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阳光下飞翔

2021-02-12黄菲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做操小杰小宇

黄菲

如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如何让特殊儿童与其他孩子真正地融合,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以下是笔者对班内一位大脑发育滞后且伴有攻击性行为的特殊儿童翔翔的个案记录与思考。

(一)情况描述

场景一

下午午睡结束后,孩子们坐在椅子上吃点心,翔翔站在窗户边上,耳朵微侧,面带笑容,做着小班上学期的“上下左右”节奏操的动作,当音乐放到“拉拉我的左耳”时,他拉了拉自己的右耳,这时,其他孩子发出了笑声,翔翔转过身来,边大叫边拍手,然后跺了一下脚,接着开始踢窗户。孩子们再次大呼:“翔翔又捣乱了!”翔翔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在教室里边拍手边绕圈跑。

场景二

在进行区域游戏前,笔者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并引导他们在自己选择的区域插上姓名牌。游戏时,翔翔来到观察区,拿起一根滴管往水箱里挤水,蕾蕾上完厕所回到观察区,大声说:“你拿的是我的滴管,这是我的!”翔翔笑着看了她一眼,蕾蕾连忙又说:“你去看自己是哪块区域!”翔翔看了看我,蕾蕾拉着他走到区域地图前,指给他看,重复道:“你看你插的是什么区域,是美工区,你应该去画画!”翔翔向后退了几步,转过身,低着头朝美工区走去,然后拿了一张简笔画的涂色纸坐了下来。

场景三

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正准备将材料筐抬到材料架上,翔翔从远处跑过来,他伸手抓住材料筐,畅畅将筐往自己身边拉了点,翔翔一只手抓住筐,一只手往畅畅脸上挥了挥,嘴里说着:“我,我。”然后边跳边把筐往自己身边拉,畅畅大声喊:“老师,他抢我的筐!”这时,翔翔转到了筐的另一面,两只手横向抓住了筐,畅畅没有了位置,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

(二)原因分析

1.语言表达。观察翔翔做操的过程可以发现,他清楚自己的五官和身体部位,但还不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做操期间,翔翔受到了两次干扰,第一次孩子们笑他时,他用大叫、挥手的方式予以回应,且用脚踢了玻璃。第二次,孩子们大呼,翔翔用绕圈跑的方式予以回应。从翔翔的两次回应可以看出,他其实是想表达一种“你们不能笑我”或者“我很生气”的心情。但由于他的语言发展较为缓慢,他只能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但当他的表达仍旧无法得到回应时,动作就会越来越夸张。

2.规则意识。当其他孩子告诉翔翔这不是他的滴管时,他依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反映出他缺乏规则意识。在蕾蕾补充了一句具体的做法后,翔翔就去看了区域地图,后退几步的这一表现可能是因为他仍不了解区域位置,不懂位置和地图的关系、插牌和游戏的关系。但最后翔翔还是坐下了,听取了同伴的意见,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到了规则。

3.社会性交往。翔翔抬筐的举动可以看出帮其他孩子搬筐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所以当畅畅介入了他的“工作”时,他是拒绝的。但他表达拒绝的方式是使劲拉筐,用手去挥舞。当他发现还是没能让畅畅离开,便用了辅助语言“我,我”来告诉畅畅这是他的工作,其实完整的表达应该是“我来拿筐”。當他发现畅畅在呼喊教师时转移了注意力,就挪动了搬筐的位置,获得了“主动权”。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翔翔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动作在前、言语在后,这也反映出翔翔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能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育方法

1.慢慢听,慢慢说,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会表达首先要会倾听,听懂是第一步。翔翔能理解简单的对话,所以我们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将长句拆分成短句,并放慢语速。尝试了一段时间后,翔翔渐渐愿意听他人讲述了。翔翔对名词较为熟悉,笔者就以此为抓手,在他看到某个事物(如玩具恐龙、蝴蝶等)时,反复引导他念清词语。翔翔发现自己说的词句别人能听懂后,慢慢地也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了。

2.一起做,一起学,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能随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后,翔翔是很愿意做操的,笔者便尝试着引导翔翔跟着所有孩子一起做。如果能坚持半套操的时间,他就能得到一个奖励。久而久之,翔翔也能在做操时跟上队伍了。虽然持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再加上他的平衡能力较弱,有些基本动作还做不出来,但他的集体意识在慢慢增强。

