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放有度 健康成长

2021-02-12居琪霞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筷子规则环节

居琪霞

進餐环节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进餐秩序能保证幼儿的体力和心情。3~6岁是幼儿各种习惯养成的时期,就餐习惯也是如此。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要以幼儿的身心状况和需求为基础,探索进餐的自主化路线,让幼儿在轻松、健康的环境中自主进餐,引导幼儿自行化解就餐中的矛盾,做到张弛有度,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自主进餐的习惯。在小班时期,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幼儿深刻认识到食物的重要性,初步养成珍惜食物的意识,为幼儿自主就餐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相关绘本,如《食物王国的色彩精灵》《咔嚓咔嚓吃水果》《让我不生病的食物》《神奇的米饭》《食物的神奇旅行》《食物从哪里来》《食物巴士》等,让幼儿明白食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对我们的身体有各种各样的好处,我们离不开食物,更不可以浪费食物。教师可以开展食物主题绘画,让幼儿绘制各种各样的食物,让食物在幼儿的笔下变得缤纷多彩。教师可以开展“食物派对”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在主题墙上布置食物金字塔、食物图片等,加深幼儿对食物的印象。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对食物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他们愿意珍惜食物了,初步养成了爱惜食物的好习惯。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推行自主进餐的前提就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幼儿只有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其自主进餐的过程才不会是无序的。为了自主进餐的顺利推行,教师要结合课程游戏化的要求,在游戏中逐渐锻炼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敬畏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教师甚至可以让幼儿通过协商自主设计相应的规则。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注意到规则的存在,比如玩游戏时要讲先来后到,在集体活动中要排队等候,玩完游戏要把材料放回原位,等等。教师在幼儿进餐环节也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他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吃饭时候不讲话,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等等。

为了让进餐环节变得更有趣味,笔者将进餐环节游戏化,开展了“我们的餐厅”游戏。笔者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的餐厅中,你们是就餐者,也是就餐管理者。现在,需要大家一起设计我们的餐厅的就餐规则。”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了。有的孩子说:“不能把饭汤洒到桌面和地面上。”有的孩子补充:“米粒也不能掉到地上,踩上去会黏糊糊的。”有的孩子问:“要是有的掉了怎么办呢?”有的孩子回答:“那就找点纸把米粒捡起来吧。”有的孩子说:“不可以剩饭剩菜。”有的孩子说:“不能挑食。”有的孩子补充:“也不能浪费粮食。”孩子们纷纷发言。此时,笔者问:“那我们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呢?”小言立刻抢答道:“我们让嘴巴和身体离小桌子近一点点。”笔者鼓励小言:“棒极了!”然后,笔者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了就餐规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有了小班时期的铺垫,到了中班,幼儿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能力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继续将就餐活动游戏化,努力为常规的就餐活动注入活力,让就餐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游戏。幼儿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笔者召集了首批餐厅服务小能手,让每一组小能手自主选择不同的分工。有的孩子布置餐具,有的孩子报菜名,有的孩子查看盛饭。孩子们热情高涨,享受就餐的乐趣。在进餐环节,孩子们说:“我要玩我们的餐厅的游戏。”笔者模仿绘本《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话语,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午餐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孩子们就喊:“我要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笔者经过观察发现,只要是孩子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就会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愿意自主探究和尝试,遇到问题时也善于开动脑筋。

经过尝试,孩子们的吃饭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当午餐音乐响起后,早就竞争上岗的各个小助手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就餐游戏了。有的孩子彬彬有礼地提供服务,有的孩子认真地巡视,盛饭的孩子还会说:“不要挑食,都要吃一点哦。”就餐变得新鲜而有趣,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吃得更认真了。

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固然热情高涨,但由于年龄的限制和经验有限,遇到了很多问题。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些问题是很大的无法解决的困难,会以告状等形式向教师反馈,以保证游戏的继续进行。幼儿告诉我:“老师,曦曦把汤弄洒了。”“梓晨的米粒掉地上了。”“安安的筷子掉地上了。”“喜宝要吃我的鸡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和幼儿沟通,抓住教育契机。以筷子掉地上为例,幼儿精细动作的发育有早有晚,有的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较快,会用筷子吃饭;有的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较慢,常常拿不住筷子或夹不住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锻炼经常掉筷子的幼儿的精细动作,促使其精细动作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锻炼的加强,幼儿夹不住食物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帮助不会用筷子的幼儿,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再比如,对于幼儿掉米粒、洒汤,就餐时乱跑,餐具摆放不整齐等一些情况,教师不要批评,而要记录幼儿的就餐情况,以照片、视频等形式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给幼儿看,并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笔者班级中,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将餐具分类摆放,这样看起来就会比较整齐。”“对,我妈妈就是分类摆放的。”“吃饭时候用手扶着碗,嘴巴离碗近一点,就不会洒。”笔者替孩子们归纳他们提出的改进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孩子们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进餐问题看似很小,却蕴含着大大的学问。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应该把进餐环节赋予教育意义,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进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幼儿自觉遵守进餐规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筷子规则环节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说『筷子』
筷子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竹筷子
筷子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