长凳
打保龄球
智力挑战
APP看世界之让手机帮你洗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