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茶王”
2021-02-11东润
东润
“一杯茶,滋味、品味、真味,三味俱足;一杯茶,生意、生活、生命,三生有益!”在2017年10月大益集团主办的益友节上,吴远之深情表白。作为大益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远之人生故事的最引人注意之处是,他仅用十多年时间,就把大益普洱茶缔造为金融产品。
可是,当普洱茶被炒作成“茶中茅台”时,吴远之却在55岁之年突发脑溢血离世。大益何去何从,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金融茶”登场
在涉足茶业之前,吴远之是个名副其实的金融行家。
公开资料显示,吴远之1962年生于海南琼山,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修飞机设计专业,后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除了长期在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外,他还曾在海南省政府经研中心、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海南清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海信投资有限公司工作,并在2003年成为上市公司博闻科技的董事。
坊间传说,吴远之半路与茶结缘,纯粹是受父亲的影响,其父吴坤雄爱喝普洱茶。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远之接近了茶业。
大益茶的前身云南勐海茶厂是国营性质,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一开始主人就不同凡响。那是1938年,受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分别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的范和钧、张石城二人带领90多名茶叶技术人员赴勐海县筹建茶厂。1976年后,勐海茶厂的“7542”“7572”等产品成为了普洱生熟茶的典范和标准。2004年改制前,勐海茶厂的处境很难,当时茶叶不过是廉价的农产品,又没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企业连年亏损。及至改制时,老员工们纷纷出走,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员工也对企业缺乏信心。
随着勐海茶厂被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兼并,国企变私企,时为云南博闻的董事吴远之摇身一变,成了勐海茶厂的当家人,后将其改名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吴远之借助普洱茶品牌的历史积淀,运用特别的营销手段,将其身价越抬越高。
2008年,吴远之豪砸5500万,包揽下北京奥运会期间央视的黄金广告——A特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时段,使大益普洱茶声名远扬。
接下来,吴远之在全国推出了1000多家专营店,又模仿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用高调的宣传包装和限量的配货手段打造出“号字茶”系列,饥饿式营销让吴远之把渠道商玩弄于股掌之中,也引来“炒茶客”狂热炒作。
此时的普洱茶还只是“自然茶”,只显示一种饮用的自然属性。吴远之又开动脑筋,将普洱茶炒作成“人文茶”。大益集团也从一家地方茶厂,转变为年交易额500亿元的大型集团。
当这一切铺垫完成后,金融专业出身的吴远之开始炒作“金融茶”。
2012年前后,大益開启经销商期货交易模式: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从中获利。
一款普洱茶新品还未发布,交易市场往往已经下注,有人“做多”,有人“做空”。而买卖大益茶的期货,大赔大赚司空见惯,有人因“金融茶”一夜暴富,也有人因它倾家荡产。这是形如击鼓传花的传销式销售。
大益普洱茶被注入“金融茶”的属性后,身价越炒越高。不少大益茶饼的价格被炒到了上千万。据媒体报道,有的大益茶饼出厂价仅为一万多元,但一年后价格飙升至十几万。2021年4月时,在“找找茶”小程序上,一款2003年的“班章四星孔雀青饼”在业内价格一度达到6500万元/件。
变味的普洱
让普洱茶变为“茶中茅台”,是吴远之的神来之笔。他通过一系列包装和营销,将大益茶打造成奢侈品茶。同时,他又利用强大的经销渠道和门店推动,助推普洱茶成为具有投资性质的产品。
不过,当普洱茶成为“金融茶”之后,人们开始怀疑其合理性。随着普洱茶金融化的盛世到来,隐藏在背后的危情也逐渐浮出水面。
平心而论,喝茶养生是人们的共识,是不可颠覆的生活常识,茶与酒并驾齐驱,也凝聚着千古文化,此外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可是,把茶叶神化为高级奢侈品,动辄单价上万元,就太过离谱了,难道是云雾山中悬崖绝壁上的仙草?
对此质疑,吴远之在2019年有过回应,他指出,普洱茶是微生物茶,有其独特性。“普洱茶在没有被喝掉之前,微生物一直在工作,茶的品质是一直在变化的。”也就是说,20年前买的那饼普洱茶与保存到今天的这饼普洱茶,是两个不同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品质更好了,价值更高了,但是由于有消费,存世的数量更少了,所以价格自然更高了。相当于你用更高的价格买了一个新产品,这与金融无关。”
吴远之的辩解,极力回避普洱茶被金融概念炒作,将其价格的飞涨归结为收藏价值。
然而,客观而言,由于大益茶的价格疯涨,且期货交易方式风险极大,近年来,已有多起案例证明普洱茶期货炒客频频“爆雷”,被曝无法支付货款,损失惨重。
2021年,大益推出的“仓颉号”就出现了爆仓的情况,导致了广州的芳村茶市交易出现了茶商发生堵门、抢茶等肢体冲突事件。
而据东莞广播电视台报道,2020年,东莞60多名炒客被曝购买普洱茶用于投资,但到期收货时,却无法对单交货,涉及茶叶本金超过1亿元。
裁判文书网也显示,2021年有炒茶客以期货方式进行交易,但由于茶市行情暴涨,将所有资金用于采购茶叶实物,都不足以交付约定的茶叶实物,最终损失上亿元。
香茗还是苦酒?
作为“茶叶大王”,吴远之名副其实。
普洱茶江湖原本很乱,在吴远之努力下,逐渐规范了普洱茶的制作原料、制作技术,设计研发了一系列现代化加工设备,制定了普洱茶制作的一系列标准,才让原本混乱的普洱江湖安定下来。
2011年,“大益”经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6年,大益进入中国品牌价值500强,品牌价值达112.02亿元,高居茶行业首位。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大益集团已是茶品类电商销售第一名。2018年,大益茶品牌天猫渠道整体销售单日破亿元,跻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
不过,吴远之最终还是遗憾地把一撮香茗“泡”成一杯苦酒,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企业家。
最为明显的是,因其开创的经销商期货交易模式,吸引了众多炒茶客,带来了普洱茶茶市数次出现暴涨暴跌,并助长了不少天价茶的出现,因而在2021年受到了不少茶业协会对“天价茶”的联合抵制。
而对于吴远之大肆渲染的所谓微生物制茶法,其科学创新之说也存疑。有报道称,从2011年开始,大益七号院采用高通量测序、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对40余年“大益酵池”微生物进行研究,历经5年,于2016年5月成功创制“微生物制茶法”。2018年6月,大益首款使用微生物制茶法制作的发酵熟茶上市。吴远之对此十分自豪,称“微生物制茶的整个技术体系都在我们手里。大益是全球微生物制茶的创造者,真正的引领者。”不过,消费者总觉得微生物制茶法有点玄。
随着吴远之离世,“茶业大王”的名号也随之消逝。至于大益何去何从,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