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NF5180M6成超大数据中心新宠
2021-02-11朱建
朱建
全球数字化业务爆发式增长,引发了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浪潮,2020年上半年,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达541个,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多,此外还有176个规划在建。
在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同时,业界也在不断“压榨”数据中心每一单位空间的价值。通过提升单机柜的供电能力,为性能、密度及扩展性最大化设计提供了可能,而1U双路高密计算型机架式服务器,则更好地满足了高密数据中心部署需求。
作为其中标杆产品,浪潮新一代NF5180M6 1U双路高密计算型机架式服务器,带来更高密度、更强性能的虚拟化支持能力,更好地支持各类计算场景。同时通过极限的存储扩展能力,成为兼顾计算和存储,满足分布式文件系统、高性能存储等创新需求的大型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新宠,满足互联网、金融和海外客户最严苛的性能需求。
有限空间实现极致性能、能效
超大数据中心场景下,空间、功耗和散热的平衡是服务器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一边是用户无止境的算力追求,一边是有限的机架空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并达到散热要求,极度考验服务器厂商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在性能方面,浪潮NF5180 M6单CPU最高拥有40个内核,最高主频3.6 GHz;双路处理器支持32条3 200 MT/s DDR4 ECC内存,内存带宽提升1.6倍;单条内存最大容量128 G,提供高达10 T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提升2.66倍,可提供优异读写速度及高可用性。此外,最多可支持16条持久内存,满足高端用户阶梯化存储方案需求,作为1U标准机型在机群堆叠方面也拥有无可比拟的灵活优势。
更高的算力也带来了更高的CPU功耗,功率的提升对于服务器整机散热、能耗和噪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浪潮服务器研发团队通过极致设计,导入更具性价比的高密极致散热方案EVAC,消除散热不均引起的性能均衡问题,优化风扇转速,实现相同环境风压风流的情况下,散热能力提高30 %。同时,M6还针对机架高密堆叠场景为防止热风回流进行了散热优化,导入无孔机箱满足高密度部署的需求。
极致扩展能力疏解存储挑战
对于电商高频交易和视频直播等行业场景来说,仅有高计算能力还不够,实时业务量和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对数据读写时延的要求更加苛刻,存储已经成为服务器最常见的性能瓶颈。NVMe SSD不但在性能上数十倍于机械硬盘,其整体性价比也高于HDD三倍以上。全闪存储逐渐成为高计算、高I/O实时型业务的最佳选择,也是目前高性能存储方案的基础。
针对这些场景,浪潮NF5180 M6提供了多样化的存储和灵活的I/O配置,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场景的极致存储需求。相比前代产品,NF5180 M6优化和新增了3种混合存储配置,提供多达5种标准存储前窗配置,3種I/O后窗配置方案。同时,该机将M.2接口前置,相比内置来说OS盘维护性更加便捷。
NF5180 M6提供了2种极限存储方案。
第一种是在1U空间内支持32个E1.S Ruler,存储容量达到256 TB,存储密度达到极致,也就是说以往搭建数PB的全闪存储系统需要200多台服务器,而浪潮NF5180 M6只需要30多台,机器数量可降低70 %+。不仅如此,32个Ruler与CPU高效互联,极大消除了连接性能影响,速度达到PCIe4.0,实现信号的稳定高速链接,实测单机性能可突破千万级IOPs,实现业界最高性能并行存储,是业界最领先的1U产品设计。
第二种是前窗可提供12个NVMe接口实现12小盘的极限配置,其极致存储扩展能力可与2U拉齐,且兼顾计算和I/O扩展,提供更高速率,全面支持PCIe4.0,提升数据本地化高速处理能力,是客户低延时、高并发业务的最佳解决方案。
NF5180 M6整体IOPs性能提升近3.2倍,达到千万级的吞吐量,可适用于高性能存储、分析应用程序、AI智能应用程序和交易处理等应用场景。此外,NF5180 M6还可以动态地通过NVMeoF实现全闪存储的资源池化远程共享。其他扩展方面,NF5180 M6提供了3个PCIe4.0接口,能够让带宽提升一倍,PCIe形态可按需变换,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表里一致、软硬结合造就安全可靠
更高密度的服务器势必在单位空间内承载更多的部件,浪潮NF5180 M6选择了更好的钢结构材料,保障机箱不弯、不断、不碎、不变形。同时,为应对严苛环境如跌落、振动带来的形变等隐患问题,浪潮研发工程师在M6服务器底板上设计了一条“拱桥”,在不影响出风散热、机器运维的情况下加固机箱结构,大幅提升结构强度,通过9级烈度抗震测试。
此外,NF5180M6还从硬件、固件、系统层面等多方位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产安全。例如为了满足实时数据收集、分析和性能要求,更多的系统架构逐步转为以内存为中心,而内存的故障和修复往往会直接导致系统业务中断,所以NF5180M6还导入了AMT技术,开机即对内存进行更为细致的巡检,全面保障业务系统安全。