3.家园合作,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总的来说,翔翔的智力发展是趋于正常的。很多时候,他无目的、无计划、随机性极强的行为是由于缺少良好的习惯。在和翔翔妈妈沟通后,笔者了解到翔翔在家用餐时经常用手、不在餐桌上吃饭。于是笔者建议他妈妈在家给他定规则,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他下指令,引导他明辨是非的同时,也让他慢慢理解讲卫生才会让小朋友们接受他。

(四)教育反思

1.学会倾听并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加强心灵的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当翔翔讲无意义的话语时,我们也应用眼神告诉他我们在听,让他明白我们愿意和他交流。

2.协调沟通,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笔者发现,有时翔翔请假几天后再来园时,就会回到原来的样子。这说明翔翔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家园教育一致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仍应加强和翔翔家长的沟通和协调。

(一)情况描述

场景一

区域游戏时,翔翔在建构区搭彩砖,他选择了靠近桌子的位置,在高高低低地搭了20块彩砖后笑着拍起了手,然后边扯一旁的小杰边说:“看,看。”小杰回头看了一眼又转过身去,翔翔再一次走到小杰的面前,手指着他搭建的作品,重复道:“看,看。”小杰笑着说:“翔翔,你干嘛呀?你搭呀!”翔翔听了又去柜子里拿了一些木头积木,继续搭了起来。

场景二

到了收玩具的时间,先收完自己的建构材料的小宇把翔翔的纸杯也一起收到了筐里,翔翔看了他一眼开始和他一起收拾。期间,小宇说:“翔翔,你这个不是放这里的!”翔翔说:“是!”小宇又重复:“不是的。放在蓝色的筐里!”翔翔点了点头,将彩砖放进了蓝色的筐子里。收完彩砖后,小宇把筐推往材料收纳柜,翔翔上前抓住了筐,抬起了一边,小宇抬起了另一边。

3.场景三。午餐时间到了,翔翔洗完手第一个端饭坐到了位置上,伸手从托盘中抓了一把勺子放进嘴里,之后便横握着勺子开始吃饭。五分钟后,翔翔将碗里的菜倒进了中间的托盘里,端起了另一只盛饭的碗吃了起来,有米粒掉在了桌上,他用手拾起来放进了嘴里。

(二)原因分析

在建构能力方面,翔翔已经掌握了垒高的技能,且建构具有层次性。而在社会性交往方面,翔翔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为自己鼓起了掌,产生了高度的自我评价,从他两次叫同伴欣赏自己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当小杰提出让他继续搭的建议后,他也欣然接受了。从一开始破坏同伴的作品到现在完成作品后主动和同伴交流,这是翔翔在社会性交往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他渴望得到认同也是自我意识变强的一种体现。

从场景二可以看出,和之前完全不同,翔翔不仅能够听取同伴的建议,而且还做出了语言的回应。在收拾完后,翔翔笑了,这是他积极自我评价的表现,也是对同伴合作的一种评价。小宇推筐时他抬起了另一边,这说明他记住了“筐要抬,不能推”的要求,也反映出他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在不断增强。

(三)教育方法

1.陪伴,逐步适应集体生活。本月的记录反映了翔翔有一些进步。在此基础上,我园一位教师专门陪伴他,集体活动时陪着他坐在椅子上,做操时陪着他做动作。在教师的陪伴下,翔翔的反應不是很激烈。

2.交流,帮助家长调整育儿观念。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教师应与家长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交流。笔者在与翔翔妈妈的第一次交流中发现,她不太清楚孩子存在的问题,她一直以为孩子听不懂。在了解翔翔出生时的健康情况、出生后的生活环境及家长的教育方式后,笔者初步分析是家长没有及时与孩子交流,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了翔翔的成长,导致翔翔的行为、心理异常,语言发展迟缓。基于此,笔者每个月将翔翔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并给出家庭教育方法的建议。

(四)教育反思

大脑与身体是否能协同运作,决定了儿童如何感知和适应周围世界的人和事物,儿童选择活动时是否存在困难,有没有感知的相似点和差异,等等。一开始的翔翔不会和教师沟通,经过一学期的集体生活,他已经可以端着小椅子坐到中间了,慢慢有了集体活动意识。翔翔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搭积木、玩魔尺。从在整个教室里乱跑、无目的地弄乱积木,到现在能安静地玩五到十分钟建构游戏,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在翔翔身上看到了希望。

尽管两个月的观察时间不长,但我们已经看到了翔翔身上发生的变化,包括行为习惯、社会性交往等。在特殊儿童身上,微小即显著,他们的一小步便是我们的一大步。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杨舍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做操小杰小宇
“盖章”
约定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猜猜我是谁
树娃娃做操
做操
排队做操
他鼓励了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